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十分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从经典作家理论的角度来阐释社会公平正义。有学者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物质生产这一基本事实出发,通过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来寻求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钥匙。基于这一认识,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平正义是对现实分配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社会公平正义是法权观念和道德观念最抽象的表现;不同利益集团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持有不同看法;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会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集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社会公平正义观的核心内容是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按劳分配;等等。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解读社会公平正义。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正义应坚持四个原则: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按贡献进行分配原则、社会调剂原则。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涵是公平交易、公平分配、公平消费,使所有人都能够在个人能力、贡献的基础上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以及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

从道德发展和人的基本权利保障的角度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种定义从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认为公平正义是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指出应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手段。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包括贡献原则、品德原则、才能原则、需要原则和平等原则,其中最根本的是贡献原则(按照贡献分配权利)和平等原则(基本权利完全平等,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平正义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其底线在于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尊严,使社会成员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关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对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国内学者有很多论述。不少学者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同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理念结合起来分析,深入阐述了这一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又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生活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合理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问题上形成共识,使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有学者认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崇高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的探索,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定义表明,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内在统一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要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把社会公平正义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同志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这些都表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动力。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体现这一重要原则,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只有统筹好各种关系、兼顾好各方利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还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关于如何进一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加快发展。有学者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进一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社会全面进步。为此,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有学者指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处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财力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有学者认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还应重视第三次分配,倡导先富帮后富,鼓励发展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完善政治、社会、文化、司法、教育等各项制度。制度更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各项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绝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还应包括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福利、法律等各种制度。也有学者认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应主要在树立正确的公正观、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法官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有学者认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都应承担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政府。如果说市场是实现效率的主要手段,那么,政府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力量。也有学者认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帮助困难群体,在缓冲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部副主任)

上一篇: 结束不平等,让可持续发展惠及每个人
下一篇: 世界观如何转化为方法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