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石家庄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城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为进一步加强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报道,引导石家庄广大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共石家庄市委网信办主办,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协办,河北青年报、河青新闻网承办,推出“燕赵红色传承之石家庄记忆”专题融媒报道,聚焦发生在石家庄各地的充满红色内涵的党组织,展现革命先辈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情景,展示石家庄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拼搏、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面貌,展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崭新形象。
元氏县烈士陵园纪念馆。
*********
1924年,在保定直隶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的姜纪五等人回到原籍元氏,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元氏县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
1925年9月,中共元氏县特别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元氏县支部在元氏建立,姜纪五、魏哲甫分任党、团支部书记,分别受中共北方区执委、共青团北方区执委领导,办公地点设在元氏东关小学,联络代号为“兰州”。
从1925年9月到1927年7月,元氏全县发展党员21名、共青团员11名。这一时期,元氏县党、团员的成分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并多是青年教师和学生。
元氏县烈士陵园纪念馆内的浮雕。
【播火】
青年学生走在斗争前列勇当先锋
1920年之后,元氏县外出保定、北京、天津等地求学的青年逐年增加。大城市的先进思想和革命活动通过这些学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元氏。
1924年春,在保定直隶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姜纪五(原名姜宪周)等人回到原籍元氏,将保定的革命形势介绍给魏哲甫、魏端方等人,把进步宣传刊物拿给他们阅读,一起学习研讨。
当年暑假,姜纪五发展魏哲甫等人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元氏县小组。
姜纪五(资料图片)
魏哲甫和魏端方是元氏师范讲习所单级师范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以学友身份与第二届学生广泛接触,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
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以吴正廷、刘振宗为代表的第二届学生在师范讲习所建立了学生自治会,公开提出改变学校窒息的政治空气,要求言论自由;领导学生开展了改善伙食、提高待遇的斗争。
青年学生走在了斗争的前列,显示了革命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促进了学生群体阶级力量的分化和革命力量的成长。
魏哲甫(资料图片)
沪案后援运动成功播下革命火种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斗争的狂飙,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年6月上旬,日、英帝国主义在上海残杀中国工人、学生的罪行,通过北平发来的“快邮代电”传到了元氏。魏哲甫立即联络魏端方等人商议,决定在元氏发起沪案后援运动。6月20日,全县小学教员、师范讲习所学生、部分高级小学学生及各界群众1300多人齐聚元氏县教育局门前广场。
魏哲甫发表演说,讲述了五卅惨案的起因和过程,号召人们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为争取民族生存而斗争。与会人员群情激愤,进行了游行示威,宣传队沿街宣讲,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元氏县城各杂货店铺门口自动挂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牌子;各小摊商贩都自动地不再卖洋烟卷等洋货;行人中,很难看到吸洋烟卷的,就连豪门富户的子弟出门时也故意手执旱烟杆以示支持运动……
沪案后援运动在元氏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激进的人们尤其是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开始寻求革命的真理。
姜纪五等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的早期活动点。
【燎原】
两赴保定获批建立中共特别支部
沪案后援运动之后,宣传队奔赴元氏的各乡镇和农村集市、庙会进行宣传活动,使五卅运动的影响迅速传遍整个元氏县。
从乡村到城镇,从平原到山区,到处谈论五卅运动,谈论反帝爱国斗争。元氏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好像到处布满了干柴。
正值此时,1925年7月,姜纪五从保定直隶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回县。
根据沪案后援运动后元氏革命形势的发展,姜纪五、魏哲甫等人认为元氏县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日臻成熟,委派姜纪五赴保定请示元氏建立党组织之事。
1925年8月底,姜纪五再赴保定请示,保定党组织认为在元氏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当即批准姜纪五转党并同意建立中共元氏特别支部。
当年9月初,姜纪五返回元氏,将魏哲甫、魏端方转为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元氏县特别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元氏县支部。姜纪五、魏哲甫分任党、团支部书记,分别受中共北方区执委、共青团北方区执委领导,办公地点设在元氏东关小学,联络代号为“兰州”。
元氏县烈士陵园纪念馆一角。
在教育界开展活动发展党团组织
中共元氏特支建立后,党团工作的重点是在教育界开展宣传活动和发展党团组织。
1926年初,首先吸收了五卅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么之尧、陈聘之、吴正廷等人入党入团。之后,以元氏师范讲习所毕业的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教员中建立励进社、小学教师联合会等党的外围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同时,魏哲甫等人又分别在师范讲习所发展了吴锡彤、刘天玉和董占元入党,并通过他们3人在讲习所组织读书会、嫩波社等党的外围组织。
元氏县党组织发动学生开展学潮,给予反动顽固势力以沉重打击,并锻炼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这批学生毕业后分赴元氏各地教书,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元氏城乡,为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是元氏早期革命力量的骨干。
从1925年9月到1927年7月,元氏全县已发展党员21名、共青团员11名,拥有党外积极分子百余名。
这一时期,元氏县党、团员的成分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并多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由于建党时间短、力量弱小,未能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革命。但党组织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党员的政治素质较好,为中共元氏县党组织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元氏县烈士陵园纪念馆一角。
【传承】
理想信念之火生生不息永续相传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九十多年过去了,元氏县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履行职责使命。
今年以来,元氏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展开。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的五张“作战图”积极推进。目前,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650个基层党组织和19708名党员范围内扎实开展。
元氏县组建以县委书记为团长的元氏县党史学习教育县委宣讲团,成立了县委党史专家宣讲团,深入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和社区等地,用接地气的语言深入基层各领域讲好党史故事。
元氏县还组建元氏县红飘带志愿者宣讲队,进行红色节目巡演,巡演依托各村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广场等阵地,用“文艺演出+党史宣讲”的形式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积极发挥老革命、老党员、先进典型的作用;利用“红马甲”“小马扎”“大喇叭”广泛开展宣讲活动。
元氏县烈士陵园纪念馆一角。
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元氏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建立重点民生项目台账和月报表制度。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三基”建设年、县10件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重点民生项目10件,办结4件;收集群众民生微项目101件,办结17件;收集民生微心愿175条,办结80条;各级各部门实施造福于民项目工程122件,正在推进82件;推出为民惠民便民措施116项,落实76项,最终受益人群将达到37万余人。
今年6月初,元氏县开展“问计于民”活动,通过网上线下两种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就教育、医疗、交通、农业、城镇、就业、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等征求意见建议。
“在这历史性的重大时刻,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好,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红色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激励更多的年轻后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开拓前行迈向新征程、新起点。”元氏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永彬说。
文/河北青年报、河青新闻网记者张蕾
供图/中共元氏县委办公室、中共元氏县委宣传部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