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贾耽从小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青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博闻强记。玄宗时,贾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不久,又转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在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升任度支判官。后转任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鸿胪卿(鸿胪卿是什么意思)
大历十四年(779年),贾耽升任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出使归臣的工作。十一月,转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时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贾耽受命进屯谷城,攻取均州。贾耽荣立军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兴元元年(784年)三月,德宗逃至山南西道,贾耽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行在拜见德宗。樊泽返回后,贾耽正召集诸将举行宴会,突然有紧急文书传到,命樊泽接替贾耽任节度使,贾耽改任工部尚书。
贞元九年(793年),贾耽以六十四岁高龄奉诣入觐。五月,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为之宝,廓为之重,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加金紫光禄大夫”。而后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贾耽正式担任宰相。
贞元十二年(796年),贾耽因健康原因,首次上表提出辞呈。表曰:“荏苒四年,昧于摄生,素有多病。眼有盲膜之疾,耳闻风雨之声。自赵憬云亡,卢迈染患,忽忽惊悸。旧疹顿加,尸素之中,视听不逮非求退让之名,实为官谤所迫。伏希圣鉴俯察恳诚,无任惶迫切之至。”德宗没有批准。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贾耽又以因健康原因提出辞呈,德宗仍然没有批准。
贞元十四年(798年),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吐蕃黄河录》,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
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积累,完成了《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进献朝廷。《海内华夷图》为表现唐代统一的面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创墨朱殊文制图法。
贞元二十年(804年),贾耽撰成了《皇华四达记》。《皇华四达记》记载了唐对外交通发展的情况,描述了“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和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原书已流失,有片段留存,记载了中国通向外面的道路,其中有一条是唐朝丝绸之路,最远可达波斯湾及东非地区。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贾耽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贾耽厌恶王叔文一党当权,便托称有病,不再出门。贾耽的健康每况愈下,病疾日益严重,接连六次上表请求退职,陈述“残年沈疗,渐不支持”,“顾兹朽质”,“枕席缠绵,形神消耗”,“大病之期,晦明难保”,“伏乞赐臣骸骨,收臣印绶”,“无人量力恳迫之至”。可是,顺宗还没有批准。
十月,贾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光福里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贾耽居相位十三年,谥号“元靖”,葬于长安高阳原。
贾耽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向外国使节打听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此外,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遗老,甚至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谚,他都会留意记录,然后汲取精华,去伪存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