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是女性社会地位急剧变化的时期。西周时期随着周礼的形成和确立,女性贵族的社会地位步入一个下降通道。在随葬器物组合方面表现为西周晚期女性贵族已彻底失去了一些标志性礼器的使用权。然而,通过对东周女性贵族墓随葬器物组合的分析,却从物质层面揭示了这一时期女性贵族的社会地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跌落过程。本文拟以中原地区典型周文化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同期男性贵族墓葬资料,就东周女性贵族随葬器物形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东周女性贵族身份地位及其变迁。
对墓主性别的判断,比较科学的方式是参考墓葬出土骨骼体质人类学报告。然而,多数东周时期墓葬骨骼保存状态不好,而且早期田野考古发掘受条件限制,对墓葬出土骨骼进行体质人类学鉴定的比较少,因而目前学界在对墓主性别判断上更多是依靠墓葬位置和出土器物进行分析。周人普遍重视血缘宗族,这体现在墓葬位置关系上就是大量的男女异穴合葬墓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当时两性社会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一期: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随葬青铜礼乐器墓葬中能够通过墓葬位置关系等确定墓主性别身份为女性贵族的数量比较少,仅有7座。春秋早期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组合依然延续了西周晚期普遍下降的趋势,与异穴合葬墓男性贵族配偶墓随葬器物组合相比存在明显的层阶差异。诸侯夫人墓在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普遍低于诸侯墓葬,特别是在用鼎数量方面,较诸侯墓低一个等级;再者在随葬器类上也较男性配偶墓出土器物少了许多,墓葬青铜礼乐器组合中一些等级身份象征意义较高的器物仅出土于诸侯墓葬而不见于夫人墓。两性间随葬器物组合的层阶差异在低等级贵族墓葬上表现更为强烈。春秋早期女性贵族地位依然较低,诸侯夫人、卿大夫配偶墓葬随葬器物组合层阶与同等级男性配偶墓葬器物组合的等级差异正是女性社会地位延续西周晚期的跌落趋势,士等级女性配偶更是被排斥于礼器使用者之外,从物质层面表现了中下层女性身份地位的极端低下。
第二期:春秋中晚期
在这一时期青铜礼乐器墓葬通过墓葬位置关系等能够判定墓主性别为女性的墓葬比较多,有18座。春秋中期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趋于成熟,本阶段女性贵族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层阶并没有随着随葬制度的定型和完善而延续西周中期开始的跌落趋势,出现了一个强势反弹,表现在女性贵族墓葬在随葬器物层阶上开始与其配偶墓葬取齐。
第三期:战国早期
战国早期墓葬中能够通过墓葬位置关系等确定墓主性别为女性的墓葬有8座。战国早期随葬青铜礼乐器贵族墓葬中一些女性贵族墓随葬器物组合较前期发生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反复:这一时期的男性卿大夫等级墓葬陕县M2041、潞城潞河M7和定襄中霍村M1三墓都固定的随葬五鼎四豆青铜礼乐器组合层阶,前二者还随葬有庞大的乐器组合,而与他们并排的异穴合葬女性贵族墓陕县M2042、潞城潞河M8和定襄中霍村M2的随葬鼎之数量则分别为3件、1件和2件,均未见乐器出土,且男性墓葬中出土的提链壶、鉴等器物也不见于女性墓。值得注意的是高等级贵族男女间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的等差却没有出现在同时期士等级贵族墓葬中,墓主身份为士等级的陕县M2144(女)与M2120、M2155(女)与M2124 、M2095(女)与M2138、M2156(女)与M2132、周家庄墓地M37(女)与周家庄墓地M38五组夫妇异穴合葬墓中男女贵族墓葬随葬青铜礼乐器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而言双方随葬礼乐器组合间是不存在等差的。存在于卿大夫配偶和士等级配偶之间的这种层阶差是这一时期女性贵族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的新现象。
第四期:战国中晚期
战国中晚期随葬青铜礼乐器墓葬考古发掘资料中通过墓葬位置关系等能够推断墓主性别为女性的墓葬有分水岭M25、M26、M11、M36、M20五座墓葬。分析显示战国中晚期贵族异穴合葬墓随葬组合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夫妇双方对一套青铜礼乐器的共同拥有——这一变化在中高等级的卿大夫夫妇合葬墓葬方面表现在双方对同一组青铜礼乐器的分配和使用上。夫妇双方共同分享同一套青铜礼乐器的情况在实用青铜礼乐器和仿铜陶礼器共出的夫妇异穴合葬墓葬中有更明显的表现。
综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组合考古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东周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
(1)春秋早期女性贵族墓葬延续了西周时期两性贵族间随葬器物组合上的等级差异,用鼎数量等级及使用礼乐器数量和种类都与同等级男性墓葬间存在一个等差,低等级贵族士阶层女性墓葬不随葬青铜礼乐器。
(2)春秋中期随葬制度上的两性差异发生了剧变,女性贵族墓葬在随葬礼乐器组合方面逐渐向同等级男性墓葬靠拢。
(3)男女两性贵族使用同层阶的随葬器物组合的情况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特例,在一些卿大夫等级贵族的异穴合葬配偶墓使用的随葬礼乐器组合形式更为复杂。另外,战国中晚期夫妇异穴合葬墓出土资料显示夫妇双方对一套青铜礼乐器的共同拥有。
二、如何理解春秋中期后女性地位的“提高”?
