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七上历史《全册基础知识点整合》

七上历史《全册基础知识点整合》

七上历史《全册基础知识点整合》朝代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

4.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841年,周厉王在位,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7.★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1.青铜器

⑴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⑵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⑶工艺: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商朝。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2.甲骨文记事

⑴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⑵★甲骨文出土和解读的意义: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⑶甲骨文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把我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易市场,金属货币被更过使用。

2.王室衰微:

(1)原因: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

(2)表现: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诸侯争霸的影响:①积极影响: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②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对照课本P34清楚各国的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长平之战(影响: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赵括)

纸上谈兵(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

3.★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1)目的:富国强兵。(2)时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3)内容:①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5.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第8课 百家争鸣

1.★关于老子:(1)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①应顺应自然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③“无为而治”。

(3)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关于孔子:(1)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政治思想: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实行德政。

(3)教育思想: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他在教育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

3.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代表:孟子(儒家):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春秋无义战

荀子(儒家):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庄子(道家):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与能,提倡节俭

韩非(法家):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②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作用以及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文字,制定小篆。②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⑤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5.秦朝时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1.秦的暴政:

(1)徭役、兵役繁重(2)赋税沉重(2)刑法残酷(2)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的直接原因:遇雨失期

(3)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在秦军强大的攻势和缺乏后援下,起义失败,吴胜、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灭秦: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善于用人,得民心;项羽刚愎自用,终失败)

5.★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内容: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②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内容:①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②减轻刑罚。③提倡勤俭。

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目的:巩固统治

①政治:采纳主父偃“推恩” 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派刺使监察地方。

②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③经济: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军事: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⑤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以及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具体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3. 光武帝死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4. 黄巾起义: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成立组织:太平道; 结果:历时9月被镇压;

★黄巾起义影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1.西域的地理范围: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两次出使西域的的作用:为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域)——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

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5.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1.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蔡侯纸)

★蔡侯纸的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造纸术外传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2.★关于司马迁与《史记》:

内容:①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

③记录了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

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我们要学习司马迁的什么精神?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3.(东汉)华佗:①针灸、汤药 ②外科手术 ③麻沸散 ④五禽戏

4.(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总结疾病症候 ③提出对症下药 ④提出“治未病”。

5.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6.佛教: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②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③传入我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④发展: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⑤影响:在社会、思想、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的形成(看课本清楚三国的地理位置)

220年,曹丕 洛阳 魏。

221年,刘备 成都 汉。

222年,孙权 建业 吴。

4.三国经济的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作用: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孙吴: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夷州。(作用: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③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作用: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5.★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以及措施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农业生产,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17课 西晋短暂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

1.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时期暴发“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的影响: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內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4.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5.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最后,前秦统一北方。

6.西晋为什么只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2.南朝的更迭:①都城:建康 ②政权:宋、齐、梁、陈 ③时间:420—589年

3.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导致千里绝烟,南朝处于劣势。

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有哪些?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措施:①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实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5)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3.★民族交融的意义: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②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主流是和平友好。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南朝的祖冲之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创立大明历,制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

2.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的内容: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地位:①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②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①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③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北朝有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6.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上一篇: 中国爱乐乐团开展首期钢琴专业丨全国社会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等级培训及认证
下一篇: 联合国总部/专业实习/社会调研,华东师大学生“第二课堂”海外实践进行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