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原始社会的建筑是所有建筑类型的根

原始社会的建筑是所有建筑类型的根

原始社会的建筑是所有建筑类型的根现代建筑类型纷繁庞杂、数量众多。从建筑历史的角度看,其实如今庞杂众多的建筑类型,都源自于四种最简单的原始建筑:即住屋(日图一宿)、大房子(库房)、濠沟和土城墙(防御)以及墓葬。

现代的建筑类型纷繁庞杂、数量众多。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如今庞杂众多的建筑类型,都源自于原始社会四种最简单的原始建筑:即住屋(日图一宿)、大房子(库房)、濠沟和土城墙(防御)以及墓葬。其中住、贮和防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前集体生活中最基本的三种需求;而墓葬则是死后所必须的。这四种基本的建筑类型,体现了人类从生到死、一生对建筑的全部需求。它是原始社会财产公有制与共同防御基本特征在建筑领域的一种反映。

原始社会在母系部落时期,财产完全公有,每个小住房屋内没有存放食物的窖。到了父系部落时期,就出现了分前、后室的住房,前室专门设有存放食物的窖,同时对食物进行加工;后室才是卧室。证明此时开始有了私有制。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母系社会住宅

(不分前后室)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

父系社会住宅

(分前后室)

下图所示的是原始社会一个小部落的居住区。它分5个组,每组以一个大房子(贮存和发放食物的大库房,相当于人民公社的食堂)为核心,其它小房子(以母亲为核心的小住宅)围绕中间空地和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居住区外围是濠沟和土城墙,它是部落居住区的防御系统。濠沟以外是墓葬区。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原始社会有四种基本建筑类型

住(小房子)、贮(大房子)、防(濠沟和土城墙)和墓葬

原始部落社会这种濠沟+土城墙的防御系统,它是利用挖濠沟取出的土,沿沟渠就地、在内围夯筑土城墙。在挖土的同时,土城墙也就地、随之建成,效率非常之高。省工、省时、省力,科学至极!直到近现代人们为了防土匪,都还用这种办法在自己的村庄或大宅院四周同时建造濠沟与围墙。如江淮地区九龙攒珠型的圩堡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奴隶社会是在原始社会从母系演变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出现的。父系社会开始出现了分外室和内室的居住建筑,其外室供家庭贮藏之用。说明其时已有了家庭私有制。家庭私有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由于奴隶主统治的需要,从而出现了行政建筑——奴隶主的宫殿。宫殿的空间组成,实际上就是原始社会一个小部落居住区内、所有建筑类型的综合有序的统一组合。即宫殿=濠沟+土城墙+大房子+广场+众多的小房子。这时值得注意的是:奴隶社会崭新的建筑类型——宫殿,是从原来简单围合的小组团,变成了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大宫殿。其中不仅小房子、大房子、广场、与土城墙、濠沟在量上都大大增加了;而且在序列组合上发生了从“简单围合的小组团”,变成了“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绝对规整”的质的转变。这是人类创造新型建筑类型的第一个范例,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奴隶社会还把奴隶主的墓葬,单独用隍壕(城堑有水称为池,无水称为隍)围起来,作为防卫。形成了最原始的陵园建筑。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奴隶社会宫殿遗址

(由原始社会前后室住宅演变成前朝后寝的宫殿。

宫殿=濠沟+土城墙+大房子殿堂+广场+不同功能的众多小房子)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奴隶社会陵墓遗址

(奴隶主的墓葬用隍壕围起来,成了人类最初的陵园建筑)

到了封建社会,不仅以上建筑类型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与加强。如由原始社会一个个小部落才有的濠沟和城墙,发展成了家家户户的院墙和各府县都有的护城河与城墙,以及全国性的万里长城。

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同治年间安徽六安州城图

(注意:图中的护城河和城墙)

再如礼制性建筑,在尧舜禹时的原始社会,只有祭祀天地鬼神的露天祭坛,到了封建社会就增加了祭祀日月、山川各种不同类型的祭坛,以及在室内祭祀祖先和圣贤的庙宇和祠堂。

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北京天坛

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山东曲府孔庙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安徽泾县翟氏宗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同,封建社会还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建筑类型。如:宗教建筑(寺、庙、庵、观)、商业建筑(店铺、酒楼、客栈)、医疗建筑(中医诊所)、工业建筑(铁匠铺、木匠店、作坊、砻坊、油榨)、农业建筑(牛棚、猪圈、鸡舍)、交通建筑(马房、轿厅、桥梁、渡口、路亭、驿站)、教育建筑(私塾、书院、精舍)、文化建筑(文峰塔、文昌阁、会馆)、娱乐建筑(戏台、戏楼)、市政建筑(牌坊、门楼、村落更楼、城市谯楼、钟楼)、园林建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村落水口园林)、陵墓建筑等等。

