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昱博士
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心身医学教授,美国纽约
【摘要】急性应激障碍(ASD)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SR),是对恐怖或创伤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ASD以急剧、严重的创伤事件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ASD的常见症状是麻木;情感分离;缄默;现实感丧失;人格解体;心因性遗忘;对经历的创伤事件和思想的重新体验、做梦和闪回;对事件的回避。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存在着焦虑症状和至少一个基本功能的损害。症状至少持续3天,最多不超过4周;并发生于创伤事件之后的4周之内。
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DSM-5对ASD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订。近年来,对ASD的临床研究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热点。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A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心理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DSM-5;临床研究
New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to Acute Stress Disorder
(DSM-5 Update)
DENG MingYu, M.D., Ph.D.
Prof.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ast-west Health Science, New York, USA
[Abstract]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also called acute stress reaction (ASR) or psychological shock. It is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rising in response to a terrifying or traumatic event. ASD’s direct cause is sharp and severe traumatic event. Patient immediately arise illness (within 1 hour) after the onset of stimulation. Common symptoms that sufferers of ASD experience include: numbing; emotional detachment; muteness; serialization; depersonalization; psychogenic amnesia; continued re-experiencing of the event via thoughts, dreams, and flashbacks; and avoidance of any stimulation that reminds them of the event. During this time, they must hav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significant impairment in at least one essential area of functioning. Symptoms last for a minimum of 3 days, and a maximum of 4 weeks, and occur within 4 weeks of the event.
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APA) has published (DSM-5) in 2013. DSM-5 have updated diagnostic standard of ASD. In recent years, clinical research on ASD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psychiatr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fields. According to update of DSM-5 and new achieve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o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criteri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prognosis of ASD.
[Key words]ASD, DSM-5, Clinical research
1.引言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ASD),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以往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的创伤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最早是由沃尔特·坎农在1920年描述的一种动物实验理论,认为是动物交感神经系统应对威胁的总体排放。ASD作为一个诊断类别,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均有列出。
ASD以急剧、严重的创伤事件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本病发作急骤,经及时治疗,预后大多良好,精神状态可完全恢复正常。
ASD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不仅与应激事件有关,而且与个体的人格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以及当时躯体健康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急性应激障碍的了解,不仅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还要分析发病的主要有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人。多数报道指出,男女患者接近,两性患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决定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2.1应激源
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应激源为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下列几项:
2.1.l严重的生活事件
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遭受歹徒袭击或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1.2重大的自然灾害
如强烈地震;特大山洪暴发;大面积火灾或等威胁生命安全的伤害。
2.1.3战争
据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俱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能发病。
2.1.4隔绝状态
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2.2个体因素
上述各种创伤性应激源,无疑是ASD发病的关键所在。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应激因素是否致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如慢性躯体疾病、月经期、产褥期、过度疲劳等,后者又与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如所受教育、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本病。
对于不同的创伤事件,ASD发生率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此外,整个机体健康状况也有关系,若同时存在躯体重病或器质性脑病,急性应激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可能随之提高。
2.3发病机制
对AS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