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3日,团中央在京举行2015年“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座谈会,邀请15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交流。座谈交流中,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交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障、培育多元主体、打造支持平台、营造社会氛围等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将充分利用此次座谈交流成果,把形成的共识带到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为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发出集中呼吁、营造良好氛围。本报特编发15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全国人大代表发言
陈雨露代表
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个大课题,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未来的两个重要节点需要给出明确的破题,一是“十三五”规划完成时要初见成效,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要形成完备体系。
如何让青少年顺利融入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同时又能够让数量充足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我认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实现供需双方的平衡。现在对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也涉及大量的服务问题。除了直接的成长需求外,还要看到青少年面临的间接需求压力。比如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4%,步入老龄社会后,要考虑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把青少年的养老负担接过去,这是一个很大挑战。
与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就是服务的有效供给。从人才培养来看,目前大学已经比较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还属于二级学科,我们将尽量扩宽视野,把社会工作的相关教育和研究纳入整个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建设。
实现服务的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现代非政府组织体系,同时也必须考虑中国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特色。顶层设计上,政府要在制度、政策和资金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现在财政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是制度和政策方面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制度和政策到了位,社会活力就能够充分激发出来,社会资金也能够进入服务体系。另外,未来将是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世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借助移动互联网来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也需要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对这些课题很感兴趣,也愿意和共青团一道推动相关智库建设和研究,为国家深化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良玉代表
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时代所需。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面临不少困难,亟须有指引梦想的明灯,答疑解惑的导师,困难帮扶的拐杖。这里我呼吁关注两个群体。一个是农村留守儿童。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已经成为品牌,但是总体来看全方位的救助和关爱还是不够。我在去年两会上提出推进留守儿童社区服务阵地建设的建议,今天的座谈会上,我更感到要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比如在农村学校建立关爱中心,让孩子每周可以与父母视频聊聊天;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专人负责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外活动场所,让他们远离游戏机和网吧;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与志愿者结成对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另一个群体是进城务工青年。2013年全国进城务工青年达到2.7亿,他们及其子女要真正融入城市都比较困难。去年两会我也提出“关于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积极推动农民工社会化管理”的建议。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要关注他们的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希望可以由团组织牵头,借助社会力量建立专业的农民工心理健康辅导站,促进他们真正适应、融入城市生活。
俞学文代表
要重视从立法方面加强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购买服务方面的立法;二是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立法,确保服务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各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要更加侧重落后贫困地区青少年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些地方青少年在教育学习、发展创业等方面的环境和基础都比较薄弱。
开展青少年社会化服务工作,需要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联成一体的教育、服务网络。既要动员社会力量,也要注重发挥学校的作用,使学校成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还要发挥家长的作用,特别是呼吁父母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准则的教育。
王铮代表
社会工作有它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这个优势和作用还不鲜明。主要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各自所承担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如何确保社会服务达到所需要的专业水准,都不是很明确。
作为社会化的服务主体,志愿者是很重要的。现在高中生毕业时必须有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学分。让在校学生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比如去打工子弟学校帮助农民工的孩子,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很有帮助。同时建议社区多把社工纳入到基层工作中来,提高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再有,应该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打破时空界限,解决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之间信息不匹配、沟通不畅通的问题,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
裴春亮代表
感谢团中央对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的重视。不仅通过“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活动走下去了解青年需求,也重视通过面对面交流把我们请上来问计问策,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
我所在的裴寨村,10年前还是一个吃国家救济的省级贫困村,现在经过党员群众的奋斗努力,已经变成和谐美丽的新农村。脱贫致富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治村要看长远,村子的未来在青年人手里。为村里的青少年成长提供切实服务,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很难找到专业放心的青年社会组织,帮助我们做好青少年服务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市县的同志进行过交流,也邀请团省委的同志到村里开展专题调研,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提几点建议。一是目前很多青年社会组织还处在“隐身”状态,建议各级团组织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青年社会组织的动态,主动接触,摸清底数,同时积极孵化和培育一批在青年中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二是团组织要乐于提供发展支持平台。帮助他们健全自身工作机制,提升综合素质,也可以吸纳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骨干成员加入青联等组织。指导、帮助青年社会组织进行注册登记,使他们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赢得青年和社会各界的信任。三是团组织要坚持服务、融入、共赢理念,与青年社会组织开展长期合作。现在村里经济发展了,村民有钱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多了,已经不满足于一次两次的服务,更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服务。这样就要有在长期合作中可以信赖、靠得住的青年社会组织。总的原则是选好人、把好关,做好事,通过自身规范、组织吸纳、政府认可等途径发展青年社会组织,融入青年,找准需求,服务青年。
袁敬华代表
我主要从事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工作,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也属于服务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机构。这个学校从最初的两个孩子办起,现在已经占地100亩,安置残疾学生520多人,主要是聋哑、智障、自闭症、脑瘫孩子。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代表这些孩子发出声音。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残疾青少年失学现象严重,很多重度残疾或有多重障碍的孩子上不了学。残疾青少年的康复治疗也跟不上,许多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期。他们长大后,就业也是个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残疾人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新步伐,但是问题依旧比较突出,残疾青少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几条建议,主要是依托各级残联组织,为残疾青少年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政府加大扶持投入,重点解决经济困难,民政、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提供切实保障;完善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残疾青少年享受教育的水平。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设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教育康复机构。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在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信息咨询无障碍、维权等方面为残疾青少年提供基本保障服务。
贾春梅代表
