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因为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深系人们的生命健康。然而,遗憾的是,部分企业利用了人们逐渐增强的健康意识,在追逐利益和履行医药行业神圣的社会责任中失去了平衡。给产品冠以“品质卓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之名,便成为企业参与药品招标,吸引患者购买和投资者注资的普遍手段。
“绿色健康的理念”单纯到只是企业自卖自夸的标语,而非产品使用者使用之后真正深有的感悟。在大众还没有验证产品的医疗效果之前,制造炒作效应,则被企业视为是提升形象和抬高估值的有效途径,一个可以证明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的托词。
这样由泡沫效应带来的高估值是不可靠的,企业的形象也会被披上“伪善”的外衣。怀着对生命的高度敬畏之心,涉足医药行业的企业,除了应当履行和其它企业一样的社会责任,不能忘记的是,健康才是其最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本质。
首先,企业是在做好“角色义务”的同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角色义务”是指企业应做好份内之事,合理经营,创造利润,对受益人权益负责。为社会提供健康的药品,医疗设施和服务,无疑是医药行业中的企业最应当做好的本分。扮演好“本分角色”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利用合理经营的利润来维护股东,员工,患者,还有投资者的权益,也是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标准之一。
企业在发展或者转型中,忽略了对做好本分的重视,盲目推崇潮流性发展,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美好的明天,而且会给原本良好的经营带来危机,致使企业利益和品牌形象受损。无论是身处于医药行业中的企业,还是欲想转型至医药行业的企业,都不应让“利益诱惑”成为忽视本分职责的利剑。
在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中,增强主营业务能力,着眼于美好前景,把握有利机遇,以大魄力推动发展,本身对履行社会责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的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勇气,魄力,同时,也更需要智慧。
其次,企业需要高新研发技术和高水平的医疗团队,来增强社会健康。医药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和盈利,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负担研发的成本,还需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提升研发水平。高投资,高风险,回报率低是研发中的主要困难,也是让企业止步于当前发展水平重要原因。
限于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医疗技术水平,部分企业在通过提升科技来实现新药的研制遇到瓶颈之时,放弃了继续提高科研能力的方式,选择制造假药或者为原来的药品更换包装,虚称自己科研技术的进步。通过这样不正当手段的方式来求得尽快变成社会竞争的强者,不仅对社会和受害者是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企业自身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
医药行业永恒的使命是在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中寻找平衡。而这个使命核心的主题就是要带给人们“健康”。致力于科研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提高医术,注重医德,治疗疾病,保障生活健康,一方面可以造福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企业自身受益。在追求利益中的不择手段是无视社会利益,而且,由此带来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古代“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说法,更突出了企业行事立世的根本。
再次,医药行业中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得到多方共同努力地监督和支持。在药品从生产,销售,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下进入医院,到卖给患者的整个过程中,对多方利益关系的监管更需明朗化。
然而,近期《北京晨报》和《新快报》的消息却曝出医药行业中混乱的企业内部管理和由此造成的20中常用药的天价中间利润。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中间利润超过3400%(3438%);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还有广东媒体曝光,医药行业中的最高利润可高达9137.5%。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走向“异化”;药品价格和质量检验的 “形式审查”,以及“政绩工程”思想的衍生,也加深了利益链成长的空间。然而,监管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得以治愈病痛,社会获益,而不是给企业伺机在监管薄弱环节中妥协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运用得当的方式来加强监管的强制性,注重外界第三方的软约束力,给予企业精神补偿,如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都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医乃仁术”,现代医药企业的社会功能包括: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服务公众健康等,具有专业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而其专业性让医药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必须担负更重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诠释,不应以变换各种别出心裁的广告语为开端。为社会提供医疗保障需要多方企业充满关爱地落实每一个环节。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已经努力着手于这份崇高的事业,如定期给落后地方提供最新的医疗服务,向困难的地方投放药品,增强临床试验检查,及时对存在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召回和处理等。
为公众的健康服务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除了可以创造财富,对社会还有一种动态关怀。医药行业中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都形成与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并且,这样的良性互动是经持久保障而表现出来的积累效应,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信用支撑。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感谢为社会健康已经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和仍在默默守候这项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怀着改善公众健康的良好愿望,企业积极地探索和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以包容社会责任的增长方式来代替唯利益的排他性方式,将更加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美好、和谐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