近、现代建筑类型,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更细,发展更快。主要是在封建社会建筑类型的基础上,每一类型建筑都细分成了许多全新的建筑类型。

如居住建筑,就出现了分户的住宅、集体的宿舍、高层的公寓、洋式的别墅等等。

商业建筑除了商店和客栈以外,又出现了大型的商场、超市以及更大型的商业广场和更专业的专卖店、宾馆和酒店等等。

交通建筑再不是古代的木桥和石拱桥,而是出现了超大跨度的跨海、跨峡谷的人间天上大桥;也不是古代的马房、轿厅和驿站,而是车站、码头和航站。

教育建筑出现了分年龄段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以及各类职业与爱好的培训学校。

医疗建筑有了各类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还有疗养院等等。尤其是工业建筑门类最多,更是数不胜数。就不累赘了。

但是,不管现代的建筑类型如何地多,细细一想却很简单。就是所有建筑类型的根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来源于原始社会最基本的那四种建筑类型。其中最多、最突出的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民居

下面我们就礼制建筑的来源加以分析一下,大家就会更加一清二楚了。

乍听起来,礼制建筑与民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中国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其规矩的。所以建住房也是很讲究规矩的。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以居中为尊、左大右小来布置全家的各个使用空间的。中国最小的民房都是三间。三间的住房,正中一间必定是堂心,堂心内布置“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就是全家的祭祀空间。尤其是过年祭祖,都在堂心内进行。因此,民居的堂心就是一个最小家庭的最小的祠堂。民居的堂心——就是室内礼制建筑的发祥地。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岳西大塘老屋的堂心

如果兄弟多了,一间的堂心容不下全家人在一起祭祖活动,那就要另建一幢专门用作全家祭祖聚会用的房子。视这房子的大小和住房相互间隔的关系,而有不同的名称:三开间、又与原来住房建在一起、成为其整体一部分的叫厅。五开间、与原来住房脱离、单独建在几个兄弟住房之间的叫厅屋,如泾县洋船屋的笃诚堂厅屋。

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泾县黄田洋船屋笃诚堂厅屋

(注意:屏风后、门头上方存放祖先牌位的梯档神龛)

三开间、2至3进、单独建的叫支祠或家庙,如泾县黄田的旗峰公家庙。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泾县黄田村旗峰公家庙

全村同姓、各支祠子孙所共同祭祀同一个祖先的祠堂叫总祠,如泾县桃花潭镇的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总祠因为祭祀来的人多,祖先的牌位也多,一般都是三进:头进是门厅(作为进出祠堂用的交通空间),中进是享堂(作为祠堂主题的祭祀空间),后进是寝楼(作为放置祖先牌位用的就寝空间)。

由上可知:礼制性建筑——祠堂,实际上就是由民居的厅堂空间演变发展而形成的。最明显的实例,就是安徽岳西县三堂两厝制的大屋民居,其中轴线上的三堂与三进的祠堂完完全全一模一样。如下图中的岳西县响肠镇的大夫第与岳西县天堂镇的汪氏宗祠,二者在中轴线上的空间布局完全一致。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供奉神的寺庙,实际上也与祠堂一样,是仿照民居中厅堂的祭祀功能而建造的,只是把供奉祖先的牌位改成了供奉菩萨的塑像,其外形和内部空间基本相同。

我们平常如果留心注意,就会发现传统民居中的厅堂空间的用途,会随着主人的职业而有所不同。除上面说的厅堂因祭祖和办红白喜事,而发展演变成了独立的礼制性建筑和宗教建筑以外。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民居的厅堂用于祭祀就演变成了礼制建筑

在厅堂办喜事的时候,大有钱的人家还在厅堂内请人唱戏;安徽省岳西县冶溪村内有一座古民居叫“联庆堂”,其中轴线上就专门设置了一座用于唱戏的戏台。由此可知:娱乐性建筑也是起源于民居。

