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人生出彩的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人生出彩的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汲取人生出彩的力量原创 董振华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10期 文—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10期

文—董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蕴含着经典作家探索真理所得出的大道至理,而且彰显着经典作家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价值,同时还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不懈追求的艰辛历程以及献身共产主义的伟大人格力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身就是跨越时空和伟人进行精神交流,不断增长智慧、提升格局境界和人生修养的过程。广大青年朋友要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从经典中汲取成长进步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绘制人生美好的图画夯实基础。

深刻体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掌握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以唯物辩证法铁的逻辑和唯物史观科学精神作为坚实基础,是以革命性实践观点作为现实路径,把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运动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人类解放指明了光明前景和现实道路。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就要深刻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也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出每一个科学结论,都不是高高在上地颁布真理,更不是停留于空谈的夸夸其谈,而是以严密的逻辑论证,基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分析,遵循客观规律,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至理名言,从而能够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打动人、鼓舞人,让人们真懂真信真用,这是逻辑的力量!

例如,《共产党宣言》中没有独断论的表达,其崇高的价值追求是通过逻辑的力量而彰显出来的,其结论都是从严密的逻辑论证中推演出来的,读者读着读着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实质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的历史结论,并提出无产阶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用革命手段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从而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最高价值。但是,《共产党宣言》并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甚至连一丝一毫的主观主义和情感煽动都没有,恰恰相反,它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立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进行了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及其繁荣的景象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其历史的贡献进行了客观而充分的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却得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里所运用的逻辑就是辩证法。

根据辩证法的逻辑:“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资本主义造就了如此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也恰恰是资本主义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内在原因。因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只是历史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是有一定的前提和界限的合理性,只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的那一段具有合理性,超过了这个阶段必然丧失合理性。为此,《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因此,资产阶级应该灭亡了,也必然会灭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不正是在辩证法严密逻辑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而得出来的吗?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就要学习其科学思想方法,在理论宣传和群众工作中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以理服人,才能够让人们真信、真服,从而用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价值说服人、凝聚人。

深度感悟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坚定共产党人的初心信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人类解放的“盗火者”,为了人类的光明前景,历尽千辛万苦,仍然不屈不挠、奋斗不息,成就了伟大的人生。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我们能从中领略伟人不朽的价值追求和辉煌的人生历程,从而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成就无悔的精彩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为什么能够成就伟大的人生?就在于他从青年时期就确立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伟大理想,并用革命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信仰。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写下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深刻领悟其为青年人成就伟大人生所确立的崇高人生理想和不朽价值追求。这篇作文一开头,马克思就从哲学的高度,通过比较人和动物生命的本质区别,深刻分析了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写道:“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动物就是基于生命本能而活着,它们不会去追求“为什么活着”的生命意义。而人之所以是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可以超越本能而存在,只有超越本能的活动才是真正的人的活动。人们不仅要活着,还要反思“为什么活着”,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来。

那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呢?我们就要追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本质上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过程的精彩就意味着生命的灿烂和高尚。什么样的过程才是精彩、高尚的呢?只有那些受到人们尊重的生命才是崇高的。马克思指出:“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尊重,马克思认为,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劳动:“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们从马克思的这篇作文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能够明白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也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升华精神境界。马克思的生命实践充分彰显了伟人的灵魂和精神价值,也成就了马克思光辉的人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和尊敬。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经典著作,和他们心灵共鸣、灵魂共振,接受马克思主义智慧和道义的滋养,不断升华思想境界,走向崇高,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自觉实践

马克思从根本上反对空洞的理论活动和理论说教,而是强调现实的革命实践,他在使用“哲学家”和“理论家”这些概念的时候,往往都是具有贬义色彩的。马克思反对离开时代问题进行纯粹的理论构建,把那些脱离时代的理论家称为“哲学家”,进行批判和嘲讽。时常以“真正的理论家”“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等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哲学立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而是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修养、增强能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今天重温经典,就是要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作著作,并不是为了学术的建树和对理论的兴趣,而是为了人类解放这一根本价值主题根据时代问题而撰写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必须深入到这篇著作所撰写的历史语境中,用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把握这篇经典著作撰写所针对的时代问题,否则就比较容易陷入教条主义,至多成为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正如一道代数方程式只要题目出得非常精确周密就能解出来一样,每个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都能得到答案。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牢牢抓住这个时代问题,用强烈的问题意识准确地把握时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时代问题的价值选择和理性方法,这是任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进行经典创作时的出发点。我们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时候,应当通过回到当时的时代语境,进行视界融合,来体悟当时人类现实生活的生存境遇、价值诉求等层面凸显出来的矛盾与问题,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时代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审视与批判运用的逻辑和方法,以反观我们当今时代的问题,得出启发和方向。

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人类全部生活的本质_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但是,它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我们要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学活用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用于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内化于心成为内在的理论素养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外化于行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现实实践,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客观世界,把我们的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让我们的不懈奋斗成为实现造福人民的生命底色,从而成就一个不悔的、高尚的精彩人生。

董振华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点击图片购买

上一篇: 从姓名看中美差异
下一篇: 任泽锋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