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刘琼莲(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领导下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重大课题。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团结各方力量开展合作治理,成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要求体现了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创新。从实践来看,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为更好满足社会治理手段的转型升级需求而提出来的,其要义是共建共治共享和智能创新。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升网格化的运行机制与治理效能,同时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个人、各级各类组织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协同共进。

具体而言,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基于行动交换、信息共享、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社会的到来,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运用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治理来凝聚共识挖掘合力、增强信任与韧性的重要载体,从而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和质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协调多种治理手段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过程的合作共同体,覆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和政策,能够有效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善治的路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促进人人参与经济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辐射到家庭、社区、乡村、城市以及网络空间等不同场域,涵盖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信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等,能够通过社会治理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高效参与,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可以更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治理手段转型升级需求的协调,提高人与环境的共生能力,实现高效能治理。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治理环境营造诸多方面和环节。当前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流动因素增多等因素,必然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

一是如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多措并举应对老龄化等趋势与现象,破解社会力量参与度偏低、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如何应对多元治理主体协同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差异较大,推进协同合作是社会治理难点。三是如何应对社会治理创新与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治理变革和发展需求,而与基层治理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和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信息不透明、数据安全风险、隐私保护等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如何与基层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四是如何应对治理人才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等问题与挑战。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需要热情热心、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治理人才参与,以延长治理链条,拓展服务广度,但当前社会工作者的选育管用留等仍存在不足,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所需人才的选育管用留机制与政策,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干事有舞台、成才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通过“政—社—企”联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秩序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治理共同体机制,形成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加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建设,完善分类治理制度和公平公正治理机制,促进政策协同,提高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构建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及其保障体系,包括健全社会治理框架和服务机制,提高其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依法纠正治理中的不当行为。统筹规划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多方治理主体的平衡协调、利益共同体的完善、人人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推进、治理模式的应用创新以及社会治理平台的智能化等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治理的公平正义。

发挥党建引领功能,培育共同体意识,加强治理网络建设,扩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载体。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培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这要求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社区微更新、发展“基础便民型+品质提升型”商业业态,营造创业场景。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发挥协同治理功能,健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组织网络。加强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展环境,促进社区、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通力合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培养高素质治理人才,创新治理方式,探索符合不同居民实际需求的基层治理模式,增强适应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基层治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使用新技术和新工具,建立人才梯队,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健全基层治理人才的评价考核,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者机制优势,培育基层治理所需的群众工作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工作队伍、应急管理队伍,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

坚持开放共享原则,优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影响力。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社会事务公开、资源共享、决策透明等,完善公正、高效、便民的治理服务体系,发挥智慧大脑的作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治理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动社会信息公开共享,提高数字治理效率、效果和质量,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1日 06版)

上一篇: 生命的价值作文范文(精选71篇)
下一篇: 一段很现实的话,值得一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