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阶级是一个断崖,少有人能仅用一生的时间跨过

阶级是一个断崖,少有人能仅用一生的时间跨过

阶级是一个断崖,少有人能仅用一生的时间跨过范博俊|文当各家年夜饭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网上传开了“上海姑娘和江西男友分手”的事件。在许多国人自尊心过剩却有时略显自卑的现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

社会上流人士的特征_真正的上流社会_社会上流人士

范博俊|文

当各家年夜饭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网上传开了“上海姑娘和江西男友分手”的事件。在许多国人自尊心过剩却有时略显自卑的现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人本容易遭受非议,而大多媒体这次又成功的抓住了他们所看到的引爆点,网上标题赫然在目的是“上海姑娘”以及“逃离农村”。

于是事件持续发酵,本来就只是那姑娘决定去留的问题,却成了许多人对上海人的攻击手段,以及对“拜金女”的疯狂指责。在这场事件里,本就容易被归纳在弱势群体的“农村”更是被人们铸以围篱保护起来,彰示着人们对于平等的渴望。

我对于这件事,心里一开始就泛滥着对这姑娘的蔑视,但是在真正看过帖子里的照片后(可能是炒作),心里却转了一个180度的弯:这姑娘真是个聪明的姑娘,在爱情里并不盲目,分的好!

虽然不想承认,但我却不得不说,人其实生而不平等的。即便在同一起点,也有开车的,跑步的分别。在曾经红透半边天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一段时间后,“拜金女”成了人们争相攻击的对象,“拜金”这个词,到后来甚至直接被“直男癌”患者用作攻击女性的一把利刃,任何一点有关金钱利益上的崇拜,都被人说成拜金之象。

在那之后,随着网络的越来越发达以及网民的不断成熟,更是因为个人经济条件的增长,多少带点仇富心理的拜金抨击,也渐渐偃旗息鼓,对其讨论也趋近理性化。

而在这个事件上,许多人所说的拜金在我看来并非如是。说那姑娘没有感情的人更像是耍无赖,因为看得出来,那姑娘家里所能给她的,不一定比她男友少,可是她依旧义无反顾,这其实很侧面的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脆弱。其间由这看似条件上差异引起的分手,也远不止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坐车与跑步之人的差别,有太多人以为只有那辆车,但其实他们更加不同的,是思想。

我的家乡是中国的一个强二线城市,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有许多农村里来的同学,尽管我努力避免让自己不经意的举动显得骄傲自大,但我确实也感觉得到,有的时候农村的同学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而这种差异放到农村里很多未受过教育的家长那,更会被成倍的放大。如果只盯着物质条件上看,农村来的孩子并非毫无追求。

很多时候,正因没有,所以他们追求的有些过分,也许打工是为了宽裕一点,而这种宽裕被自己所放不开的自卑感替换成手机,平板,穿戴等方面的并不实际的需求。而相反,在城市里一个相对宽裕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对于这些并非是极度的渴求,更多时候他会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农村孩子有时想都不会想的层面,可能是艺术,可能是竞技,可能是旅行,不一而足却是城乡的最大差距只所在。

在后来我到北京工作,一年后我从北京回家的时候,我再一次感受到,曾经我引以为傲的故乡和北京相比,不论经济,城市建设都有千差万别,而落差最大的,是人的不同。我看到了太多北京少见的不文明现象,和北京新认识的很多朋友相比,我更是看到了曾经朋友思想上的不同。

这种差别网上说的太多,只是人们不以为然,总结起来说就是:一线城市容易以梦想服人,二线城市则更愿意以金钱以及踏实来服人。这不涉及好坏是非,只是我更加偏爱一线城市的思维模式,但是这些差别真实存在着,以至于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去一线城市飘荡过后,就很难回家。人回来了,思想需要多少年去适应呢?

哪怕都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却也都被囚禁在按照教育、阶级和职业划分的封闭圈子内,并且我们习惯于把其他人视为站在对立面的敌手,而不是一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好伙伴,对同一件事都有千差万别的想法,因而有所争执和不满,最终导致人们的分分合合。

如此,一个二线城市与北京相比差异很大,农村和一个二线城市相比,差异更大,而两种差异的叠加,却远非一加一那么简单,这里存在着一个阶级断崖,这种阶级不是谁高贵谁低贱,而是阶级里不同的地方太多,如果无法主动协调,往往不欢而散。更不用说要让一个上海姑娘去面对那么大的差异,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我认为思想是分等级的,并非鄙夷农村人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是无法适应。我能理解的是,在生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想法本就会不同。在大城市里,不论经济,艺术,教育,审美,饮食等等方面,接触的面本就更广。对于任何一个其他事物,大多时候我们都只能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所以我们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就会成为我们的评测起点。

你可以让一个画家去评价一副初学者的作品,却无法期待一个初学者去评价他的作品。这种欣赏是长期熏陶的结果,你可以自上而下,自高而低的去体会,却难以让地处低位的人去理解高处。

人们很喜欢做一些道德绑架的事情,认为富翁必须多做慈善,认为出生富贵者必须亲民,认为那上海姑娘应该理解男友家庭的贫苦,但是殊不知这些都只是别人的意愿,在他不愿意这么做的时候,任何的指责其实都是站在道德高点的无理取闹。而这种无理取闹,鲜有反过来的时候,因为人们一开始,就对相对弱势的一方,持有者悲悯的心态。

这件事让我想到《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先生家与伊丽莎白家的差别。这是一个故事,伊丽莎白更是少数,如果你注意到她的姐妹,你会发现书里描绘的那些少女们,即便让她们穿上华美的礼服,也无法真正融入上流社会。

中国古话里的三代改变命运理论所揭露的就是这么一个巨大的问题:阶级是一个断崖,少有人能仅用一生的时间就跨过这个鸿沟。只以金钱和权势(这些表面上的事情牵动着背后深层的观念)这个社会是有等级之分的,但是等级并非不能改变。

在讲究世代体系的中国,这种改变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论马云或者王健林其实都属少数。多数时候,这更像是一种积累,爷爷和父亲辈积累财富,儿子那一辈积累知识与修养,孙子那一辈在拥有财富与学识之后才终能做出自由的选择。

在这件事里,没必要去批评那姑娘,而对于男主人公来说亦无需觉得懊恼与丢脸,这种阶级的上升与下降,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觉间经历的事情。

上一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在发展,未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下一篇: 阜阳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招聘公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