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印度是非常神奇的国家。因为,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国家,充满着不确定性,像是一个超级大的万花筒,只要稍微转动一下视角,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很多朋友知道,印度在宪法中明文规定,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有些朋友则认为,印度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
印度总理莫迪
在所有国家的宪法中,《印度宪法》的篇幅是最长的,总共有1篇序言、26个部分,共计395个条文,另有12个附表和5个附录。此外,从1951年到2023年,印度多次修改宪法,形成了106个宪法修正案。
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是在1976年,通过第42次宪法修正案,加入到序言中的。这一次的宪法修正案充满争议,给印度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因而又被称为“迷你宪法”。
当时,印度总理是国大党的英迪拉·甘地。为了修宪,“印度铁娘子”不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英迪拉·甘地
原本的序言写道,印度决心建立一个“主权、民主共和国”,更改后为“主权、社会主义、世俗、民主共和国”,并且将“国家的团结”改为“国家的团结与完整”。
除了序言,还有多达50个宪法条文被修改。我们知道,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力是较弱的。英迪拉之所以修宪,是为了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力。
其实,英迪拉的父亲,也就是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受苏联的影响很大,是非常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在尼赫鲁长达17年的执政过程中,已经实施了许多的社会主义政策,尤其是经济上的政策。
尼赫鲁(中)
尼赫鲁强调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将钢铁、煤炭、电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行业公有化,由国企负责管理和运营。同时,在教育、医疗领域加大投入,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福利系统。
最重要的是,尼赫鲁学习苏联,引用了“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当时,苏联已经连续完成了好几个“五年计划”,工业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经济水平不断增强。
通过“五年计划”的集中规划、投资、建设,尼赫鲁希望可以快速推动工业化,减少对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依赖。同时,他也保持了对私营企业活动的开放态度。因此,在20世纪,印度实行了一种介于纯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制度。
1991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在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的领导下,印度开始实施广泛的自由化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
从1951年开始,印度一共实施了12个“五年计划”。直到2017年,在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任内,废除了这项经济制度。莫迪的经济政策更加偏向自由主义,强调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放宽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同时,莫迪大大减少了用于扶贫计划和社会福利措施的资金。此外,政府降低了公司税,废除了财富税,提高了销售税,并降低了黄金和珠宝的关税。
如今看来,印度依然存在大量国家管控或参与运营的行业(如铁路系统),但同时也涌现出众多成功私营公司(如塔塔集团、信实工业)。这表明虽然某些领域仍保留着传统上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特征——比如对某些关键产业或服务项目进行监管或所有权管理——其他方面则显示出典型“资本主义”的竞争性市场结构。
除此之外,社会福利方面同样反映出混合体制特点。例如,食品补贴计划确保穷人能够获取基础粮食供给;各类就业计划试图解决失业问题;教育和医疗服务虽普遍存在但差异巨大,私立机构常常提供高水平服务而公共机构则可能条件欠佳。
覆言认为,印度是一种具有灵活、包容特点的混合模式,不能简单划归为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莫迪领导的印度政府,是在不断向资本主义靠拢。
#印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