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

民居的厅堂用于唱戏就演变成了娱乐建筑

商人的住宅,其厅堂就多作为店堂使用。如药店、杂货店、茶馆等等。因此在它的基础上,就发展演变成了商业性建筑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

桐城孔城镇的商店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泾县章渡老药店

民居的厅堂用于开店就演变成了商业建筑

手工业者的住宅,一般都是前店后坊式,其前面的厅堂变成了既加工、又做买卖的店堂,如铁匠铺、桶匠店、木匠店等等;规模大的前面只做买卖的店堂,而后面的厨房和杂屋就变成了加工的作坊,如豆腐店、肉店、竹匠店、伞店等。如此再发展演变成正式的各类工业建筑。如豆腐店变成酱坊,铁匠店变成农具厂等等。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桐城孔城镇的铁匠铺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桐城孔城镇的竹匠店

民居的厅堂用于作坊就演变成了工业建筑

卧室多的民居,也就变成了客栈——旅社——宾馆。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

桐城南大街客栈

民居的卧室用于客宿就演变成了旅社和宾馆建筑

若主人是私塾先生,则厅堂就变成了家塾学堂,最后发展演变成了学校。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

泾县黄田的青檀学堂

民居的厅堂用于教书就演变成了教育建筑

若是中医,其厅堂就变成了就诊的诊室,该住宅也就变成了私人诊所。诊所+供就诊临时居住的卧室就变成了后来的医院。

民居中的轿厅、马房则是交通建筑的发源地。

民居中的后花园,则是园林建筑的发源地。

如上所述:民居中的厅堂,实际上就是古代民居中的多功能厅。我们把以上的叙述简单地列成下表,会看得更加一目了然。

民居是绝大多数建筑类型的根

前院+厅堂+卧室+贮藏+厨房

+杂屋(轿厅、马房、磨房)+后园

行政建筑

前院+厅堂=衙门

礼制建筑

前院+厅堂=祠堂

宗教建筑

前院+厅堂=寺庙

教育建筑

前院+厅堂=家塾

医疗建筑

厅堂+贮藏+卧室=医院

商业建筑

厅堂+贮藏=店铺

工业建筑

厅堂+杂屋+贮藏=作坊

娱乐建筑

前院+厅堂=游戏、出龙灯和唱戏的场地

交通建筑

前院(拴马石)+厅堂+杂屋(轿厅、马房)+卧室+厨房=驿站。百度称:驿站制度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快递转运中心等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10

园林建筑

后园=园林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人类出现最初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以居住建筑为主的四种建筑类型。而后发展出现的其它建筑类型,绝大多数都是从居住建筑不同使用空间中慢慢演变和发展而来的。这一结论告诉我们:民居是绝大多数建筑类型的根。

2、厅堂——其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质和它那大而敞开无碍的体量,使它的功能容易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转变。因此从原来所属居住类型建筑,转而发展变成了人类所需要的另一种类型的建筑。从上表可以看出厅堂的多功能性,使它成为了许多建筑类型的发展原型。

3、卧室——其空间的私秘性质和它那小而封闭有限的体量,使它无法根据人们需求的改变,而加以适应和转换其功能,从而很难从原来所属的建筑类型转变成为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类型的建筑。但卧室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可以使它转变成客栈、旅舍、宾馆和住院部等等性质的商业或者医疗建筑的组成部分。

4、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是极其有限和不变的。因此只满足物质功能的空间改变较少。越私秘、越小的空间,其功能越单一,越不容易改变,从而愈长久。如卧室。

5、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却是无限和不断变化的。因此愈满足精神功能的空间,愈需要随着人们精神需要的改变而改变。越公共、越大的空间,其功能越多样,其性质越容易改变,从而越容易演变成新类型的空间,如堂心。目前许多旧工厂区改建成了新的艺术区,就是大空间容易转换功能的新例。世界上越为公的人越有出路,连建筑空间都是这样。

【谈建筑风格】

——————————

【人与建筑】

——————

【泾县传统建筑】

——————

——————

——————

——————

——————

——————

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

泾县桃花潭——桃潭西岸门楼

泾县桃花潭万村村口大门楼——义门

——————

——————

原始社会社会形态本质特征_原始社会基本特点_原始社会基本特征

上一篇: 日本为什么老谈“失去的十年”?
下一篇: 习近平: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 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