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改变世界,我希望,可以。我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关乎着社会的改变,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兴盛。而这个责任,是由教育来承担的。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被发现他正心怀国家

改变世界,我希望,可以。

我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关乎着社会的改变,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兴盛。

而这个责任,是由教育来承担的。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被发现他正心怀国家,心系改变社会,心存正义、打抱不平的那一刻,能够不被周围认为是可笑的,是愚蠢的,是天真的。

这是家长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直指灵魂。——作者题记

今年九月份以来,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不消停。

从滴滴司机杀人事件,到百度再次爆出医院搜索竞价排名事件,到京东今年最影响品牌的老板事件,到之后的阴阳合同、天价片酬事件,一直到最近的崔先生举报公安不作为和徇私利事件…….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这样?

食品安全堪忧,全民娱乐至死,连疫苗都是假的,,,,,,,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糟糕了吗?

一、逐利世界,物质为王

司马迁早在《史记》里就说过:“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现代社会里,我们将这句话,用行动践行的越发彻底。你追我赶,头破血流,皆想成为金钱的主人。

无数事实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有钱就有了一切,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甚至在未来社会,科技再这样发达下去,很可能凭金钱都可以长期延续生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当代已经可以短时延续生命,我们看到新闻,医护人员为了救命,启动直升机运送器官,表面上是医护高效,实际上是因为病人有钱;再比如对于癌症病人的造血干细胞手术,200万3次,可以延续生命等等例子,这些都表明有了钱,我们就有了可以挑选“最好的”的条件。人们有了钱,还想再有更多的钱,站在更高的山顶,越过更多人的头顶,看到更远的风景,以此,毫无止境。

而那些所有发生在底层人民身上的悲哀,甚至都完全可以用一句“没钱”就能概括。那些每天在微信中转发的水滴筹,大病筹,轻松筹等,就是我们这些穷人的出路。

钱,真的可以做太多太多的事。

不管我们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还是只为了不比别人生活的差,甚至单纯的为了生活能及格,这些都需要有钱。

于是,那些有钱人就成了食物链顶端的人,他们轻松的指引着这个社会的方向,用地位用财富在社会上各个角落发着声,告诉你:没钱,一切都是扯淡。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因为自己没钱,而开始觉醒了?

我们因为曾经没有意识到金钱的作用,一路走来受过的伤,还少吗?

二、培养精英,捷足踏顶

好了,根据第一部分得到的经验教训,使我们咬牙切齿要把自己的孩子变为精英,让他

们成为人上人。

胎教,早教,亲子班,学前班,课外班,实验班,名校,985,211,国外名校,,,,,,,.孩子们连一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陪读,陪学,陪写作业,陪批作业,陪听写,陪背诵,陪抄卷子,陪做手工,陪下载app,陪打卡测试……,妈妈们12点前没睡过觉,只为有一天孩子能出息。

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妈妈比自己拿到百万年薪还骄傲。微信的朋友圈里,晒的都不是自己孩子多懂事多善良,多有责任感,晒得都是孩子在名校的生活。

我理解这种骄傲,进入名校,孩子的脚就踏入了精英圈的边缘,预示着他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其实我也想有这种骄傲,无奈我只能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可是,谁来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

只要成绩好,谁管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们只想让他们成为人上人,所有一路上因为隐忍而感受到的痛苦;因为委屈而体会到的愤懑;因为不被理解而滋生的恨意;因为骄纵而油然生出的邪恶;因为自恃而长出的漠然世事,因为社会导向而习惯了攀比,因为要赢所带来的不耐挫……,又有谁来关注,谁来抚慰和引导呢?

至于“成功”之后的生活,那是将来的事了,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自然就好了”,这种对一个人未来极端不负责任的话,我们居然有很多父母相信。

有没有发现,我们现代社会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早在往前推十几二十年,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因为从某一个时刻开始,我们除了孩子的成绩和他人的财富,其他的都不愿意花精力去关心。

我们所一味追求的,也倾其所有让孩子去追求的所谓人上人,有钱人的生活,也许有一天会让我们这个世界,万劫不复。

三、精致利己,岁月静好

去年在影院里看《无问东西》时,我热泪盈眶,数度哽咽。

在那个新旧交替、振臂高呼、中西碰撞的时代里,我们的文人国士们,带着破除枷锁的呐喊,心存家国天下的情怀,开创了新中国的壮举,高喊着:谁说文人不能救国?!

