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四、社会认知

四、社会认知

四、社会认知互动性是指在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认知对象二者相互影响,表面看是认知者去认知这个认知对象,实际上在认知过程中,认知对象也会反过来影响认知者。

社会认知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认知社会语言学_对社会的认知_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实践报告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完形性。

1、认知是有选择性的,依据当前任务、爱好、认知对象关系等来进行选择。

2、互动性是指在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认知对象二者相互影响,表面看是认知者去认知这个认知对象,实际上在认知过程中,认知对象也会反过来影响认知者。

3、防御性指我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往往可能为了保持自己内心平衡和自我概念的完整性,不自觉会采取一些手段来完成这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性。

4、完形性是指为了减少认知所需能量,可以从整体来认知对象特点。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实践报告_对社会的认知_认知社会语言学

1、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表情等肉眼可见的特性,其中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和言语表情。

2、性格除了包括情绪反应的特征,还包括意志反应的特征,人们对他人的认知更多的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实际交往而实现的,因此认真的交往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

3、人际关系包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认知情景因素。

1、认知者因素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经验一定会影响当前认知,在任何一次认知过程中,都要用到两种信息渠道,一是来自于认知对象的信息,二是来自于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期望,人们会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刚接触到一个认知对象时,大脑会建立认知期望,在期望的指引下,会搜寻符合这个期望的线索。期望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会降低认知所需的能量。

情绪情感,情绪影响认知有两种表现,一是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心理紧张会造成认知能力下降,产生认知错误;二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会得出不同的认知结果,积极状态下会得到积极的结论,消极的状态下会得到消极的结论。

认知社会语言学_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实践报告_对社会的认知

心理定性,由于生活经验、社会观念,我们会对某一类人是什么样子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看法,这就是定型。对于一个不认识的个体,当我们知道它属于某个群体时,我们会用先前建立的群体印象来评价这个个体。我们在做定型时往往是无意识的,所以当我们给人做评价时应该慎重。

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如对一个人的优点无限放大而忽略其缺点等。

2、认知对象的因素

魅力、知名度,两者差距不大,都是放大优点而忽略缺点,不能客观的看待。

自我表演,自己在社会上想展现的能获得别人好的评价的特点。

3、认知情景的因素

空间距离,人际关系的程度,从两个人的空间距离大小来判断两个人的亲密程度。

背景参考,认知过程中,背景条件不同,认知的结果有可能不同。一般面部吸引力越高,越容易被人信任。

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实践报告_认知社会语言学_对社会的认知

事情较多,还没保存。

上一篇: 人民日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一篇: 习近平详解中国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全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