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春秋战国,其实“春秋”和“战国”是两个有着不同特征的时代。“春秋”是一个“争霸”的时代;“战国”是一个“争王”的时代。争霸,主要是争“家长权”。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春秋五霸相继出现,都是争当诸侯的头。
那时周天子虽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但这个名头还在,各霸主还要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争王则不同,争王是要“通吃”,把别的诸侯国全部消灭掉,建立统一大帝国。特别到了战国后期,统一与反统一的斗争就更加明确了。
春秋时期,可以称作一极化,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从春秋到战国,是一极化向多极化演进,战国后期,形成“一超多强”,最后由秦统一六国。
综合研究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处于多种变革的交汇点
从技术变革讲,春秋战国时代是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变革。
从社会政治经济形态讲,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
从军事上讲,是车战时代向步骑兵时代变革。
从思想文化讲,诸子百家掀起了一个堪称“冲破周礼的新文化”运动。
从战略格局讲,表现出春秋时期的“一极化”,到战国时期的“多极化”变革。
变化无常的国家关系
有一句成语叫朝秦暮楚,就是指这种反复无常的国家关系。
战国时期,虽有“合纵”、“连横”之说,但并不稳定。
战国后期,苏秦以舌辨之才,身挂六国相印,形成六国“合纵”统一抗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指导,这条统一战线也只维持了15年。
唯有秦统一六国的战略目标清晰,做到了外圆内方,在变化的策略中,保持坚定的战略,致使“连横”常常突破“合纵”的防线。
崇尚改革,富国强兵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都励精图治,彪炳史册。战国时期,七国争相改革。但惟有秦国走改革开放的路子最坚定,改革最彻底。
自秦孝公至秦瀛政,代代相继,历历不衰,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积累了后来统一六国的能量。其他诸侯国的改革,多是局部性或短时间改革。比如魏文侯时,李悝、吴起等改革人物主政。
但文侯一死,人亡政息,吴起只好跑到楚国搞改革。楚悼王死后,在改革中失去既得利益的旧贵族群起围杀吴起。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从思想发展史讲,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天下大乱,历史向何处去?百家争鸣,各述治国治世之道,形成了巨大的智慧狂澜。
人才竞争激烈
春秋时期,已出现养士之风。到了春秋末期,养士之风日盛一日,各个层次的权势者争相效法。那些“食客”聚集一起,为主人出谋划策,构成了最原始的“智囊团”、“思想库”。
到了战国时期,特别需要军事家、战略家、纵横家和改革家,人才竞争更显激烈。各国君主求贤若渴,纷纷提出各自招揽人才的绝招。燕召王高筑黄金台,随有乐毅伐齐之功;齐威王以人才为至宝,方获强国败魏之业。
竞争也加剧了人才的开放与流动,在人才的流动与流向中,预示出国家强盛“风水”的走势。
弱势国家因目光短浅和投机心理,只有策略,没有战略,造成过早的衰亡
比如韩魏,处在抗秦的第一线,本应当积极倡导合纵,却时常明于合纵,暗中又争先向秦献媚,都企图把来自西方的祸水引向对方。东方六国为各自眼前的利益,破坏了合纵大计。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都有许多相似点。今天的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把握历史机遇,化解各类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许尘封许久的春秋战国遥远而厚重的历史会给孜孜求索的国人以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