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概述测试
1、 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发源于长江流域,自以为是居天下之中央,所以自称为中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正确应该是: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自以为是居天下之中央,所以自称为中国。
2、 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的含义是指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这种理解在我国一直保持到清代。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正确应为: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的含义是指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这种理解在我国一直保持到近代。
3、 1.广义文化指的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4、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文化,是19世纪末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就是单指物质财富这一块。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正确应为: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就是单指精神财富这一块。
作业绪论 概述作业
1、 请写出文化的三种定义。
评分规则: 以课件里的内容为主。也可谈出自己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第一章 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测试
1、 首次系统阐释了“地理坏境决定论”的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
A:A.孟德斯鸠
B:B.伏尔泰
C:C.康德
D:D.卢梭
答案: A.孟德斯鸠
2、 春秋战国时期几大文化区中的( )文化圈处于这几大文化区的中心,思绪最开放也最活跃。
A:A.秦
B:B.中原
C:C.齐鲁
D:D.楚
答案: B.中原
3、 公元( )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A:前223
B: B.前198
C:C.前221
D:D.前220
答案: C.前221
4、 1.两千多年来各级行政区划中,以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其中元朝的一级行政区划为( )。
A:A.路
B:B.省
C:C.州
D:D.行省
答案: D.行省
5、 不属于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长平之战
6、 中国长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汉代、北宋、元代人口数量大约占世界三分之一。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汉族的前身叫华夏族,组成华夏族的,既有夏人,也有商朝人和周朝人,但不包括蛮夷戎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动摇了小农经济模式,从而带来行政区划上的大变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夏朝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两千多年来各级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是。
答案: 县
11、 我国最早的国家政权是,也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答案: 夏王朝
12、 政区的设置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商西周时期实行制,天子和诸侯分土而治。
答案: 分封
13、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大部分领土处于,因此季风气候明显。
答案: 北温带
作业第一章 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章作业
1、 汉代以后,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主要趋势便开始了由北向南、从西至东的迁移过程。请说出我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心、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地以及政治家、艺术家人才籍贯地各自南移的时间及程度,并陈述经济文化中心出现南移的原因。
评分规则: 1.我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心、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地以及政治家、艺术家人才籍贯地各自南移的时间:(1)东晋到隋朝实现农耕经济中心南移。
(2)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地南移。
(3)宋代以后来自南方的政治家、艺术家比重增加。
各点后若有展开阐述再得10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经济文化中心出现南移的原因:(1)首先是因为地质条件及气候的变化。
(2)其次,北方人口持续的南迁。
(3)再次、南方这几千年来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 受战争的影响较少。
(4)最后一点是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民族融合也让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成为必然。
各点后若有展开阐述再得20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第二章 中国的基本民族关系 第二章测试
1、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
B:游牧经济
C:农牧经济
D:农林经济
答案: 农耕经济
2、 土地信仰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本色信仰,春秋时,国家、地方、村落必备的祭祀土地的场所是( )
A:社庙
B:宗庙
C:太庙
D:土地庙
答案: 社庙
3、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中,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都曾建立过政权,下列哪个民族曾统治过整个中国。( )
A:鲜卑
B:女真
C:蒙古
D:契丹
答案: 蒙古
4、 中国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匈奴、东胡、突厥、回鹘、通古斯等几支重要的力量,现今我国的维吾尔族属于哪一支。( )
A:匈奴
B:回鹘
C:突厥
D:羌藏
答案: 回鹘
5、 中国古代实际控制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汉
B:唐
C:元
D:隋
答案: 元
6、 中国乡村是一种以宗亲血缘为系、聚族而居的乡村形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7、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是胡族人的后裔。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下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的情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后,习惯以他们奴隶制的思维方式统治汉族,使得整个民族的奴性大大增强,这在元代时最为明显。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与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是金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趁此时机陆续建立政权,这段时期被称为
答案: 五胡乱华
12、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都城长安有西市和东市两个经济活动中心,其中 是与外国商人贸易的重要场所
答案: 西市
13、 商周时期依托于农耕文化所产生的国家土地制度是
答案: 井田制
14、 《诗经》保存了五首周民族的史诗,其中记载周部族起源的是
答案: 《生民》
15、 农耕民族面对侵略者主要有三种选择:死亡、屈服和合作。南宋末,陆秀夫以及一众士大夫不屈服于元,相继赴海而死,这场令人震撼而钦佩的战争是
答案: 崖山海战
作业第二章 中国的基本民族关系 第二章作业
