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观
考点1 世界是物质的★★★
1. 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最本质规定、共同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小提示
除了具体的实物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也是客观实在
的,如电磁辐射等,客观实在的就是物质。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①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不是两个)
②物质世界是既是统一的, 也是多样的。
③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小提示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不是两个。很多同学觉得 “一个”后面还缺个名词,其 实这里是在强调本原只有一个,坚持的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考点2 物质的存在形态★★★★
1. 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2. 运动与静止
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①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
②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是三维的。
③时间和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小提示
①注意区别这三句话:
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②注意区分时空和时空观念这两个说法。时空是客观的,而时空观念是指对 时空的认识,是主观的。
③当题干出现体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含义时,要注意选择时间的一维性。
④当题干出现时间快慢变化、空间大小形状变化、相对论、黑洞等,要联想
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考点1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小提示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不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来 源于物质世界。
②注意!实践、意识的主体都是人,动物、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既不能实践也 没有意识。
③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可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考点2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小提示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可以叫作能动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有相对独立性。
1. 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虚幻、歪曲反映√
2. 鬼神观念可以从现实世界找到其物质原型√
3. 鬼神观念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
4. 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
考点3 意识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 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 出来 ,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小提示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 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 超越人类智能。
第一,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 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 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
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考点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1.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联系。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小提示
①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改造自然,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但是人不能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
②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自发的,无意识的。社会规 律是自觉的,通过有一定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
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难。
2. 必然与自由
①必然: 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②自由: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
③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历史性的过程。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 向自由的过程。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⑤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 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小提示
必然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性,自由可以理解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由。
考点5 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①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②恩格斯提出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小提示
人与自然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有人作为主体可以利用自然。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不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