而今,所谓文人风骨,举国重器,国之脊梁…都付之笑谈,随风而去,处处闻得出钱的味道。

曾经的那些“公知”们,一个个的远走异国他乡,比如李承鹏,比如柴静,我们曾嘲笑他们的幼稚,揶揄他们的执着,漠视他们的呐喊,因为那些跟我们没关系。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能遭遇过不公,忍受过误会,甚至亲历过黑暗,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选择了最安全的方式,那就是:沉默。我也一样。

我很想问一问这个社会:教育是一项优胜劣汰的工程吗?

我们的教育所筛出来的那些精英,他们在上层社会玩着金钱的游戏,制定着社会规则,积累着家族财富,鲜见为正义发声,鲜见为不公拔刀。

而我们的教育所“劣”出的那些不合格品,或许成为了送餐员,快递员,货拉拉司机,以及在厂门口骂娘的生产线工人们。

因为我们只有“成绩”这一项标准,所以分数线以上的人成为了金光闪闪却可能四体不勤,麻木不仁的精英;分数线以下的人成为了收入微薄,却可能温暖坚强,见义勇为却并没什么“用”的底层人民。

我们的教育所筛选出来的那些精英,他们活跃在商界,金融界,政治界,但是,谁改变了历史?

我不是精英,也不算底层,可面对社会疮疤,只要不发声,似乎就能离精英更近一些。我高不成低不就,我羞愧,汗颜,为自己,也为和自已一样的这些普通人。

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教过我们如何对社会肩负起责任。

四处依然岁月静好,天地依旧歌舞升平,只要不去看,就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暗处,才有光。

可我们却选择了绕开暗处。

四、国势天下,后辈倚存

从小,在我们的课本上,就学过周恩来的座右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时,以我们的年纪,确实无法领会这句话的意义。

几天前,我看到一个短视频,一群在上语文课的小学生中,一个孩子正站起来大声朗读着刘胡兰的故事,读到“刘胡兰走向了血淋淋的铡刀,刘胡兰光荣的牺牲了”,读课文的孩子哭了,可周围却一片笑声。

四十岁年纪的我,看罢心中百味杂陈。我理解,以孩子们的年龄,应该和当年的我们一样,也无法领会这其中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朗读的孩子哭了是一件非常可笑好玩的事,可以我这个年纪去审视这段视频,我却看出了悲哀。如果孩子们还不能领会为国牺牲和捐躯的意义,最起码,不应该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漠然,更不该为别人动了感情的眼泪感到好笑。

孩子们不能理解国家责任感是正常的,可哄笑声一片,老师如果没有站出来教导和纠偏这种价值观,该笑的是谁?

该哭的又是谁?

世界历来存有黑暗。这不是当前的时代特有的,只是,我们不该让它以滑行的速度前行。

个人的力量,无疑是微薄的,这也是我们很多成年人从未想过让孩子承担什么“国之兴盛”责任的原因,因为这离我们似乎太遥远,我们只想生活过得去。

而老师,只想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

我们见识了那么多这个世界的糟糕,我们也见证了自身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那又怎样,这个世上仍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寒冷中取暖。

改变世界,我希望,可以。

我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关乎着社会的改变,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兴盛。

而这个责任,是由教育来承担的。

我只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被发现他正心怀国家,心系改变社会,心存正义、打抱不平的那一刻,能够不被周围认为是可笑的,是愚蠢的,是天真的。

这是家长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直指灵魂。

灵魂,是什么呀?

灵魂,就是一个人很深很深的地方。

我想,在那个地方,能够看得见善良和责任。

上一篇: 竞争力智库:中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下一篇: 竞争力智库:中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