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月份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经济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了我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推进,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5.29亿元,同比增长-1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1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22亿元;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48.72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24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74元、同比增长5.9%。
(二)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1.工业经济平稳有序。坚持“稳住、进好、调优”原则,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1+3+2”绿色生态工业经济体系。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97亿元。工业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大会战,奥普照明三期、程疆新能源三期等一批优质项目竣工投产,东启高科、泰盛智能家居等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加大重点企业培育,成功申报奥普照明、耀润磁电、辽燚环保等5家企业为2023年江西省产融合作主导产业重点企业,耀润磁电、奥普照明两家企业在2023年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荣获“优秀企业”称号。强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3月份获评“省级文化产业园区”、9月份获评“第三批全省数字经济集聚区”荣誉称号。全力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持续围绕六大生态工业体系及文体旅游、农旅融合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全县新签约工业项目2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主导产业占比约88.9%。
2.全域旅游彰显活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实现文体旅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成功创建江西省2023“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是九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欢乐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鲁溪镇高山产业第一村、罗溪乡深山集市、宋溪镇南皋村大屋场、官莲乡三坪港稻园小镇等景点成功创建省3A级乡村旅游点。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鲁溪洞景区综合开发项目、神雾山景区提升项目、官莲乡民俗文化体验基地项目和武宁小馆项目等按节点任务扎实实施。成功举办“花漾九江·追浔季”文旅产业促消费暨山水武宁踩线活动、寻梦山水“宁聚力”·烟花三月下杨洲活动、2023山水武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第九届“新光杯”杨梅文化节、2023年ITF国际网球大师赛武宁站、武宁县2023年首届“山水武宁 茶韵飘香”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借助媒体宣传山水武宁旅游,半年内登上国家级传统媒体平台30次,登上省、市级传统媒体平台179次。积极推介山水武宁品牌,不断提升旅游服务,1-6月实现旅游人次433.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54亿元。
3.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聚焦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全力推进“三农”工作,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县名单、连续四年登上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光荣榜。2022年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工,2023年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持续巩固粮食安全,完成早稻播种面积3.76万亩、中稻播种面积27.2万亩。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3个,其中绿色农产品6个、有机农产品7个。深化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山水武宁”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蜂蜜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实施,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4.生态优势持续放大。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方案》《2023年武宁县建立健全生态的价值实现机制工作要求》等文件,按目标要求落细抓实。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建设与运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已完成建设18个乡镇分部和28个村级网点。全县办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贷款1.42亿元,收储交易特色农产品2890.45万元。江西“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示范专家服务基地(武宁示范基地)获国家人社部评选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唯一一个“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国家级基地。二是全力做好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开展了《武宁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成功入围全省CCER林业碳汇、林业碳中和、林业碳汇计量检测等项目试点,率先在全省选定乡村“四旁”林木林业碳汇,累计销售“乡村林碳”56.2吨。4月24-26日,成功承办首届林长制论坛,推深了我县林长制工作品牌。三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持久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城城区细颗粒物(PM2.5)为20.9μg/m2,全市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全县国考、省控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100%。
5.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投资保增长,加力促消费稳需求。一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行政审批局正式接牌,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一批划转事项清单62项。深化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成第一批43件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第二批159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承接工作。加强政务中心窗口建设,增强帮代办服务功效,扎实推进乡镇便民大厅提标升级,推动“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取得成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15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发放创新奖励资金187.3万元,发放科贷贴息13.52万元。二是努力加大投资规模。深入实施项目大会战,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综合排名位居中上游。其中纳入省大中型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144.98亿元,完成投资95.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比65.8%;纳入市级项目大会战项目136个,年度计划投资258.9亿元,完成投资117.22亿元,占年度计划比65.1%;县级重大项目255个,年度计划投资350.6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74.51亿元,占年度计划比49.77%,三是加速释放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促进消费市场升级。着力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形态,1-6月限上企业社销增幅7.05%,限下增幅25.3%,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为1.22亿元。
6.城乡发展加快融合。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有序推进美丽乡镇、魅力村庄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建设美丽小城。深入推进城区公共、交通及基础配套设施“双修”工作。县级重大项目中城建项目65个,快速推进。市容市貌实施精细管理,细化城区人行道施划停车泊位,力争满足市民日常停车需求。严格规范餐饮油烟、街道日常清扫保洁、环卫设施维护、垃圾收集转运、绿化亮化维护等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城市驿站、拆墙透绿工作。提升秀美乡村水平。全面启动了14个美丽乡镇建设,美丽乡镇建设有序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基本达到“五无五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稳定在99%以上,完成农村户厕改建356座。162个新农村、2个全域美丽乡镇、4000户美丽农户庭院、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各项规划编制顺利推进,完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目前成果已报省政府审批,完成了83个村庄规划初步方案。持续推动城区优质资源下沉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进度,大力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农村客运进一步改善,新建镇公交候车亭21个,发放农村客运补贴、城市交通发展等资金330.77万元。大力实施“农业+”战略,促进旅游、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赢发展。
