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p18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人对此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可能仅仅认为共产主义不过是一种“遥远的社会形态”;有的人则采取工具理性态度,认为共产主义是应当追求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它适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的人则坚定的相信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本次“点滴”我们将围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的表述,来剖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01
马克思对其他个“共产主义”的批判
《共产党宣言》老版封面
一方面,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献中对共产主义有过各种各样的表述;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本身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直接讲明白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似乎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想要讲明白“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不是什么”,我们则有大量的现成材料可以利用。
在《宣言》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马克思着重批判了几种不同的共产主义:
1、反动的社会主义
封建的社会主义起源于英国和法国的封建贵族对资本主义的控诉。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大潮中被新兴的资产阶级打倒,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封建制度招魂。这种共产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反动的。他们的错误在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ⅰ,在19世纪还在试图开历史的倒车。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在于,它以逻辑上的一贯性透彻的分析了现代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矛盾,提出了变革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主张。但他们终究还是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保守的社会主义追求的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他们针对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出了各种改良主义的药方:例如改善劳资关系、追求工资的平等化等等。“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先进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可恶的观念。”ⅱ
3、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空想的社会主义为启发工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雇佣劳动——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目光中缺乏黑格尔所说的对社会历史那一度的把握,所以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将自己理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但正如恩格斯所批评的那样,空想社会主义试图建立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ⅲ他们总是梦想着资产阶级出于同情心为他们的实验计划慷慨解囊而无视无产阶级的历史进展,最终“逐渐地堕落到上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一伙中去了。”ⅳ
0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什么?
通过回顾马克思在《宣言》中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结合马克思在《手稿》中三种共产主义的叙述,我们大致可以勾画出马克思心中的共产主义不是以下几种类型:
①不是一种空想的“平均主义”。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共产主义怀着对私有财产的嫉妒心和平均主义的欲望ⅴ,试图将一切不能被当做私有财产占有的东西全部消灭。他们不是想要消灭私有财产,而是出于平均主义的欲望想要平分私有财产;他们不是想要消灭家庭,而是想和动物一样将妇女变为共有的财产——一句话,他们不是想消灭“工人”,而是让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抽象的工人或抽象的资本家。
如果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仅仅被理解为对无产阶级悲惨生活的同情和一种崇高的道德感,那么这样的学说永远无法成为一门“科学”。马克思在《手稿》中虽然也使用诸如“异化”这样的概念,但在这里他所要做的决不是一种“人道主义批判。”相反,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铁的必然性”来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现实中的自我展开趋势的。
②不是政治的或经济的形式。如果共产主义还具有经济性质,那么这种共产主义还处于私有财产的统治之下。政治的意味着什么?按照斯密特的说法,政治意味着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那么这种共产主义当中仍然包含着对他人的支配和统治(而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仍然处于资产阶级的狭隘眼光之下。
③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这句话看起来让人非常费解,我们一点点来解释。
“扬弃”是黑格尔的术语,意味着即克服又保留,有一点哲学基础的同学不难理解这个概念。
“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则意味着我们要在私有财产的运动(即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既充分的占用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又抛弃资本主义压迫人、剥削人的部分。换句话说,马克思并不对资本主义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或简单的认为资本主义是“抽象的恶”。相反,马克思给了一个批评家能给资本主义最高的评价。他热情的称赞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了比以往一切世代还要多的生产力,资本是“普照的光”。但同时,他也指出了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社会不公,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想要达到一个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那么我们必须将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起来的文明成果现成的据为己有,而不是因为资本主义有种种弊端,而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那些高喊“发动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激进左派天真地以为,只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即通过物质的方式,革命),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就自然而然地降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异化”(例如贫富不均、城乡差距)采取极端敌视的态度。但是他们忘记了,如果没有这种“异化”的发展,没有这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只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比如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旧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ⅵ
空想社会主义的范本——“新和谐”公社
03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
在《手稿》中,马克思这样描述他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
“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ⅶ
这句话大体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和其他所有的共产主义学说划清了界限。空想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也采取非常激烈的批判态度,但是他们的解决方案要么指望资本家的同情心,要么指望社会倒退回一种粗陋的原始状态当中去——我们已经指出,这种原始状态是彻彻底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只会让“全部陈旧的东西死灰复燃”。这些社会批判学说尽管能恰如其分的指出社会的病症所在,但难以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马克思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而这种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积极”意味着这种共产主义并不是对以往发展起来的“异化”的全部否定。相反,它追求的道路是在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充分地占有异化发展起来的全部文明成果。扬弃私有财产不是要逃避或离开私有财产,而是在私有财产从差别发展到对立,从对立发展到矛盾时,积极促成矛盾的解决——即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因此,马克思在这意义上说“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没有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如何能够扬弃私有财产?
也许有的人会反驳我说:难道马克思不是曾经提出过“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吗?
但马克思同样指出,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是不能用法令取消和国家强制力跳过的阶段,我们只能缩短分娩的痛苦,而不能取消分娩过程本身。如果我们取消了资本主义制度,那么共产主义制度如何能够从资本主义的母体中生长出来呢?
04
总 结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在观念的运动中(空想社会主义),在道德和美学中(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找到经验的和理论的基础的。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他的共产主义要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在经济必然性中为自己找到经验的和理论的基础。
因此,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仅应对私有财产制度本身所导致的社会不公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不能止步于道德批判,必须在这种“异化”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扬弃“异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p1044
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p1050
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p7567
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p1054
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p79
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p486
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p78
撰稿:Always
排版:佳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