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关系视角的审视》(下称“报告”)从关系论视角出发,对人类智能、社会与伦理进行概述,解读关系论下人工智能伦理讨论框架,同时从市场经济、家庭、一般社会、国家和社会、国际关系、人与自然六方面分析人工智能的伦理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伦理发展的建议。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面渗入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组织的赋能,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扩展人的机会空间和自由,促进经济的繁荣,减少绝对贫困和剥夺,这些可以视为伦理增益。但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可能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和挑战,包括失控风险、恶意使用、适应性风险、认知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
市场经济方面,人工智能在改善劳工工作环境、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繁荣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垄断、过度榨取消费者剩余、劳动力替代、阶层分化和固化等问题,并有可能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中的雇佣关系、竞争关系、合作模式、所有关系(所有权)以及相关的伦理规范。
家庭关系方面,人工智能的积极成果是使得一些家庭成员得以被解放,从而可以从事对家庭福祉更有益的事,但功能的疏解可能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联系更松散。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扮演家庭成员角色的需求,如人工智能儿童、人工智能伴侣、人工智能长辈等,当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原来用来规范人类家庭成员的伦理很难再直接适用,而且关系身份的传递也可能导致认知上的混乱。
社会伦理关系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广泛使用,可能会根本上重塑组织性互动,比如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伦理再生产组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有可能发生重要变化。
而在一般非组织性的社会活动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数据信息环境的改变,社会可能更难在什么是真相和真实知识上达成共识,人们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机器决策可能会产生“无用阶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侵犯也可能会逼迫人们采取面具化生存策略。
国家和社会层面,人工智能可以被广泛用于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使国家治理变得更加具有公平公正、民主参与、透明、负责任以及高效,促进国家的善治。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虚拟生活方式的普遍流行,国家认同可能会被削弱,机器人税和普遍基本收入会被越来越多的考虑,但是也引发政府规模和权力的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譬如公民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政府社会监控的强化以及个人自由空间的压缩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