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天文展会上,一副精妙绝伦的苏绣星空展品引起了全场轰动。
该展品采用中国苏绣法,将星空绘制的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在场人们无不对它赞叹。
蟹状星云(蟹状星云m1是哪颗超新星的遗迹)
活动结束后,美国天文局向绘制它的作者提出了高价收购的请求,却被作者严厉拒绝。
“这幅展画只属于中国”。作者陈英华这样回复道。
苏绣,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苏州,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和工艺品。
苏绣到现在,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起源无法判定,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无锡一带就已经开始流行用这种手法给衣服上绘制图案,做等级划分。
当时的苏绣所绘制图案小巧玲珑,造型精细无比,在用料,用针,颜色上都有精密讲究,难度系数很高。
到唐宋时期,苏绣发展得更加成熟。宋朝《清秘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
绣制品颜色精妙,光彩夺目,图案山水楼台,有远近高低之分,花鸟柳竹,摇曳生姿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宛转清幽,雅致之极。足以见得当时人们对于苏绣技术掌握已经登峰造极。
苏绣发展至明清,到达白热化状态。苏州地区苏绣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产业,家家户户都做养蝉刺绣的日常工作,江南地区成为了国家纺织业中心。
但人们也不全以刺绣为生,更多的则是拿它作为闺阁小姐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娱乐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在绘画与书法领域的佼佼者也层出不穷。绣娘们将绣品与绘画,书法结合到一起,以针作画,所制绣品清雅幽韵,可与字画艺术相媲美。
除衣着外,还有扇面,屏风等工艺品皆可用苏绣做图案。
清朝中后期,双面绣诞生,皇室的绝大多数衣着用品皆出自苏州。在清光绪元年,苏州民间绣娘沈云芝,绣了八副佛像为慈溪祝寿。
慈溪大喜,赐“福寿”给沈云芝夫妇,沈云芝从此更名沈寿。
尔后,沈寿作《意大利皇后像》作为国家国家礼品送至意大利,轰动欧洲。
1915年,又作《耶稣像》,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展会上,售价高达上万美元。从此沈寿的仿真绣品誉满中外,为中国苏绣在国际发展上开拓了新的篇章。
到民国时期,苏绣行业蒙受站着的阴影一度陷入衰落期。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苏绣才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中,国家设立了研究协会,还建立各种刺绣兴趣班,得以让现代人们从中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近代工业化发展完善,但也不乏众多刺绣爱好者仍旧探索着苏绣的乐趣,做出星空绣作的陈英华就出生在一个苏绣世家。
陈英华从小看奶奶和妈妈刺绣,在家庭的影响下也十分热爱苏绣。于是,14岁的陈英华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学习这项艺术。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事情想要做好,前提一定是打下扎实的基础。苏绣有十几种绣法,每一种都需要用极细的线,慢慢地细心刺绣,这对绣者的耐心有着极大的要求。
不过,陈英华有着热爱加持。夜以继日地勤奋练习再加上异于常人的天赋,陈英华很快就熟练了苏绣工艺。
但熟练和登峰造极差距是极大的,陈英华继而考入清华美院。增加自己的美术知识的同时,还去熟悉各种颜色搭配,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
2003年,毕业于名校美院且精通苏绣的陈英华,开始在故宫博物馆参与修复文物的工作。对色彩有着敏锐触感的陈英华,几年间恢复了一百多件文物。
期间,她自己也创作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绣作。她不拘泥于传统的苏绣图案,花鸟鱼虫亭台楼阁,而是去做创新,绘制了各种人物肖像,她的作品在界内独树一帜。
拥有了炉火纯青的技术,陈英华的名气随之也有了相应提高。不少人都夸赞她的作品精美,但她仍然想的是,如何去突破自己,去提高苏绣的影响力。
后来一次巧合下,陈英华接触到了一整套星空照片,浩瀚的银河星群呈现在她眼前。忽然她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变幻莫测的星群留在纺布上?
陈英华开始实施她绣星空的大计划,要绣星空,就不能只看星空。
陈英华为了绣出心目中完美的作品,开始不停研究星系,看各种星空的照片和纪录片,仔细分析每一颗星系的色彩,去研究如何用细密的线,绣出星空的波澜壮阔。
苏绣的线本来就很细了,陈英华为了让星空更加细腻绵密,在线原来的程度上又缩细了六倍,难度从此大大增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将星空和苏绣,两个相隔万里的事物结合到了一起,创造出了她第一幅星空绣《蟹状星云》。
第一幅作品的问世让她的信心大大增加,从而创造出接下来一系列的“苏绣星空”。
陈英华受邀,带着她16幅的“苏绣星空”前往参加国际天文交流展会。
她将作品呈现在世界眼前时,震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研究者,在场人员无不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此后,美国天文研究协会多次提成高价想要向陈英华女士收购该系列作,都被陈英华一一拒绝。
正如她所说,她热爱苏绣,热爱星空,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是无限的,不能被金钱所衡量。
这些作品应该留在中国,让更多的国人来看到它,看到我们民族的伟大文化。
在工业化发展完善的今天,人们开始习惯快餐生活,传统文化开始逐渐被大众所遗忘。像是苏绣,陶艺,面点等都是历史留下的伟大遗产,他们在发展迅速的今天显得稍微有点慢时代。
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像陈英华一样,在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坚持自我,将我们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人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去领略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