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定陶战役时间(定陶战役王克勤事迹)

定陶战役时间(定陶战役王克勤事迹)

定陶战役时间(定陶战役王克勤事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和平谈判,是一场十分艰苦、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谈判桌上代表人民的利益,与国民党政府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谈判之后,国民党政府终于撕下了和平的伪装,企图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政府集中3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将中国拖入内战的深渊。紧接着,国民党又将进攻的重点对准毗邻上海、南京的苏皖解放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和平谈判,是一场十分艰苦、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谈判桌上代表人民的利益,与国民党政府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谈判之后,国民党政府终于撕下了和平的伪装,企图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政府集中3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将中国拖入内战的深渊。紧接着,国民党又将进攻的重点对准毗邻上海、南京的苏皖解放区,纠集了11个整编师、31个旅,共27万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发起全面进攻。7月,国民党首先以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兵力,由泰州至南通一线,向苏皖解放区的苏中地区扑来,企图一举消灭华中野战军。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领导审时度势,向中央建议华野一、六两个师仍留苏中作战。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个建议,确定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的方针。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的指挥下,集中了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共19个团的兵力,在地方党组织和民兵的配合下,以苏中为战场,迎头痛击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

定陶战役时间(定陶战役王克勤事迹)

定陶战役时间(定陶战役王克勤事迹)

苏中战役共进行了45天,歼敌5.3万余人。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的兵力抗击4倍于己的敌军,靠的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靠的是全军战士的勇敢,也靠指挥员正确的判断和部署。指挥这次战役的粟裕在强敌面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在运动中调动敌军,逐个加以歼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主席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党内指示中,高度评价了苏中战役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9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强调指出:中原突围、七战七捷和定陶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苏中战役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苏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其中参战军民14万人,在后方从事支前服务的近50万人。苏中战役中的如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如黄路战斗发生在今如皋、海安境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如皋、海安人民,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同仇敌忾,积极支前,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苏中战斗开始前夕,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恢复了苏中军区建制,此后,又恢复了苏中区党委。华中分局委员和苏中前线军分会委员陈丕显全面负责苏中地区的后勤支前工作。苏皖第一行政区是苏中战役的主战场,为做好支前工作,专署成立了后勤司令部,专员贺希明任司令,地委书记钟民任政委。专署的干部大多数被派到各县协助抓支前工作,各县、区、乡也都有主要干部负责支前工作。各地还健全和加强了各种群众组织,青年积极分子都参加民兵,每乡成立民兵基干队,邻近几个乡组成“联防队”,妇女和儿童建立“妇联会”和“儿童团”。各级支前机构组织的建立和干部的配备,为苏中战役的支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支前工作。中央“五四”指示发出后,华中分局召开了华中分局和地委书记联席会议,部署土改工作。在土改试点中,各地工作队和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向地主进行清算和退押工作,把地主的田地转到农民手中,鼓励农民积极生产,夺取夏粮生产好收成。随着形势的发展,内战爆发迫在眉睫,华中分局要求各地结合支前,加速土改工作。各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土改运动,贯彻紧紧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们分到了土地,把自卫战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许多地方提出了“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一面支前、一面分田”“白天支前,晚上算账分田”的口号。不少地方在庆祝土改胜利的同时,把支前任务交给群众讨论,使各项支前工作得以顺利落实。

筹集粮食。过去政府没有粮库,藏粮于民。由于战争需要,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公粮须集中起来保管。如(皋)黄(桥)路战斗前,根据后勤司令部的命令,如皋县建立了后勤保障站,指挥调度支援如黄路战斗的粮草供应,支前粮食远的从百里外调来。农民保管的是原粮,前线需要的是成品粮,有的还要加工成熟食。因此农民们一接到支前通知,家家户户昼夜不息,磨粉舂米,制作干粮,随时准备支援前线。有的战斗是突然发起的,所以支前命令常常是十万火急。各支前机构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运输,肩挑、车载、船运,水陆并进,及时把粮食运到前线,保证部队供给。

利用人情、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承担侦察、带路、警戒和骚扰敌人的任务。如黄路战斗中,如皋搬经区基干民兵奉命带领某部3名侦察参谋到搬经镇与泰兴交界的芹湖进行侦察。如黄路东起搬经西迄黄桥的公路大部分被破坏,使敌人的交通运输陷于困境。

抢运伤员。苏中战役中的担架队伍十分庞大:一部分是参加战地救护的随军担架队;一部分是奉命在本地执行任务的二线担架队。担架队由野战军司令部和后勤司令部统一安排,每团拨给30副担架,每个旅拨给100副担架,各绷带所配200副担架,担负由绷带所运送伤员到野战医院的任务。各野战医院拨给300副担架,承担由野战医院把伤员运到后方医院的任务。各地的担架队都经过战前的教育和训练,并建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如皋县冯石乡派出的96副担架,出发前经过讨论,还制定了公约,如伤员一定要安全送到目的地等等。战斗打响后,随军担架队员在战场上积极抢救伤员,自觉遵守纪律,许多担架队员和部队连卫生员在一起,在猛烈的炮火中,匍匐到战士身旁。把伤员从前线送到战地医院和转运站,要走很远路程。在盛夏的骄阳下,许多担架队员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为了安全还在担架上绑有树枝隐蔽。遇有敌机轰炸,很多担架队员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员,有的因此负了伤,充分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战斗结束后,支前的民工还积极参加打扫战场,搜缴战利品,捕捉、押送俘虏,平毁敌人工事等任务。

前方打胜仗的消息鼓舞着后方人民,后方人民纷纷行动起来慰问前线参战部队。苏皖边区政府曾派出了各界代表组成的慰问团到前线慰问参战部队。战区附近的群众主动给负伤的干部战士洗脸、擦伤口,把鸡汤、面条端到他们面前。妇女组成洗衣组、食物组、宣慰组,并分批到医院服务。伤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伤好后立即返回前线参加战斗。

为了补充和扩大部队,自7月份起,苏中地区开展参军动员,各地普遍召开“参军保田”大会,组织贫苦农民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并开展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挑战,营造参军光荣的强烈气氛。一部分积极分子带领群众报名参军,不少支前民工直接参军,还有许多干部带头参军。李堡战斗后,李堡南郊的陈庄、桑周、牌楼等乡近千名青年踊跃参军,出现了很多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参军的生动事迹,使主力部队的兵源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前方打胜仗,后方支前忙。苏中七战七捷与如海人民的支前工作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 望庐山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古诗意思解释)
下一篇: 太阳岛在哪里(太阳岛在哪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