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顺应社会历史规律,坚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顺应社会历史规律解决问题。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把历史观真正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真正建立在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之上。这就为人们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顺应社会历史规律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从理论逻辑上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创立和发展、完善,都是正确认识、把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这一规律和趋势的必然结果。进而言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顺应历史规律,不断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不断依据经济基础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这是因为“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只有顺应社会历史规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革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标准。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这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绩单,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就的直接展示,也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生动体现。
从根本上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到来都以生产力飞跃为基础。具体到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依然是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这是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决定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部署经济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从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等,一系列促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举措纷纷落地见效,经济发展基石日益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面临的问题亦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生产力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决定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来实现。这就从根本上确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代表人民利益,就是代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方向,就是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民生改革举措出台的密度、实施的力度、成就的高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同时,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张树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