1、 简述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差异。
评分规则: (1)生产方式上,依托于各自生存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农耕民族以种植业为主。
原始的小范围畜牧业在适应不了渐渐发展的人口和生产力之后,草原进入了游牧的新阶段,游牧民族就产生在这样的条件中。而农耕民族生活的平原、山地等地形以及肥沃的土壤为种植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围绕着土地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农耕民族的生产特点。(围绕第一点展开论述者酌情给分)
(2)生活习惯上,由于各种生存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无固定居所,而农耕民族则世代居所固定。
游牧民族因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较少,其畜养的家畜大部分依靠自然的水草而存,所以牧民们需要随着家畜而移动,而形成了随驻随走的生活方式,如蒙古包。农耕民族依靠所分得的土地生存,土地是固定的,所以农民们的流动性较弱,这也是为何农耕民族能形成城市的原因之一。(围绕第二点展开论述者酌情给分)
(3)文化上,游牧民族崇尚武艺,歌颂勇敢,而农耕民族安土重迁。游牧民族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是生与死的考验,这也造就了他们好勇善斗的性格特点和崇武的文化特征。
农耕民族因居所的固定,人口集中,生存环境相对安定,形成了守土重迁、友群等观念。(围绕第三点展开论述者酌情给分)
两个民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讲出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即可,酌情给分)
第三章 中国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测试
1、 宗法制的基础是是指一种以( )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A:血缘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授民授疆土
D:禅让制
答案: 血缘关系
2、 西周的宗庙祭祀制度中,诸侯( )庙。
A:6
B:5
C:4
D:3
答案: 5
3、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的谥号许多都有一个“孝”字,体现的是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制度产生的( )的影响。
A:普遍实行父系单系世系原则
B:君主专制漫长
C: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D:家国同构
答案: 家国同构
4、 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答案: 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5、 以下关于西周诸侯所承担义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官职的任免需天子批准
B:诸侯有时兼任周王的卿士
C:诸侯需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D:诸侯需随天子出征
答案: 所有官职的任免需天子批准
6、 宗法制下,宗族内部的尊卑长幼是按按血缘地位亲疏远近来排序的,这种排序往往是按家庭来进行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西周实行左昭右穆的宗庙祭祀制度。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中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重视上层而不重视基层。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宗法制为了巩固嫡长子继承,因而不能兼顾其他合法子嗣的权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 在西周,庶人的宗庙只能供奉一位祖先。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 在以神主牌位“示”代表祖先进行祭祀之前,人们一般是在孙辈中选13-16岁的男丁以象征祖先的亡灵来祭拜,他们被称为是
答案: 尸
12、 汉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 、征辟和荫子。
答案: 察举
13、 西方进入阶级社会后,血缘关系减弱,较早实现了血缘社会向 社会的转化。
答案: 契约
14、 西周的宗庙祭祀制度中,昭和穆是指宗庙中的排列次序,其中指父的是 。
答案: 昭
15、 唐玄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年仅八岁的刘晏向皇帝敬献《东封书》,侃侃而谈,对答如流,被授为秘书省正字。这一人才选拔方式是
答案: 征辟
作业第三章 中国的宗法制度 第三章作业
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主要体现为哪些特征?
评分规则: 1.普遍实行父系单系世系原则。
首先体现在,把女性排除在了政治权力之外:例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三个女性一度掌控过中国政权,吕雉,武则天,还有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武则天最终还政于李唐,以李家媳妇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回归传统宗法制。(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其次还体现在,将女性排斥在家族之外:家中的一切由男性继承,女儿只是外人;父母灵位只享受男性子孙的香火;许多手艺、秘方宁愿失传都是传男不传女,甚至是传给媳妇也不传给女儿。(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2.分封制从不间断。
虽然分封制可能带来风险,历代统治者都心知肚明,但他们还是没有真正废除分封制,血缘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所有的皇帝都需要庞大的血缘家族支撑自己的政权:例如,秦始皇虽然一度废除分封制,但社会结构还是“家天下”的模式;汉高祖刘邦又恢复了分封制。(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3.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首先,许多家族长盛不衰:例如,孔氏绵延千年,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吴越钱氏等家族都是长盛不衰。(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其次,历史的变迁可能会导致旧家族的灭亡和新家族的诞生,但家族兴衰的背后,家族制度仍然牢固:例如,很多文学作品中能看到这种家族制度,如《红楼梦》《雷雨》。(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4. 家国同构。
首先,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各方面都有共同性: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其次,家、国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是一样的,忠孝顺从:中国古代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传统,也有移孝作忠的典型。岳母刺字,对家的孝与对国的忠实现了完美统一。(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再次,家的伦理道德上升为国的伦理: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老百姓总喜欢将清正廉明的官员尊为“父母官”。(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5. 君主专制漫长。
历代君权与相权之间争夺的结果是君权不断强化而相权逐渐消亡: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外戚和宦官之争也是宗法制带来的结果:例如,东汉自和帝以后,由于皇帝年幼即位,皇太后代行皇帝之权,依靠母家亲戚协助自己,皇帝长大后利用宦官从外戚手中夺权,外戚和宦官争斗不断。(结合实例展开论述5分)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无法用作二次销售,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如果点击【立即购买】不能跳转,请更新一下APP版本,如百度APP可能有兼容性问题,更新版本即可正常使用,或者换一个浏览器(如UC浏览器)再试试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击这里查看购买教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