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学术大会 学会之声 收录于话题 #学术精粹 18个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1学术大会为期三天,百余位专家学者通过报告、演讲、对话形成了约28万字的珍贵发言。本期为您带来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陆杰华:中国老龄社会新形态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今天就纪念中国老龄化社会20周年,主要讲这样四个方面,第一,老年社会新形态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第二,讲一下新形态五大特征。第三,讲一下老年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影响。第四,谈一些我们怎么样在新的形态下,有更积极的老龄观、健康观,提一些思路。
这个数据大家都非常清楚,几个嘉宾都提到了。这次七普数据给我们重大的一个改变,中国老龄化都在推进,但七普数据重要的是人口年龄结构从过去的转型到今天的转向。人口年龄结构面临重大的转向,两升一降,就是少儿人口增长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放开了三孩。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老龄社会将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的形态,这个新的形态既给我们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
七普数据我们如何认识老龄社会新的特征,我想第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增速远超预期。很多专家预测低估了老龄化的速度.根据历次普查数据,我们会发现从2010年到2020年,我们老龄化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刚才几名专家都说了,2010年到2020年,不是未来的最快,我们明年将进入更快的变化。
第二个特征,老龄化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区域应对压力是不太一样的,大家可以看到四大分区,以前是东中西,现在加了一个东北,这个分区和人口也是密切相关的。老龄化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东北这两年相对比较滞后一些,老龄化呈现一高一低突出的特点。
第三个特征,老龄化省际差异更加多样,分省应对回旋空间明显增大。各省老龄化具有明显差异性。我们倒是没有按照排名,中度老龄化是12个,轻度老龄化18个,还有一个尚未,不同省份老龄化的处于不同的一个阶段。
第四个特征,就是动态要看老龄化未来的发展。这个动态我觉得既不能太盲目乐观,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应该采取一个积极的观念去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困难。
第五个特征,城乡老龄化倒置加剧,农村养老问题亟待关注。
在这样一个变化中,我们更多关注老龄社会的新形态究竞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意见》提到了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观,老龄化的应对还是有缓和的空问和回旋的余地。所以我们应该认识老龄化对我们的影响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低龄化,老年人口的低龄化,很重要催发了银发经济也好,老龄产业也好,还有一个我们怎么样利用低龄的人力资源。现在关注人力资源的参与重点是关注医生,有技能的,包括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全域口径的,特别像农村地区。
在新的变化中,我们怎么样重新定义过去的老年人这样一个概念。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还面临很多的挑战,这个挑战我们从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从宏观层面,我们怎么样超前规划顶层制度设计,合理配置养老资源。
第二,社会治理和社会文化的环境以及养老共同体的打造。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急难愁盼,其实面临的问题更多。家庭功能在弱化,加上我们整个现实的问题,失独、空巢、高龄、失能、失智等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这个方向,应该说具体的方面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横向应该是一体化,这个考验的是老龄工作政策的一些决心和智慧,光有决心,没有智慧,也达不成目标。纵向一体化,老龄公共政策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我们现在还是自上而下,但是自下而上的,成功的还是相对要少一些。很重要就是要因地制宜,我们提出理念,健康的老龄化,还有积极的老龄观,还有政策一体化,区域平衡化和治理多样化,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
另一个方面,从治理的角度上,一定是多元治理的体系,应对老龄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部门的事情,不仅是社会组织的事情,同时也是家庭,是个人。老龄化视角下,社会、政府、家庭、个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个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还有法治环境建设,相对比较单一,光靠一个法律或者若干个法律是难以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老年政策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公平、平衡和有效。特别在资源供给方面,要权衡各地区的差异,特别是一致性,要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中,或者应对老龄化过程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定式,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对老龄化才能够更主动、更从容,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排版:谢 亮
美 术:方雪媛
审 校:赵膺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