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针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五类风险防范”难题(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泸州市从未成年人保护入手,为特殊弱势群体筑起社会矛盾风险防范的“纳爱”护城河;以做实“党政+部门”“人力+科技”“治标+治本”“专业+群众”的“4+”举措,构建起一张化解防范社会治安的防控网;以“四大体系”,有效破解城乡公共安全难题;以“一体联战”,筑牢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监管屏障。“五类风险防范”泸州模式可谓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特殊群体社会治理
泸州“纳爱”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
因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社会治理点多、面广、职责分散,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五大风险防范中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10年前,以“海纳百川,大爱无疆”为宗旨的泸州“纳爱”品牌,在泸州市纳溪区检察院应运而生。因成绩突出,泸州“纳爱”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五个优秀品牌之一,写入全国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
具体运作上,泸州“纳爱”明确55项重点任务清单,以检察机关的“我管”推动“六大保护”的“都管”体系建设,并通过“同上一堂课”“共做一件事”实现一地突破,全市共享,使未成年人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提升;同时,泸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区(县)两级少年警务专门机构,从源头上推动涉未案件专人专办、规范化运行;立足推动泸州“纳爱”走深走实,注重最大限度激活社会力量,做优社会联动,向社会公开募资530万元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用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设立全省首个泸州“纳爱”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心理干预、社会调查、帮教矫治等服务,以社会保护专业化反哺司法保护规范化。
针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问题未成年人回归难、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易受侵犯等问题,泸州市依托“纳爱”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连续三年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同时,在泸州老窖、江阳职高等8家企业和学校设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与重庆市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分层分级开展差异化帮教,提高治理精度。10年间,泸州市依托“纳爱”体系帮助41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其中7人考上大学。
重点围绕抚养费、监护权、校园及其周边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一体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权益保护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依托“纳爱”体系发现涉未民事行政权益保护问题600余件次,以支持起诉等方式督促监护人履职44人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88次,帮助未成年人追索抚养费33.56万余元。其中,5件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或优秀案例。
针对市域内偏远乡镇多,散居少数民族多、校点分布广、普法效果不佳等问题,泸州市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借助“教育云平台”“5G+”共享课堂平台等载体,同一时间在全市开展禁毒宣传、性侵预防、防范校园欺凌、网络安全、自护教育等5个专题的法治教育,真正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其中,全力打造的泸州“纳爱·纽扣课堂”和关爱聋哑未成年人两大工程,被最高检写入全国法治副校长工作报告。
做精“4+”举措
守牢社会治安防范底线
社会治安风险防范方面,泸州市以问题为导向,以平安泸州建设为抓手,做精“党政+部门”“人力+科技”“治标+治本”“专业+群众”的“4+”举措,以清单化、项目化、精细化、智能化推动“命案可防、极端可控”,构建起一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网。
泸州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稳,统筹推进“磐石系列”“新篇系列”“夏季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市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其中,全市六类街面可防性案件连续4年下降,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数全省第一,成功侦破该市建市以来最大的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及“9·20”涉枪涉爆案、“7·15”虚开骗税洗钱案、“10·15”制毒等案件;扫黑除恶“8·2”专案组荣记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整治社会治安乱点方面,泸州深入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率先在全省建成街面联勤警务站,目前在市内主城区设置7个公安联勤警务站、19个动中备快反点、39个网格屯警点,形成环中心城区防控圈,确保城区核心腹地安全。
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方面,泸州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018个,医疗纠纷、民营企业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209个,专兼职调解员1.3万人。在总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的经验基础上,支持泸县率先在全省建立乡镇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实现矛盾闭环式处理,全市分级、分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一批“钉子案”被有效化解;推广法院专职人民调解员驻院驻庭机制,引进37名人民调解员参与驻庭调解,调解成功近3000件。在少数民族地区,首创“两法衔接德法兼治”的“石榴籽”调解工作模式,先后两次写入全国两会最高法工作报告,在全省全国推广。
“四大体系”发力
破解公共安全风险难题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泸州市探索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预防体系、科学化精准化的治理体系、专业化多元化的应急体系、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精准防控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泸州市依靠“四大体系”先后打赢“9·16”泸县抗震救灾“遭遇战”、39轮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车轮战”、安全风险防范“持久战”、历史罕见极端高温干旱条件下的森林灭火“保卫战”,实现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双下降”,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责任落实是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的“牛鼻子”,泸州建立“三张清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泸州经验”。泸州在全国独创安全生产市长督办制度,将200余项安全职责逐项落实到58个责任部门,建立安全监管职责动态确立机制;坚持“清单制+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提档升级,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岗位责任闭环体系,在全市5400余家企业全面推行“3+N”清单体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在全省率先推行“四清单一承诺”机制,持续运用“两书一函”全力督促有关单位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安全风险隐患根源性治理。
作为全国6个“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泸州在危险化学品、煤矿、城镇燃气、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
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打通数据壁垒,融合公安、住建等26个部门36个业务系统2.9亿余条监测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控网,对全市危险性较高或规模较大的近千户企业进行在线感知、实时监控;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社、地灾点、农户七级预警体系,一键发布预警信息并强化末端反馈,实现信息发布“一张网”。
构建“一体联战”框架
筑牢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监管屏障
泸州作为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现有网民300余万人、网站650余家,网络空间目标多元、要素复杂、数据量大。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泸州聚焦网络安全主战场,提升风险隐患防范力,深化网络安全分析、威胁发现、安全防护和响应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圆满实现全市较大以上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零发生”。
建立“一体联战”框架,筑牢安全保障“防火墙”。针对全市网络安全威胁高频多发的现象,统筹资源技术,探索构建公安、网信、数发“一体联战”工作框架,全域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严格履行好管网、治网、用网的政治责任;压实职能部门、网站平台等多方责任,健全网络安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事件通报等制度,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创新建设全省第一个符合安可标准的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平台,集成研发“数据碰撞、犯罪预测、卷宗识别”等智能分析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端点、云端的系统化智能协同联动防护体系。
完善“要素导向”机制,拧紧风险管控“安全阀”。在“快”“准”“细”上用劲使力,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网络风险漏洞。运用多维感知、叠加并轨、可视分析和全网布控机制,对全市重点单位和系统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检查,强化数据清洗、比对、核验,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全面自查自纠,成功打掉“血影网安”“黑麒麟”等黑客团伙。
升级“专项整治”模式,净化网络环境“生态圈”。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网络平台违法违规运营等7项突出问题整治,巡查市内网站平台6万余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1200余条,查处存在信息安全管理漏洞42件次,网警巡查执法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将政务、卫健、教育、国资四个行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制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引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规范互联网传播秩序;依托泸州“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创新“数据关联六类战法”,高压严打各类网络犯罪,成功侦破全国首例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案、我省首例“网络水军”案、“果果网”涉嫌非法经营等部督专案,查办涉案金额达1.07亿元的特大网络开设赌场案,打击质效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