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名校毕业,重金出国深造……父母奋力托举的大公主最终回来了。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好过问。是超级喜欢不列颠的丫头,但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独生子女的“宿命”?
先生说,既然那么喜欢就可以留下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这丫头还是中学生的时候见过,一晃都大姑娘了。
我都是一路和老哥拧巴着过来的丫头,一度以为,我可能是比较伤他心的那一款。不曾想这大侄女……估计是比我更“有主见”的吧[捂脸][捂脸][捂脸]想想曾经我有多让老大上火,估计这闺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正常,人家是啥起点,我又是啥起点。
回来有回来的好吧,可能中国人老了老了都希望儿孙绕膝的感觉吧!这和受教育程度和身份地位没有关系,中国人骨子里都喜欢“热闹”。即使自己不参与,但是看看也开心……去年夏天家庭聚会,老大盯着二弟俩儿子闹腾……还有三弟的闺女在一旁尖叫……那一瞬间,看着老大的眼神,我似乎突然懂了什么,发现他少了一些东西,要多了一些东西……当时只是小小的一聚,主要是长辈们在。而我们这一辈,其实估计永远聚不齐吧。就以自己为界:老大老二俩哥,一姐,七弟……大公主和最后面的倆弟同岁……老幺也快结婚了……
曾经眼里的那些小奶娃,都是大人了。一眨眼都谈婚论嫁了。而我一直也有种错觉自己还年轻,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是没有长大……但是看看都要仰望自己家崽,还能掩饰得住岁月的风霜吗?
无论贫穷富有,无论高低贵贱,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人父母者总想奋力托举,再托举……无论何去何从。
去年,先生受了发小的影响突然开始抽风一般迫不及待地也想出去。但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前期的能力储备,这能像龙卷风吗?随便想刮就刮[不看]争执,冷战……他怎么想,我知道说服不了他那三寸金舌,但是老大老二家这俩姑娘可是立竿见影的。扪心自问,没那么豪横,也许我再努力几辈子,也做不到那样的实力去托举。再看看姑娘中排行老四的,从幼儿园开始……重金砸在学位……姑娘中排行老三的……父母也是多管齐下,各种筹谋……这就是基本国情吧!反观,这现有的七个男孩,反倒是相对糙一些……当然,毕竟各自的经济实力也不一样,即使是亲姐弟间都实力悬殊,也注定不可能都精养富养……但无论贫富,肯定像我们这代人基本觉悟还是有的——都想让孩子尽可能多读几年书,尽可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一点,我们这一代人无论自己受教育多少却有整体一致的共识:尽可能托举子女!
而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家长上得最多的就是“不读书了就去打工”,去广东,打工,成了当时默认的社会风气。我甚至记得姐当初其实不想打工,他爸连逼带哄弟把她哄走……想让他们邻居外出的时候带着她一起去进厂。我记得临走,我把自己最喜欢的刘墉的好像是什么励志类的自己最喜欢的书送给了她——对她具体讲了什么我想不起来,但是用现在的话说肯定是希望她“不忘初心,坚持自己”……走到今天,看看她不够坚持自己被家长左右了的人生确实遗憾很多,例如她亲弟因为读书多就远比他优秀……当然除了个人努力,机遇和贵人也很重要。刚好他都占到了,注定这对姐弟的落差是越来越大。但是从家庭的角度看,有人混好了总比都混不好的强。似乎这个大家庭的标配也是,无论儿或女,或者都是儿子的情况下,也“一强一弱”。就这么“完美”地分配下来的一样。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有迹可循”。可是我们的晚辈呢?他们这一代真的就不能轻易而武断地下结论或者作评论。今天N妈对我说,以后孩子大了好好回报我。其实这句话有点吓到我了——现在养孩子还能指望回报或者养老吗?不管他们秉性和能力如何,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生养孩子,只是因为我们爱TA,我们享受付出的过程,我们在付出中快乐了,这就足够了。 千万不要认为生儿育女就是投资,我投了多少必须产出多少,甚至渴望多倍收益……这样的想法很沉重也很危险,既是给自己滋长和膨胀欲望的契机,也是对孩子们佩戴沉重的枷锁和道德绑架。所以,无论你身在何处,价值几何,付出多少……一定释怀!养育孩子,只问托举,不问结果。因为有人说,人活着就是折腾——是的,无论高低贵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