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平均来讲,我们对一张面孔的相貌评价会随着看到这张脸的次数增加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平均来讲,我们对一张面孔的相貌评价会随着看到这张脸的次数增加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平均来讲,我们对一张面孔的相貌评价会随着看到这张脸的次数增加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近刚好要考试了,顺手答一下,可能并不严谨。人际吸引规则里面有一条:熟悉效应和临近效应。对原来不认为好看的人看时间长了会觉得也挺顺眼这是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最近刚好要考试了,顺手答一下,可能并不严谨。人际吸引规则里面有一条:熟悉效应和临近效应。对原来不认为好看的人看时间长了会觉得也挺顺眼这是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照镜子的时候觉得自己很顺眼,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照出的照片就感觉有些别扭(评论区有人告诉我手机前置摄像头自拍也可以成镜像,这里只讨论正像的那部分手机)因为我们平时都是习惯从镜子中看到反像的自己,熟悉程度外貌评价有最直接的影响。

1.熟悉引起喜欢。扎琼克(Zajonc)的纯粹接触研究证实了熟悉引起喜欢。他向被试展示不同人的面部照片,同一张照片最多的呈现25次,有些照片仅呈现一两次,调查被试喜欢程度的变化。因为网速问题暂时上不了图表,以后有空再补=_=总之,呈现次数和喜欢程度的关系是正相关,出现次数越多的伴随喜欢程度增加。这里的喜欢是指正向积极的评价,因为被试与照片中的人不涉及直接交往,所以这种喜欢是直接从外貌上引申的。

对这样现象我倾向于熟悉可以增加辨认度,人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未知事物存在一种恐惧和不喜欢的心理特征。而对周围环境不断熟悉和明确,则更容易产生积极心理体验。另一点也是因为在不断熟悉的过程中,颜值的重要程度下降了,你可能发现这个平凡的人身上还有勤奋、踏实、可靠等优点,弥补了脸的不足,越看越顺眼,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至于对班级和同学的喜欢我觉得还牵扯到集体认同感。

2.熟悉不是影响喜欢的唯一变量。波尔曼(Perlman)1971年用另一组照片研究证实熟悉只能增加正面对象的喜欢水平,反面对象则不适用这一规律。通俗来讲,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合眼缘、三观一致臭味相投的人ˊ_>ˋ总唱反调、三观不和的人经常在眼前晃还是会忍不住想糊他熊脸……

3.延伸一下邻近效应。我们会对生活环境相似的群体增加好感,直接体现在距离上,比如邻居和同桌的你。

哦对了,想靠熟悉效应泡妹的人还需仔细通读第二条。另外我没说的是:长得好看的人不需要熟悉加成,他们都自带好感度=v=

参考资料: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2

上一篇: 如何与自闭症人士相处:接纳不普通其实不简单
下一篇: 接纳不普通其实不简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