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不是天生发达的,而是经过艰辛的、脱胎换骨的发展,才变成发达的。当然,发达了之后,也可以变得相对落后。所谓兴衰变化,各领风骚,近代以来各国的演变,犹如激昂的史诗、恢宏的画卷。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可以让我们以更透彻的眼光观察世界。
这里以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欧洲国家为例,简要概述发达国家是怎样从封建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能把这三个发达国家的演变进程看清楚,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
01
“封建”的含义,在我们平时的理解中比较宽泛,几乎从夏、商、周(也有说从秦朝)到清朝有皇帝、有地主和农民、有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都被当作封建社会。
但是,在欧洲,“封建”的含义却更为严格。封建,就是封土建国。它指的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国王把他的一部分土地分给手下的大贵族,得到土地的大贵族必须效忠于国王,毫无保留地为国王服务,甚至献身。大贵族再把自己的分封领地分给他手下的小贵族,如此依次分下去,最后土地由农奴耕作。
这种封建,不仅分封土地,而且包括了土地之上的税收、行政、司法、军事等所有权力。大贵族直接服从国王;中等贵族从大贵族手中分得了土地及其之上的权力,就直接对大贵族负责,而不必对国王负责;中等贵族再往下,同样以此类推。
分封包含着一种贵族精神。与土地相对应的,是一种荣誉体系。大贵族之为大,不仅是由于土地大,更在于他的生命的尊严大。再进一步说,这种荣誉体系的内核,是一种契约精神。受到分封的人,甘愿为国君或主公卖命,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信念。
在中国,自秦汉以后的皇权官僚社会中,这种贵族精神和契约精神其实是有所淡化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讲的是拿俸禄的官僚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与封建关系的差别,或者说,尽忠的官僚与封建的贵族的差别,在于是否拥有独立的生存空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格和尊严。
为什么欧洲能够自然地产生资本主义而中国却不能?有学者认为,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契约精神,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资本主义的产生就很困难。同样,为什么日本的资本主义更容易发展起来?也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就是一种由幕府和藩主构成的领主制,跟欧洲的封建制度更为接近。
02
封建社会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是,实现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却是需要一番彻底改造的。封建社会的层层分封,造就的是一个分裂社会。比如,德国在统一前,有300多个邦国,还有几十个独立的自治城市。
步入现代的标志,是出现一个统一的权力,结束这种分裂的状态。在历史上,不论哪个时代,统一的权力都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在古代之所以长期比欧洲发达,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权力格局和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而欧洲则处长于封建的分裂状态。
统一的权力再加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建立和快速发展的基本框架。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贵金属,即黄金白银,金银越多则国家越富,而要得到金银就要鼓励工商业,进行对外贸易和海外扩张。
有了统一的权力和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就形成了对内权力集中和对外利益扩张的结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最初构建,无不是经由这条道路才得以成功。
03
从封建到现代的道路虽然一致,但是欧洲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却不尽相同。特别是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王室、贵族与平民力量之间的角逐较量。
在英国,从都铎王朝到斯图亚特王朝,再到“光荣革命”,集中表现为国王与贵族权力之间的争夺较量。
以国王为中心的专制权力最初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崛起,但在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它却成为制约因素,于是议会就想方设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经过不流血的革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虚位君主。
在不发生动荡的同时实现变革,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创造了条件。
法国形成统一的权力是从波旁王朝开始的。在法国的波旁王朝,贵族势力很大,而国王只能统治巴黎周围一小块地方。尔后,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进行,国王权力空前集中起来。为了形成对强大贵族力量的统治,就形成了以路易十四为代表的欧洲最强大的王权。
不同于英国有一个强大的议会,当法国的王权与整个国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时候,法国没有一个现成能够发挥制约作用的机构。国王统治过于强大,整个国家解决矛盾的出路就只能是爆炸——爆发革命。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风暴“法国大革命”,最终消灭了国王专制的权力。
此后,拿破仑把革命推向全欧洲,波旁王朝复辟,之后又建立君主立宪制,在革命与复辟交替动荡中,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并最终空缺了国王,采取了共和制。
如同法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形成了国王的集权,德国也是在应对拿破仑冲击之际完成了稀碎小邦国的初步合并。拿破仑使德意志觉醒了,之后发动了1848年革命,但是却失败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是成功的,德国的革命是失败的。
革命失败的德国只好采取王朝统一的做法追求国家统一。俾斯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三场战争,先后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开展飞速发展。德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于英国、法国采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国是借助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实行“赶超战略”。俾斯麦有效执行了这样的经济政策,即由国家指导经济发展,制定工业化的计划,让企业家按照国家的指导思想去做。
这个做法也被东亚国家所采用,亚洲“四小龙”采用的基本上是德国而不是英国的做法。
德国人民革命的失败产生了恶劣的后果。这使德国没有像英国、法国一样形成新生的社会力量,而是依然由旧的封建贵族领导现代化,为德国走向军国主义的错误发展道路埋下了伏笔。
结语
从封建到现代的发展,要建立权力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类似议会的政治体制,然后采取重商主义的(英国、法国)或国家主导的(德国)经济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中流砥柱应当是新生的社会力量。德国军国主义的崛起就是与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有关。两次世界大战,解决的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军国主义问题。从此之后,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追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