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本文试图在总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Abstract: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in April 28, 2011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ced that Chinas total population of 1,339,700,000 people, an increase of 73.9 million 10.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177,648,705, accounting for 13.26%,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118,831,709, accounting for 8.87%.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deepening degree of aging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s also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on in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productio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ushered in the con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its bound to br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found chang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have been based on studi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而且,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按照国际的相关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导致劳动力不足。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速度总的作用趋势是: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的速度越快,制约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速度较慢,制约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要快一些。。三、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影响的对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有机遇又挑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迎接挑战。应加快发展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机制,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一)保持适当快速的经济增长适当快速的经济增长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前提。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产出、投资、储蓄、消费及税收等。这就要求我们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分配的平等、交换的供需平衡和消费结构、社会保障的模式等一系列环节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调整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代价的大小则取决于调整时机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及时,正处在这种调整的有利时机。
保持适当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给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无疑会将这种调整带来的阵痛降到最低。(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期间,由于非公有经济的成长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全要素生产率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的先例表明,单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扩张,通过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尽管在一定时期由于这样或那样特有的原因表现出高速增长的绩效,但是,最终都被证明是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矿产等供给对于目前的高速经济增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乏力。因此,通过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根本转变增长方式,依靠生产率的提高,才可能克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三)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拉动会越来越强。在经济结构上表现为:引起整体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投资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例如,需要考虑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调整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减少少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更多地生产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只有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所以必须重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数量的增多,以及老年人需求范围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老龄产业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将会不断上升。因此,老龄产业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政府的行政手段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将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一项重要战略。(四)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严重少子化。虽然现在看来,我国还没有出现太大的忧患,那是因为有人口惯性的支撑。从长远来看,并结合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如西欧、日本等国家,其人口增长已是负增长或零增长,社会养老保障已经成为其甩不掉的沉重包袱。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人口危机必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对我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五)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拆除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制屏障,建立把广大农民包括在内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覆盖面是反映劳动者消除生、老、病、死、伤、残的后顾之忧,是生活于有安定感的网络之内的比例数。“安全网”的覆盖面比例越高,社会越稳定,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障的城乡差别很大。在城镇,养老保险只覆盖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虽然改革方案要求所有的城市就业人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险,但目前缴费还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在2000年,100%的国有企业参加了养老保险计划,只有59%的集体企业和18%的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计划。而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就更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此外,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至城镇,同时转移劳动者的年龄特征表现为以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因而将转移的劳动力逐步纳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仅是劳动力市场完善必需的,也将缓解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负担,在更长时间内实现养老基金的均衡运行。
因此,有步骤、有组织地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的重点。其次,加强法制化和社会化管理。实现法制化管理是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因为社会保障是以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为宗旨的,管理对象具有社会的广泛性和全民性,管理过程及其复杂,涉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在经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之后,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很多问题充分暴露,社会保障法制的不健全已经影响到制度的正常运行,亟需法制充当重要的管理角色。同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执法的法制化配套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从具体实施角度看,社会保障需要在社会范围内统筹、调剂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保障对象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提供一系列必要服务。实施社会化管理需要在资金筹集、保障对象、管理服务的人力资源诸方面建立起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将原来归单位管理的大部分社会保障对象移交社会的公共机构去管理,达到真正意义的社会化。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享受者由单位管理,按照惯例,社会保障基金应由享受者及其所在单位和国家共筹,管理服务等项工作均与享受者所在单位结合得非常紧密。
这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是互相矛盾的。我国需要尽快提高生活保障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老年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有组织机构的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社会化、资金筹集的社会化几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和社会化管理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最后,继续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由于养老保险是积累性保障项目,基金的管理是否有效,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根据养老保险基金的性质、特点、用途、规模等情况,需要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既审慎又积极,既封闭又开放的管理政策。一方面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单独管理,确定独立的专门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运营来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这需要健全的基金运营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在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不强和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下,应该积极探索一条既能坚强基金的有效管理以提高基金的安全性,又能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基金效率的途径。参考文献:[1]杜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卢明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程勇.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EB/OL]./duice1.htm,2002-10-11.[6]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0]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杨中新,钟若愚,杨光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王珣,洪国栋,刘毅强.我国人口老龄化宏观政策和法规的现状及建议[A].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4]王正国.转型期经济发展成本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6).[15]朱仲群,杨爽. 国际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启示[N].中国金融,2001.10.杜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中国新闻网,2011.4.28祁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A].生产力研究,2010.7范志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的思考[N].现代商业,2009卢明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程勇.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EB/OL]./duice1.htm,2002-10-11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150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254-255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6-78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6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