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崇义
瓜果飘香
景美人和
崇义设立县治,与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两次上书朝庭极力奏请密切相关,500多年来,王阳明“知行合一”等理念在崇义影响深远。2022年起,崇义县依托深厚的阳明文化根基,高标准打造“知行合一践文明、亲情服务暖如家”的“知行家”,创新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实现社区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痛点:邻里陌路 缺少“家味”
“张姨、刘婶,前几天你们教我学做九层皮,早上我试做了一下,看起来蛮不错的,大家趁热尝尝味道如何?”
“这是我从乡下老家带过来的丝瓜、辣椒、茄子、豆角,大家拿去分享一下。”
“刘爷,这是您晒在院子里的被套和衣服,刚才下雨我帮您收起来了。”
……
日前,记者走进崇义县城多个社区“知行家”,只见三五成群的居民们围在一起,或学做美食,或作画弹琴,或唱歌跳舞,或打牌下棋,其乐融融的氛围把“远亲不如近邻”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知行家”创建前,这样的场景在崇义众多社区中还只是个愿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崇义县城区面积扩展到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8.6万。城区变大了,人口增多了,毗邻而居的缘分,有时却遭遇“对门相见不相识”的尴尬。
说起过去的邻里关系,家住崇义县城吉祥花园小区的居民吴胜男调侃道:“住在城市就是觉得缺少‘家味’,同在一个小区居住,邻里却形同陌路。”
同在吉祥花园小区居住的罗大爷接过话说,在农村谁家有事,招呼一声大家都来帮忙。有时要出远门,自家鸡鸭需要喂养,掏出钥匙就交给邻居。而在城里,楼上楼下,甚至两对门居住多年的邻居姓什么、家有几口人等都不知晓。遇有急事,只好打电话给朋友或家人求助,极少找邻居帮忙。
如何破解这一城市社区治理的痛点?2022年,崇义县依托社区服务公共用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资源,由政府筹资,在县城范围内布局创建“知行家”。
该县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复金说,“知行家”寥寥三字,但内涵丰富。一方面,“知行”引自阳明文化的“知行合一”,古为今用;另一方面,“知行家”的每一个字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知”即知晓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即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就是共同构建社区大家庭。创建“知行家”,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推动农民向市民、务农向务工、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更加和谐融洽、协调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知行家”坚持“助您幸福,温暖如家”的理念,积极打造家族式邻里关系、营造家庭般生活氛围、提供家人样亲情服务,用“知行合一”这根“绣花针”串起社区治理的“万条线”。
“知行家”如同一把“密钥”,把城市邻里相处应有的“家味”给找回来了,把“同在屋檐下,相邻如陌路”转化成了“同在屋檐下,邻里一家亲”。居民们评价说,“在‘知行家’,有家的感觉,邻里们相聚在一起,总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到兴趣相投的人。”
实践:知行求索 贴心服务
规划一张网,服务千万家。“知行家”是社区百姓家门口的温馨之“家”。截至目前,该县已规划布局19个“知行家”,总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贴心服务覆盖了城区所有的居民小区,有效延伸拓展了文明实践阵地。
居民有所求,就去“知行家”。
“这里是社区综合广场,来这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区。”总投资800万元、面积520平方米的龙山首府“知行家”,被居民廖彩华形容为“第二个家”。这个“家”,设有便民服务、居民议事、静心阅读、文体娱乐、运动康养、儿童乐趣等六大功能区,是她聊天交友、学习娱乐、健身康养的首选场所。
如何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引导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创建和办好“知行家”的关键所在。龙山首府“知行家”理事长张宗伟告诉记者,理事会成员是居民自己选出来的,大家愿意服从、有权监督,有活动、有议事也愿意积极参与。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知行家”构建起以理事会为核心,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自治“生态链”,实现了基层党建、文明实践、社区治理“三融合”。
据介绍,崇义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的思路,将“知行家”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养老、幼教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活动中心,既成为广大居民爱去、愿去、常去的温馨之“家”,也成为党领导基层创新治理的坚强堡垒。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针对这一难题,崇义为办好“知行家”,专门成立了由妇联、公安、法院、社区等派员组成的“家务事调解服务队”。他们将社区收集到的谁家儿女不孝敬老人、谁家夫妻感情不和、谁家婆媳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梳理分类,有针对性地安排志愿服务人员主动上门,充分运用法律、道德、习俗、伦理的力量及时调处,精准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家长里短的问题。