7.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36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223人。创业贷款不断加力,发放创贷502笔,合计金额1.36亿元。技能培训有序推进,共计为700余名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推进全民参保,兜牢社会保障民生底线,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9万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人数32.31万人。二是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落实“双减”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育系统“三风”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20个,县第九小学和县第四中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大洞、清江等5所学校学生宿舍项目顺利实施。深入推进健康武宁行动,推进以县直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北片区乡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和清江、罗溪等7个乡镇卫生院新(扩)建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县应急救治中心、县中医院感染大楼等项目实施。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建管养工作全面发展,获得全市“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评价第二名,扎实推进武宁三桥、哨背大桥及省道405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船滩至马坳(下车段)、石渡至石门楼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县建成农村颐养之家145个,覆盖率83%行政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覆盖90.1%城市社区。完成了2022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扫尾工作,推进新宁镇、罗坪、杨洲段等5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土流失防治等建设项目扎实实施。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武宁、法治武宁建设,围绕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安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但同时也看到,国际局势复杂严峻和国内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县经济仍在疫情后的恢复性阶段,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足,社会协调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够扎实,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不到预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各项要素保障落实困难,专业人才缺乏,能耗压力增大;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城乡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和措施
下半年经济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要有坚定的信心、汇聚合力,在下步工作中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攻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转型工业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一是推进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做强。通过聚焦产业升级、聚焦项目建设、聚焦企业培育、聚焦园区提升、聚焦集群壮大,着力构建“1+3+2”绿色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全力推进绿色光电、大健康、矿业循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智能家居、数字经济等产业扩量提质。进一步强化企业培育,围绕奥普照明、程疆新能源、东启高科、奥瑞森新材料、昂泰胶囊、泰盛智能家居、诚辉机动车、辽燚环保、林力高能新材料、巨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实现年初各产业提出营业收入目标。进一步推动“小升规”培育力度,力争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进一步强攻“一号发展工程”,全力支持数字赋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好“培精”文章。持续加大对企业纾困工作,全面开展“亩户效益”综合评价和管理,强化工业园区服务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做优。聚焦全域旅游提质升级目标,全面提升武宁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推进鲁溪洞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山水武宁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3个。
充力打造“山水武宁”品牌的优质文创产品,力争年底建设完成智慧旅游项目。持续实施“五游”、商贸消费升级行动,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朝阳湖、山水广场、鳌鱼广场、古艾巷、文化广场、“西海明珠”等地夜间消费业态,培育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推动夜间消费水平提质升级。深耕体育旅游,加快推进国际网球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承接网球赛事,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提升武宁网球品牌影响力。发展民宿经济,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引导民宿主体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荐民宿参与等级创评。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加力释放消费潜能。加大服务业申规入统工作,2023年确保完成10家,力争15家。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做实。深入实施稳定粮食生产水平,如数如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高标准推进年度3.7万亩农田建设项目。精准发力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两茶两水”和菌菇、药材、蜂蜜等特色林下经济,有序开发野生茶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鳙鱼、鳗鱼、鲟鱼“三条鱼”产业,加快蜂蜜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国家级产业强镇、国家级“一林一品”示范村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品牌,突出农业品牌效应。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业态,推动现代农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向智能化、标准化、高端化迈进。
(二)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潜力
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是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强攻“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县行政审批局规范运行,加快政务服务信息化和“赣服通”武宁分厅5.0版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做优“一窗办理”、做实“一事通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在“后疫情期”恢复性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深化市场机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持续实施《武宁县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深入推进十大改革攻坚行动,确保年度改革计划目标如期完成。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各类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支持银行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负债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县城投、旅发两家集团公司改革,建立“1+4+N”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三是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南昌都市圈、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等国家级、省市级重大战略,创机遇、争先机,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重点围绕“1+3+2”生态工业体系的产业招引项目,针对壮链补链增链,着力招大引强,力争引进3家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切实抓好链接工作机制,倒逼进度推进签约项目从“纸面”到“地面”的转化,力争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扩大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化扩大投资措施。一是提升重大项目谋划水平。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做实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围绕战略性产业和主导产业,谋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一批有力改善城乡面貌和增进民生福祉的补短板、惠民生项目。二是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力度。针对武宁县“项目大会战”办公室1-6月重大项目工作情况通报来看,全县255个重大项目推进仍有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下半年,严格落实各环节抓落实,保障要素促进度,压实责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狠抓施工黄金期工作进度,上足人力机械,努力打开施工面,力争完成更多实物工程量,保持下半年投资持续增长。持续健全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大力营造敢抓项目、善抓项目、能抓项目的良好氛围,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重大项目督查力度。层层传导压力,持续推进督查督导机制落实。县“会战办”继续落实好专项债项目两天一督查一通报、重点项目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县255个重大项目每月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实行台账管理,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四)转换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创业