发动社会力量服务青少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法律保障是基础性工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在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推动青少年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落实。主要是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工作中的司法实践,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修法建议。比如针对讨薪难问题,提出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在《刑法》中单独立案的建议,并就具体数额标准、政府主责部门等推动作出解释性意见。关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出犯罪记录封存、犯罪前科报告义务免除等方面的修法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发言
倪邦文委员
以社会化、项目化方式服务青少年成长,这些工作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今天讨论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说明对于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化问题已经有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我谈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是要考虑几个大的背景。一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厘清职责边界,各自履行好职能,发挥好作用,同时还要有相互的衔接配套。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向谁购买?谁来提供公共服务?这就有必要培育、支持合适的社会力量,特别是相关的青年社会组织。这方面共青团可以做很多工作,体现政治性、群众性相统一的职能属性。三是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求。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青少年工作中有多样化的思维、多样化的手段、多样化的载体。政府关注、社会需要、青少年需求、共青团能为,在这个大背景下,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就具有非常迫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着力点。共青团做这项工作,怎么把它落实下去?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帮助打通服务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现在政府关于青少年成长发展有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在基层落实得不太好。前不久,我随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到浙江开展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研,感触很深。共青团可以帮助青年了解这些政策,用好这些政策,帮助政府把好政策与青年的迫切需要对接起来。二是培育和发展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会组织来自于青年、植根于青年、服务于青年,共青团要把他们联系好、扶持好。比如可以发起组建青年创业者联盟,把政府政策、社会支持、市场需求,包括投融资环境、项目开发等要素组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扶持创业链条。三是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除了政策、组织、场地、资金,更重要的还要有人。团中央联合民政部等5部委去年制定了加强青少年社会事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2020年建成20万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目标,现在实际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从业人员是两万人左右,还有很大的距离。建议共青团主动和政府部门对接,依托高校特别是团系统的青年工作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同时依托社会组织成立相应的专业机构,开发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岗位,做到有人办事、有岗位办事、有经费办事。
王名委员
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看到团中央的研究报告和各地材料汇编,感到很受鼓舞。共青团在推进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很有成效。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新的历史进程,社会建设方面的任务非常艰巨。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我感到让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取得合法身份,进而落地生根,为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务,同时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非常重要。
提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主要是开展评估和树立标杆。目前青年社会组织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地方作了很好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北京的社区青年汇。2007年以来,民政部门开展了对社会组织的评估(包括制定5A、4A、3A等标准)。这个评估是综合性的,包括资源动员、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等各个方面。青年社会组织应该有标杆,他们面对的是青少年服务问题,引领的是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社工人才、社工团队的评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指标体系,树立一些标杆,才可以推动青年社工人才和社工团队上档次、更好地发展壮大。二是搭建平台。团中央,包括各地的省、市团组织,应该逐步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成长搭建一些平台,包括购买服务的平台、资源整合的平台、人才培训的平台等。最近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团组织还可以搭建一些让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平台,推动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
谢朝华委员
团中央开展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不仅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对青少年成长很有帮助,也非常及时。谈一点建议。强化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服务,除了政策扶持、队伍建设、平台支持等方面外,推动相关立法、以法律形式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也很有必要。涉及青少年的立法是一项重大工程,不仅要有实体法,也要有程序法,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比如大家谈到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社会慈善捐助这些问题,都有必要通过立法来予以推进。今天在座的代表、委员,都对青少年成长非常关注,也愿意参加关于青少年立法方面的调研、讨论,更愿意通过履职行为来推动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郭为委员
结合今天的主题,一是建议团中央推动、帮助政府部门加大贫困地区青少年扶持力度,比如更好地落实中央财政实施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项目。二是关注并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组织、加强社区管理和社会服务非常迫切。在互联网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把大家连接起来,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三是发展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企业,团中央是否可以做一些探索和尝试性工作。四是为在一线做社会工作的青年人提供支持帮助,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工队伍,拓展社工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任芳委员
青少年群体非常大,政府提供的只能是最低水平的保障。要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提三点建议。
一是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现在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人士如果想组建民间组织,审批、组建条件上还有一些障碍。建议改革审批登记机制,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有能力、有热情的社会团体、民间人士积极参与青少年服务工作。二是扩大社会服务的成员来源。既要有专业化、职业化人员,也要有志愿力量参与进来。我来自高校,现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服务还缺少完善的评估标准,也缺乏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可以参考国外大学的做法建立规范的评估激励体系。大家都提到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个人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可能实现很高的待遇来吸引就业,应该用职业发展来吸引人才,比如毕业之后做几年社会工作,通过积累一些社会资源和社会经验,为今后从事其他职业奠定基础。三是经费问题。从事社会化服务工作,光有热情不行,必要的培训费用、运行费用、人员补助等都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国的民间基金会发展还很弱,激励、税收机制都不完善。建议从立法层面为民间资本进入公益慈善和基金会提供保障,这也是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
曾钫委员
谈两点建议。首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也应该包括家庭这个重要环节。其次,现在政府在青少年福利方面投入很大,但总量还是显得不够。比如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孩子每天也只有3元。希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捐助,让青少年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
张骏委员
今天的题目是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个人感觉也要关注事业化的问题。共青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全国的青少年宫就是事业化发展的产物。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的服务,首先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走事业化发展的路子可能对这个难题会起到缓解作用。
杨文委员
青少年事务社工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当前社工队伍建设的实际,谈几点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社工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使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比如民政部门合理设置社工岗位,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提供职业保障措施,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教育部门做好人才培养等。二是在高校推广设置社工专业硕士点,把社工课程逐步列入公共基础课范围,完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三是加强社工人才培训机制与实训基地建设,出台继续教育办法,建立终身学习的培训机制。四是建立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的联动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志愿者通过学习培训考证等方式成为专职的青年社工人才。五是建立社工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社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青年社会工作中。六是加大青年社工工作宣传力度,展示他们的职业内涵和职业风采,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