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最近这两年“选择”躺平的人越来越多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躺平是不符合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也是政治不正确的。
躺平这种人生选择也常常被视为懒惰、缺乏上进心的表现,甚至成为很多“躺平族”难以启齿的秘密。许多选择躺平的人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坦承,他们害怕被误解,害怕社会的偏见。
但我在思考,为什么一个人选择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就一定是一件负面的事情呢?
在我看来,”躺平“值得被尊重,理由如下:
1. 躺平是对“单面人”的大拒绝
自 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工具理性”逐渐开始主导我们的生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深刻地分析了这种理性,指出它在现代资本主义和官僚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一框架下,每个人的行动和选择都被看作是实现具体、量化目标的手段,如财富、地位和名誉。工具理性极大地推进了科技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在把人物化。
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领旗手马尔库塞在其代表作《单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 也被译作《单面人》)中所警告,工具理性的极致导致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同质化,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成功的过程中失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变成了“单面人”。
“躺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是对这种单一成功标准和同质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抗。它挑战了社会强加的成功模型,反映了个体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深刻反思。
如马尔库塞所述,真正的自由在于打破现存体系的束缚,寻找个人真正的需求和愿望。选择躺平的人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实践这种自由。
在躺平的过程中,个人不再是单向度社会的被动参与者,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个人价值和意义的旅者。
一些选择躺平的人可能重新发现他们对艺术、写作或自然的热爱,这些兴趣在他们曾经忙碌的生活中曾被遗忘殆尽。
通过躺平这个让他们得以喘息的重要时间窗口,他们有机会重新连接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这样的生活方式,尽管可能不符合传统的成功模式,却有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个人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躺平并不是逃避,而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挑战。
2. 躺平者并不会真的“躺平”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少数极不发达地区外,满足最基本的温饱并非难事。然而,我们都知道,单纯的物质满足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所有需求。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金字塔告诉我们,人不但要吃饱穿暖,还需要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就必然会联系到工作和劳动。
青年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创造世界的方式。即使选择了躺平,这种劳动和创造的本质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其形式和本质可能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觉得躺平就意味着无休止的躺尸和娱乐,诚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些躺平族会在自己“躺平”生活的一开始,完全没有任何工作的欲望,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消极的生活,但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
在卸下了“被迫做自己不喜欢工作”的镣铐之后,躺平族会自然而然地对工作和劳动的本质进行重新地审视和思考。在这种思考中,他们就会逐渐开始探索更符合自己内心的劳动和创造方式。
我们看到,很多“躺平”人士在躺过一段时间后,都会自发地开展诸如内容创作,艺术创作,社区公益,甚至园艺务农等在他们看来更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个人不仅满足了自己内心的创造欲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践行了自我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躺平的人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一种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特性和创造性的劳动。
正如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所说:“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实。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躺平使人们有机会用心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劳动,去发现那些被日常忙碌掩盖的生活热情。
因此,躺平并不是对劳动和创造的放弃,而是一种对这些基本人类活动的新的理解和实践。它挑战了传统的劳动观念,鼓励人们以一种更加自主和创造性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3. 躺着躺着就变成了数字游民
我们在聊数字游民的时候,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地理套利”,它指的是利用不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