强化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部门联合协同推进,发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力争完成新增省级瞪羚(潜在)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奖励政策,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科贷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二是突出全民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继续深化“一照通办”等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一网一窗通办”平台,提升疫情后主场主体活跃度。强化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进“惠企通”平台惠企政策线上申报和高效兑付,做大做优创业担保贷款,力争全年就业创业贷款金额突破2.7亿元。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大学生自己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创新。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创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待遇,鼓励和吸纳县内外各类优秀人才为武宁发展作贡献。全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保障人才创新成果和正当权益,努力打造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人才信息整合,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库,实现对人才供需信息的动态把握、精准投放和有效衔接,切实提升人才工作效率。
(五)加快融合,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推进城市配套设施“双修”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交通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管护。全力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朝阳湖系列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道路改造、雨污水分流改造、市政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推进县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建设,完成厨余垃圾一级中转站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积极培育壮大城市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精准发力,统筹推进162个新农村、2个全域美丽乡镇、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000户美丽农户庭院建设。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积极深化各项农村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是提高城乡融合水平。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取得省政府批复,实现一张蓝图统筹全县空间布局,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发展支撑体系。继续加大推动城区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骨干医生驻点支医服务工作。持续优化利用专项债和各类奖补资金投入乡镇、农村建设,全力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六)优化生态,持续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立足武宁优越的生态条件,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西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等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山水武宁”的生态名片。一是推进“两山”转化进程。全面推广生态产品转化中心模式,加快推进生态产品转化中心总部及体验馆建设,全面统筹有序推广村级网点建设,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村级样板网点,力争年底全县村级网点达30%以上。深化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依托“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平台,大力开发“生态产品贷”“惠农生态贷”等专项金融产品,推动生态资源变现。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打造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生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提高生态产品增值溢价。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减法”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法”,着力推进林权收储试点、碳汇计量监测试点、国储林项目的探索,盘活森林资源,做大林业生态市场,发展壮大碳汇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力争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治污”“减排”“降碳”“碳汇”等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安全的人居环境。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进一步丰富多层次示范体系,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底色。
(七)改善民生,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紧扣“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这一主旨,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实施,强化社会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将发展的成果共享于民。一是强化社会保障。抓实重点群体就业,注重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做优就业创业担保贷款,做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000人确定的年初目标。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扩面提质增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纵深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县四幼、县振风高级中学、县第四中学、大洞学校学生宿舍新建改扩建和第九小学、县中等专业学校整体搬迁、武宁县网球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教育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力完善县、乡、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县直各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和“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础,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强化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县人民医院应急大楼、县中医院感染大楼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持久抓好交通运输、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电安全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以全链条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周期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全方位做强公共安防宣教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名 词 解 释
“五好两宜”: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
CCER林业碳汇:人工造林、森林护育两种经营方式额外性产业的碳汇才能上市交易。
“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
“乡村林碳”:乡村“四旁”林木实施碳中和试点项目。
“五无五净”:道路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泥、无积水、无污迹;路面干净、绿地和树圈干净、边角侧石干净、井沟井盖干净、果壳箱等环卫设施干净。
“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三风”:教风、学风、作风。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三位一体”:电子病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个为一体。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