从考古学层面对春秋战国女性贵族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显示,在春秋早期贵族女性的随葬器物层阶与男性贵族存在一个明显的等差。春秋中期后这种等差逐渐消失,女性贵族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层阶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如何认识这种青铜礼乐器制度表现的女性身份地位由春秋早期的式微进而在春秋中期后的强势“提高”呢?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有必要结合先秦文献,从分析周代礼制文化在东周时期的形成、完善来解构两性身份与礼器制度的演变过程。
1.两周时期女性地位的式微源于周代礼制文化的形成
“殷周革命不仅仅是王朝革命,还是一种文化革命”,西周以降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的周礼的建立是导致女性地位下降的主因。随着分封制、宗法制为中心的周礼的形成与完善,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最终确立,女性社会地位下降,被排除在政治领域之外。两性社会角色在制度层面达到了空前的严密和复杂,春秋初年女性社会身份与地位依然延续了这种状态。
2.春秋时期社会转型促成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春秋时期随着周文化礼乐制度的固化和泛化,自身也更加强调等级秩序与社会和谐,进而导致了礼制对体制内女性贵族控制的松动,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成为了必然。春秋中期后,文献中开始经常性出现女性社会活动的记述,而且这些女性的身份多属贵族阶层。这些女性以各种身份与因由从政治、军事、宗教、礼制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参与社会,显示出女性身份在春秋中期后的提高。就墓葬资料而言,春秋中期随着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的进化和完善,女性贵族从形式上获得了与男性较为平等的权力和地位。但是,这种提升极其表面化,其实质是女性依附于男性和家族,将自身作为男性身份等级制度和体系的补充,融入周礼的等级和秩序中。
3.战国晚期君权、王权的确立又一次影响到女性社会地位
战国时期,女性政治权力达到顶峰,出现诸如“太后专政”的现象。然而,战国晚期随着周文化礼制逐渐固化与泛化,特别是以男性贵族为中心的君权、王权逐渐确立,女性社会地位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墓葬考古资料体现了这种端倪。思想观念层面的变化映射在物质文化方面就是战国晚期分水岭墓地M12与M25、M14与M26两组墓葬男女异穴合葬墓随葬器物存在性别差异,突出表现在两性贵族间使用列鼎数量存在等级差。
三、夫妇“共牢合卺”的礼制内涵
在文献材料整理基础上对东周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组合的考古学分析显示:武王克商后,随着周礼的形成与完善,女性贵族的社会地位步入了一个下降通道。东周女性墓葬随葬制度是西周女性随葬制度的一个发展和延续,但春秋中期后有所变化,女性社会地位有一个提升,士之妻也开始随葬完全青铜礼乐器组合,在用鼎数量上女性贵族墓葬也和男性配偶墓葬间不再有等差。春秋晚期后女性贵族身份已和男性配偶取平,“所以合体,同尊卑”,“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礼记·昏义》)。那么这种考古学物质文化层面的“共牢合卺”关系在礼制不断完善的春秋战国时期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内涵呢?
男女相配,夫妇相合,同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体现了周礼仁义思想内核,也是周礼的终极追求。同时期文献就此多有论述。文献资料显示周人礼制秩序中女性并未被完全排斥于用礼范畴外,但女性用礼是受着一定的限制的。女性贵族因和男性贵族的婚姻关系而拥有了“共牢而食,同尊卑也”的权力和身份。然而,女性贵族对这些礼制器物只有使用权而不具备所有权,因为在东周时期女性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贵族无“私货”更无“私器”,因而大量的女性陪嫁之“媵器”的作器者也都是男性。女性贵族通过婚姻、通过家族而拥有了青铜礼乐器,因而女性贵族墓葬中随葬的青铜礼乐器的真正拥有者应该是女性墓主所从属的丈夫和家族。
理解了女性贵族墓葬随葬青铜礼乐器的所有权后就能够清楚女性贵族墓葬随葬青铜礼乐器层阶的高低及变化并不反映女性贵族真正对礼器的拥有,仅表现了礼制中女性贵族参与程度的高低,进而反映了女性贵族相对地位的高低及变化。正是因为女性随葬器物制度是对男性贵族青铜礼乐器随葬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女性贵族随葬青铜礼乐器自然也就有着制度化和等级化的特性。夫妇异穴合葬墓中男女贵族随葬器物组合形态同样也揭示了周文化礼乐制度下贵族婚姻家庭关系及财产所有制在战国中晚期发生的诸多变化,特别是夫妇合葬墓随葬礼乐器中夫妇双方对一套青铜礼乐器的共同拥有更是从物质层面揭示了财产所有制的变化,显示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已经代替了宗族大家族成为了构成血缘宗亲社会的基本单元。
四、结语
从“牝鸡无辰”到“共牢合卺”,生动地揭示了东周礼制社会中女性贵族社会地位的演变。春秋中期,周礼的伦理化促成了男、女两性“共牢合卺”,从根本上改变了春秋早期“牝鸡无辰”的社会现象,女性贵族身份取齐男性配偶,夫妇同尊卑,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在春秋晚期成为了社会共识,女性贵族通过婚姻与家族而拥有与其男性配偶同层级的青铜礼乐器随葬的权力。接纳了女性贵族的周礼显现出自身伦理化的一面,同时也凸显出周文化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的不断成熟与最终完善。“共牢合卺”还从物质文化层面揭示了战国中晚期贵族家庭财产所有制的变化,显示这一时期血缘家族的构成已从大家族向核心家庭转换。
(作者单位:杨文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芳、殷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江汉考古》2020年第3期。原题《从“牝鸡无辰”到“共牢合卺”——由考古学统计资料看东周女性贵族社会地位之变迁》。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泽垚/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