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主张积极入世,追求“圣贤”理想人格以实现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学而优则仕”“君子不器”等理念则进一步指出从政、为官才是最有效的实现路径。儒家思想对官本位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士农工商”的职业排位也因此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进入现代社会,以知识为主体的社会形态逐步建立,知识成为能够制约权力、支配财富的力量,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形态。然而,当知识型社会对知识赋予过度的功利性价值、对学历文凭赋予超载的知识性标签时,重视知识、文凭,轻视技术、技能的价值观念就会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无疑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隐疾。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重塑技术价值、回归实用理性的内在诉求。从精神层面看,“学以致用”“求实求效”是技术精神的根本体现,“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是技术精神的具体形式,而贯穿于技术行为的其他主要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比如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等,也都是技术精神的重要内涵。从文化层面看,融入社会不同阶层、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比如“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学习技能、拥有技能”的个人追求、以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家国情怀,都是以技术精神为核心和灵魂衍生而成的。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最根本的使命在于服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生命形态,并为其生命价值承担相应责任。因此,技术精神和技术文化在体现实用性和经济效用的同时,也要观照生态发展和人文需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李钰靖)
新时代青年说丨深刻理解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本逻辑
新时代青年说丨深刻理解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本逻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主张积极入世,追求“圣贤”理想人格以实现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学而优则仕”“君子不器”等理念则进一步指出从政、为官才是最有效的实现路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