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2021高考作文预测 |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中国力量

2021高考作文预测 |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中国力量

2021高考作文预测 |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文化自信、中国力量作文押题一当代青年,责任担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二〇二一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在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的真实观点的基础上

作文押题一

当代青年,责任担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二〇二一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在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的真实观点的基础上,发布了《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演讲视频。镜头前,两个孩子陈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态度:“我不想做一个拿着锯子的人”“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我不想做一个隐身的人”“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演讲前的图片资料显示,当代初中生还不想做这样的人:“只会复制粘贴copy的人”“有偏见的人”(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用自己的观念去衡量别人” “不讲义气” “肆意评价污蔑他人的键盘侠”“被负面情绪环绕,散发负能量” “不珍惜当下,怨天尤人”……

作为高中生的你,当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五四过后,学校将举行以“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就此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审原材料。

这次作文命题虽然和2021年B站五四青年节推出的演讲视频爆火有关,但不属于时评类材料作文,而是一则由“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演讲引出的话题作文,该话题的核心是“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即高中生人生理想的树立和实现。

2.审情景限制。

该命题的情景限制为演讲稿,五四过后参加学校的主题演讲。要注意演讲稿的规范格式、语体特征,自己要参加演讲的场合和自己作为高中生的演讲者身份。

3.审任务驱动。

“作为高中生的你,当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这一句是命题老师精心设置的驱动任务:

首先,学生要在作文中体现自己“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信仰是一种很神圣的东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是一种能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摸索的一股正能量,这种信仰必须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益与社会的,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追求和价值观念,一旦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身,选择无悔,初心不改。如果结合原材料来谈信仰和追求,就是要选择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选择成为某类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人,并为能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懈奋斗,执着追求,不达理想不罢休。这一部分重点可以写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

另外,还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清晰的人生规划”。即“确定了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明确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比如和自己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通过考取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成为拥有某种职业技能的人。

【优秀范文】

我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一世, 来如朝雨,去似微尘。沿途风景如歌变幻, 时间像永远无喜无悲的人缓步向前,又有多少人在绚烂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抛却了初心 ,茫然地随波逐流,不知来路,不见归途?前几日B站上一个题为《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的视频火遍网络, 900多名初中生观点凝聚成一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既是他们对于内心底线的确认和强调,也激励着每一位心怀少年梦想的观众。(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作为一个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的高中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成为有个性的人,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追奇。几年前,一阵名为“杀马特”的风吹遍大江南北,无数青年人争相换上奇装异服,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在网络上发着难以辨识的文字,并引以为豪,其名曰“个性”。再看现在,无数中小学生狂热地追求新鲜事物,比如,数月前引起轩然大波的“血吊坠” 就是最好的案例:廉价的吊坠,不知安全与否的抽血工具和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让无数青年身陷这荒谬的“染血的爱的迷雾中。但若静下心来思考,与众不同 ,造求诸奇就算是“个性”吗?答案定然是否定的。盲目地追逐潮流不但不叫个性,反而会使“大众”化,更是自己心智不成熟、从众心理的体现。如今电子烟风靡一时,忧将又有多少青少年会被其吸引,细思之,这是从众心理的体现。

成为个性的人,意味着坚持自己,保持初心。古圣人云“君子和而不同”。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面临着太多的要求:父母的期望,考试的达标线,来自同龄人的压力。(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最终,我们难免会迷失了自我,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但孔子自荐失败,周游列国;陶渊明脱身官场,隐居田园;郭川放弃高薪工作,投身帆船运动;樊锦诗献身敦煌,无怨无悔。他们或面对着生活的磨难, 或经受着名利的考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坚守着自己的初心。迷人眼的花花世界对他们来说只是旅途中的瑰丽风景,因为他们保持初心,坚持自己,坚定信念,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成为个性的人,要求我们明确内心目标,磨砺坚强人格。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此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是的。要成为有个性的人,首先就要自己成为光:目向前方,心有所向,永远明亮,回首往日,无悔于心,无愧于行!我们生在这变化万千的时代,锦锈盛世如画卷在我们眼前铺开,我们又怎敢苟安?何不勇往直前,坚定信念,于此间风光走一趟?

少年有梦,不和光,不同尘。愿你我于泥淖中脱身,用个性把自己装点成最耀眼的人,让祖国的画卷,因你我的璀璨而更加耀眼夺目,光辉灿烂。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作文押题二

阅读经典,领悟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审材料。

材料第一段: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之一《典籍里的中国》,(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该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 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意在告诉我们:《典籍里的中国》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第二段:讲述了“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伏生用传统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材料的中心内容应该是告诉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可用创新方式,又可用传统方式。

2.审任务。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这里给出了具体的情境,是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要面向的是全校的同学;谈论的话题是“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要求写作的是发言稿。

【参考立意】

1.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2.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传承和创新让传统文化永流传。

【优秀范文】

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作为班级代表,在此读书节交流会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最忠贞的朋友。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无论是对古人抑或是对当下的我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儒家的孔孟之道绵延千年,魏晋的不屈风骨光耀后世,繁荣的唐宋文明横亘古今……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中,他们仍然屹立不倒,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原因何在?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文化经典,教我们为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脍炙人口的典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被播撒下善良的种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教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习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做君子应该有涵养,不怨怒;做学问学思相宜。《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我们为人处事学习方法的教导。古今典籍带给人们的力量,不可磨灭,典籍中的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力量。

文化经典,帮我们悟强国之理。

《阿房宫赋》中有言:“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爱惜人民是立国之本。《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生活无忧是社会治理、天下太平的必要条件。瞩目当下,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便民政策,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不正是最好的印证吗?中国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而群众的力量与典籍的教导息息相关。传承文化经典,描绘国之篇章,彰显中国力量。

当国家走向富强,我们青年一代决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冲在最前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从来不是空口而谈,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最有生气、最积极的一代青年人,应汲取典籍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以青年之力彰显中国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实的力量。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作文押题三

文化自信,国际视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当代中学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试题的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体式都非常明确,审题难度不大,更注重对考生价值观的考查。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展开,倡议中学生从“我”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炼当代价值,解决世界问题,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参考立意】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2.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4.继承传统文化,提炼文化精髓。

【优秀范文】

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同行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扬优秀传统文化,担民族复兴大责。为此,我代表中华中学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大家倡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

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当下的中学生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在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同学们再次倡议:担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共行。

中华中学学生会

上一篇: “数字工匠”培育的实践与思考丨智能制造背景下“数字工匠”的内涵与培育路径
下一篇: 营造追求极致的氛围——二谈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