“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找准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热点话题,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该县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任刘世聪说,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崇义依托“知行家”,着力打造“行”的“试验田”,让居民在丰富的群体活动中润物无声地改进行为表现。该县依靠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做大做强志愿服务队伍,针对城区“一老一小”问题,“知行家”经常性组织开展亲情连线、认领微心愿、健康义诊、水电维修、亲子互动、书画培训、健身舞蹈、爱心义剪、老年人玩转手机、直播带货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知行顾问来敲门、指导生活解烦忧”活动中,该县组织热心的“五老”人员组建知行顾问队伍,每月轮流上门为居民提供生活救助、创业指导、情感疏导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对于失能老人及常年在外的务工群体,“知行家”还积极开展“知行包办”服务,组织志愿团队为他们跑腿包办需要办理的事项。
聚焦服务和引导群众,该县“知行家”现已组建志愿服务队40余支,打造了10余项文明实践品牌,推出了一大批志愿服务项目,推进了“每日一知、每周一行、每月一乐、每季一评”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欢乐与幸福。
蝶变:互融互助 温暖如家
以“知”凝聚共识,以“行”撬动治理,以“家”促进和谐。如今,“知行家”已成为崇义开展城市社区治理的“连心桥”和“凝心剂”。居民既围绕小家“自转”,又融入社区“公转”,构建起了家园共建、事务共治、和谐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你们跟着我做,先用米粉煮出芡头,加入糯米粉搅拌揉成团,然后捏出一个个小丸子,双手搓圆,再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就可以了。”9月10日下午,海泰国际小区“知行家”里,居民钟四凤在教大家做崇义炸果子。大家边做果子边聊家常,“家”中充满欢声笑语。钟四凤是去年8月从丰州乡下老家来到县城居住的,一开始难以适应城里“各守各家”的生活,天天想着要回乡下,儿子儿媳对此颇是为难。今年年初,社区“知行家”成立后,钟四凤很快在这里找到了“家”的乐趣,每天忙完家务后就跟着社区一帮老姐妹学唱歌练跳舞,她还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糯米饺、九层皮等特色小吃,成为居民眼中的“美食乡厨”。
崇义创建推行“知行家”以来,着力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务农向务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以“三转变”破解社区居民自治难、进城农民就业创业难、文明素养提升难等问题,同时倾力构建文明实践圈、文化生活圈、便民服务圈,实现“三圈联动”。丰富多彩的活动,牢牢地把钟四凤的心给“拴”住了。曾经和钟四凤一样“进城即想逃离”的许多城市新居民,如今都在“知行家”里找到了发挥专长、体现价值、学习新知的乐趣,并积极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通过加强互助交流、参加志愿活动,人们渐渐知晓了许多邻里的能耐、本领,并感受到他们的热情热心:原来钟叔会理发、吴姨懂裁缝、罗伯会磨刀、杨婶懂法律、张爷会声乐、饶哥还会修家电……
社区能人齐参与,让“知行家”便民、利民、惠民的各项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及彼、因势利导,“知行家”以政策、问题、需求为导向,坚持“百姓的事,百姓听、百姓议、百姓评”,实行“网格提事、居民议事、社区决事”,定期开展“知行夜话”议事协商活动,努力做到“琐事不出‘知行家’,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今年前8个月,崇义县共开展“知行夜话”141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约2050条,吸纳并落实意见建议1920余条。
邻里有温情,社区有温暖,城市有温度。“知行家”将社区居民从单家独户的个人空间吸引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聚合空间,居民在参加公共事务过程中相互熟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并自议自评、自力更生办好社区大家庭的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养、增强了居民的家园意识、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进而打造出了家族式的邻里关系,营造出家庭般的生活氛围。
来到崇义县城中山社区,记者听到欢快的歌声从“知行家”传出。走近一看,社区居民、退休教师张代伐在教居民学唱由他作词作曲的《知行家之歌》:我们同有一个家,新时代的知行家,这个新家多温馨,其乐融融你我他……
欢快的歌声中,传递出“知行家”带给社区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