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大爆发,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
社会分工又分为:产业分工和组织内部的分工。
我们理想中的分工,是把工作分解成不同的任务,分散在整个团队不同人手中,让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工作,以更少的时间完成项目。
小到组织,大到全球化,都是如此。
但在实际的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分工往往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顺利,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内部的分工,都会产生矛盾和竞争,很难能提升效率。
对企业来说,我们怎么去认识分工?用哪些方法去运用好分工的原理?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社会分工和自由交换创造更多财富的理论,因为社会分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不同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产生了聚集的产业生态,构建出特定的区域优势。
社会生产的产业分工和内部组织的协同分工,本质上是相同的社会需求的结果。
产业分工形成了专注、专业,形成了对特定产业技术的深度研发,构建了在社会竞争与合作当中的特定优势。
而竞争的结果,是在某种特定的产业,因为技术和资本形成了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社会分工除了产业链的分工跟协同,也逐渐形成了组织内部,岗位之间的分工和协同。
在经济学理论中,社会劳动的精细化分工,每个人从事具体环节的工作,极大降低了不同工作环节的切换成本,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就像福特汽车流水线,是岗位技能在分工中形成专业化,大幅度提升了产出效率,更是让美国汽车工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所以,社会分工的背后,在于协作和交换。
交换的背后是自身获取价值的最大化,就像组织在发展中形成了熵增一样,随着价值分配需求的上升,合作的平衡会被逐渐打破。
产业的发展,必然使得企业要往利润率更高的产业链上游进步。
中美今天的竞争态势,就是因为中国从原来的低端产业逐渐走向价值分配更高的产业,打破了原来中美合作的边界,使得从原来的合作走向了竞争。
而组织内部的分工,也会因为人们的利益和价值的分配,不断产生摩擦。
矛盾和摩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盏明灯,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更大的前进空间。
产业合作的摩擦会形成不同的标准,谁掌握了行业的标准,谁就获得了最终的支配决定权。
而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标准,一方面源于技术的领先性,第二,源于市场的规模化。
技术的领先性,在于基础的研发能力和社会资本的加持。
市场的规模化,在于特定区域的购买力,会培养本地特定项目和产品的成熟,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
当然,国际合作的摩擦,需要国际组织形成开放的系统,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外部更高效率的技术,激发内部体系的成长。
另一方面,依靠在合作当中的阶段性平衡,带来整个国际效率的提升,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产品和低消费成本的利益。
而内部的组织分工,不像产业之间通过价值交换形成阶段性均衡。
在组织内部分工当中,如果是在生产型组织,岗位分工相对清晰,容易实现高效的协同。
但如果是知识性组织,就需要通过组织流程和标准来完成高效协作。
从组织管理来说,授权与否,在于是否制定出相应的规程和协作标准,并且达成共识。
我们有位学员原来只是做货架,当他们服务于智能货仓的时候,只是提供货架。
这样的低频业务会因为竞争关系,毛利越来越薄,开发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于是,他们从智能货仓的需求出发,借助自己的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形成客户的资源优势,他们从单一的智能货架到GAV到智能货仓软件管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今天产业竞争来说,产业之间的协作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强势的一方也会不断的向生态两端延伸。
社会分工,包括内部组织分工,永远都会从动态、阶段性稳定的合作,随着某一个角色的优势的提升,不断向高价值方向去发展,又会在更高一个阶段形成合作的均衡。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家只有10个人的工厂,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人每人负责两三道工序,一天就能生产出12磅、4800多枚大头针。
这项原本由一个人一天都完不成18道工序的大头针任务,经过了专业化的分工,生产效率神奇地提升到了4800倍。
亚当·斯密总结说:“一个人在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候,通常总会要闲荡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而且当他开始一件新的工作时,也很难一下子就全神贯注。照他们的讲法,心安不下来,总有那么几分钟是散漫、无目的的摆弄东西,东摆一下、西摆一下。”
怎样才能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呢?
答案是“分工”。
分工为什么能提高生产效率呢?亚当·斯密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分工可以让人们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极其熟练。
其次,分工能帮我们省下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中间,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人每天连续几个小时,一门心思处理同一道工序,那他很快就会找到最快捷,最省力的方法。
我们今天在很多短视频里就能看到,熟练工人的手艺有多么惊人。
第三点原因,分工会带来技术上创新的可能性。
亚当·斯密发现,很多机器上的精巧设计都是由一线的工人发明出来的。
中国经济的崛起,成为世界工厂,承接了大规模分工外包,就在于兼顾解决了弹性和效率的问题。
我走访过珠江三角洲多个手机、消费电器的厂商,他们分工极为细致。
一个小小的电吹风就有多家厂商协同完成,甚至一个多节伸缩天线,也有多家厂商生产再拼接一起。
这样的好处在于高效和灵活,每个创新出来的产品都可以由不同的供应商网络生产,达到快速创新的效果,而不会受制于自己的厂房设备。
在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诺基亚是所有手机厂商中,唯一一个有完整生产线的厂商。
这导致诺基亚的创新能力受制于自己的设备、厂房的产能和迭代,创新力被抑制,无法释放。
当然,分工是一种趋势,但也会出现波折。
在最近几年苹果手机中,出现了莱宝高科、欧菲光多个企业退出苹果供应链,企业营收、利润和股价大跌。
最近9月份华为手机重新崛起,连续出现供应链爆单和零件提价,像欧菲光(摄像头)、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连续出现涨停。
在我们资本圈就传了一句话:买华为手机爱国、投产业链公司好赚。
在世界产业链的波动期,我们既要押宝产业链分工的红利,也要注意大客户订单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04
最后,我们看看单仁牛商AI文思子牙的理解。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