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道德与法治必背基础知识

道德与法治必背基础知识

道德与法治必背基础知识道德与法治必背基础知识一、道德专题1、道德素养(1)生命--

道德与法治必背基础知识

一、道德专题

1、道德素养

(1)生命--生命意识;坚持生命至上;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贡献(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善于调控情绪;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

(2)诚信--诚信意识;践行诚信;对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形象、信誉、经济效益)、社会国家(社会风气、诚信社会建设、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兴旺发达)的意义

(3)责任--责任意识;对自己、他人、社会(社会责任感)国家负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积极服务奉献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公平正义--公德意识;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正义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规则--规则意识;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人与人交往原则: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帮助、平等、理解

3、(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 社会 公民

4、(传承)传统美德--孝亲敬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乐于助人

5、(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道德谴责:缺乏责任意识(践踏规则)、缺乏诚信意识、不尊重他人、没有责任感、败坏社会风气

7、个人道德品质:

正面:是非分明;惩恶扬善 反面: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8、个人与集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9、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高度统一,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劳动:发扬实干精神;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常考题型】知识指向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

一、概括人物品质(正能量、精神滋养、博大情怀、道德素养)、概括人物取得成就或向他们致敬的原因、树立了怎样的榜样等。练习册:p68-13(1)、14(1)(2)、p69-6(1)、p70-6(1)、p71-6(1)

二、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相结合类(行为评价)。练习册p62-8(1)、10(1)、 p66-10(1)(2)、p54-8(4)

三、青少年做法启示类(如何向榜样学习)练习册:p50-7(2)、p68-14(3)

四、语文素养创新类(颁奖词、宣传标语)练习册:p50-7(3)

二、法律专题

(一)法律基础知识

1、法律和生活的关系: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宪法和个人的关系: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普遍性)

3、法律的作用:

(1)规范:通过规定权利义务来规范全体公民的行为

(2)保护: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3)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的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4、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意识+行动)

通用: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尊法:树立法律信仰,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学法: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守法: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办事

用法:违法必须担责,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权,善用法律

5、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②行政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拘留、罚款】:承担行政责任

③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拘役、罚金】:承担刑事责任(刑罚)

犯罪三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6、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7、违法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8、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宪法

1、宪法的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基本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宪法的地位:

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法律权威;

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法律效力角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精神和原则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与其他法律关系:①联系(八下p25)②区别:规定的内容(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更严格)

4、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6、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7、判断: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x)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总和(x)宪法规定国家生活(集体生活)中的所有问题。(x)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8、公民做法: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9宪法与权力: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10、加强宪法监督(八下p2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合宪性审查和监督)

(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

①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②基本权利: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权利、平等权

③依法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权方式)

2、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②依法(自觉)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违反义务须担责。

③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基本义务

(四)依法治国(法治)

1、依法治国的地位: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提供法律依据。

严格执法:执法机关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做到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增强法律意识(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法治”的基本观点: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③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5、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的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举例子p51】如: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义务教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保障百姓住房

(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意义:①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②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6)做法(厉行法治的要求):见3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九上p55)

三、国家专题

(一)党的基本知识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是中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一切)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7、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9、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国情(总)

1、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具体国情(结合材料,见下)

3、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集中力量办大事)

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中国梦的本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8、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经济国情

1、具体国情: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2、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富民之路、关键抉择、关键一招、活力源泉、必由之路)

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形式: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4、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

(四)科技国情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2、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科技创新具体国情(现状)

成就: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整体上看,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4、①创新精神是什么:九上p26

②创新意义:(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改善、便捷人们的生活。

③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尊重保护知识产权;个人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创新实践。

5、教育具体国情(现状):

成就: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人才相对不足,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教育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五)文化国情(结合道德专题)

1、基本国情:文化多样性、差异性

2、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创造力、包容力)

3、中华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

①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③中国人民具有四个伟大精神:创造、奋斗、团结、梦想

④民族精神: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的特点:与时俱进(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⑤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九上p62: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③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⑤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⑥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政治国情

制度

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基本经济制度

①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②分配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4、政治制度(一根三基)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制度:“一国两制”

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

3、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 职权:行政权

4、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职权:监察权

5、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独立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检察、法律监督机关):独立检察权

6、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7、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8、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民主(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

意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③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网上评议政府、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

(七)生态国情

1、危机、严峻挑战(九上p77-79):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走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两个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中国和世界

世界

1.特点: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2.格局:经济全球化(影响;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会;消极--使风险和危机跨国界传递)、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3.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4.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5.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6.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中国

1现状: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国际形象: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3.做法:(1)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体现中国担当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影响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上一篇: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下一篇: 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