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比如有一句俗语,叫做“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短短12个字,却道出了对人生和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出自明朝的工匠专著《鲁班经》,起初只是一句木匠的专用术语,为什么会在民间广为流传呢?到底有什么寓意?
一尺七是多少厘米(一尺八是多少厘米)
先说说“床不离七”,关键的就是一个“七”字。古代的木匠师傅在制作床的时候,一般会把宽度定在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明清时期一尺相当于31.1厘米,跟现在相对应分别是1.2米、1.5米、1.8米,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为了突出一个“七”字,不仅在尺寸上,木匠师傅还会在用料上花心思:床的横档是七根、床头靠背竖档也是七根......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木匠在制作床的时候为何对“七”情有独钟?
原来,由于“七”与“妻”同音,“床不离七”相当于“床不离妻”,寓意夫妻同床、白头偕老之意,希望夫妻可以恩恩爱爱永远在一起。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告诫男人,睡在这张床上的女人,只能是自己的妻子,这才是真正的“床不离妻”。
再来说说“棺不离八”。在古代,木匠在造棺材的时候,只要死者是成年人,无论此人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棺材的尺寸都一律定为八尺,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广东话中,“八”与“发”是谐音,“棺”与“官”又同音,“棺不离八”寓意着“升官发财”之意,这是古人的一种良好祝愿,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兴旺发达,财源滚滚。
关于“桌不离九”,这里指的是餐桌。古人吃饭一般是方桌,小一点的称为“四仙桌”,大一点的叫做“八仙桌”,一般以八仙桌为主。
八仙桌的结构较为简单,桌面边长并不固定,一般要求在二尺九以上,相当于今天的90厘米左右。这个尺寸比较符合实际需求,因为一般成年人的肩宽约为45厘米左右,按照这个尺寸制作的餐桌,坐下8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九”,还有一层意思,由于“九”与“酒”同音,中国人的餐桌上从来离不开酒,真正的“桌不离酒”。
尤其是客人来访时,家里往往是宾朋满座、觥筹交错,一派热闹喜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九”还代表着团圆、长久、美满,这就是“桌不离九”的由来。
这就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读过之后有何感想?除了佩服古人的用心良苦,是不是对你有所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