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亮
2019年8月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购买后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是完善机关运行经费标准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办法》中的后勤服务事项定额标准是最为核心部分,本文将对定额标准机制的特点和相关建议进行阐述。
定额标准机制的特点
数据丰富。采集了58家单位的后勤服务外包采购数据2600余个,包括外包服务面积、外包费用、配备的服务人员数量等;走访11个部委单位以及8个承担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的企业,收集其后勤服务的标准、费用等相关数据约420个;调研采集基准项目所需数据约330个;电话调查了解全国31个省级层面后勤服务相关费用数据124个。通过收集丰富多维的第一手数据,准确掌握了后勤服务在机关内部以及社会上的实际水平和相关费用构成,为科学合理测算定额标准打下坚实基础。
角度多元。后勤服务事项定额标准需要准确反映当前中央部门购买后勤服务的平均水平,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市场上后勤服务企业的收费价格水平来综合测定。在测算定额标准时,考虑了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机关、不同类别的后勤服务企业以及不同房龄的办公楼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比如,收集的58家单位的后勤服务外包采购数据就包括33家中央和国家机关、21家事业单位和4家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现场走访的部委单位中,有办公建筑面积比较大的单位,也有建筑面积较小的单位;调研的企业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综合型后勤服务企业,也有专门从事某一后勤服务事项的企业;实地调研了5年、15年和25年三个不同房龄的办公楼,比较之间相关后勤服务事项需求和费用差异,合理确定保洁所含的具体服务内容、科学测定房屋日常维修的零配件材料价格标准。对后勤服务事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广覆盖的调研分析,明晰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基本服务事项,明确定额标准内可以购买到什么服务,在定额标准与事项的服务内容之间建立硬联系。
方法创新。在测算服务事项定额标准的方法上,创新性构建一个体量适中的办公楼建筑基准模型,对其物理状态进行模拟并测算相关费用,同时结合调研收集的相关部委样本数据,测定最终的定额标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构建基准模型。目前政府办公用房在投入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系统状况、内部配套设施状况、使用要求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有关专家通过对北京地区政府办公用房的了解和评估,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建筑模型,包括了办公楼所需的全部要素,比如会议室数量、车库出入口数量、中央空调系统、安消防系统等主要设备设施数量以及相应人员配置。
第二,测算基准模型的服务费用。根据项目的人员配置情况和设施设备情况,测算物业服务的人工费用和运行保障费用。人工费用方面,按照2018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及物业行业同类型人员工资比照计算,包括了“五险一金”、相应比例的福利费和加班费,以及企业每年需要缴纳的残保金和工会经费等;运行保障费用方面,既包含了保洁消杀、工程运行维修材料、移动灭火器检测等基本服务费用,也包含了电梯、空调维保等特约服务费用,同时综合考虑资产折旧、企业利润、法定税率等因素,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法逐项测算基准项目的定额标准。
第三,测定最终的定额标准。将基准项目的数据结合调研得到的样本数据(每个服务事项分别有20个部门的样本数据),使用均值法计算各服务事项最终的定额标准。
第四,复盘验证。选择12家有代表性的单位对定额标准进行复盘验证,验证标准是否能够保障中央国家机关在社会上购买到中等偏上水平的物业服务。其中,10家单位反馈根据标准计算得出的费用能够购买到满足实际所需的物业服务,2家单位反馈某服务事项若按此项的定额标准购买费用有缺口。经了解发现,1家单位安保人数明显过多,存在不合理配置的问题,造成费用超标;另一家单位的办公楼因房龄时间较长,日常维修费用较高。我们通过设计定额标准内部统筹机制,即单个购买合同涉及目录内多个服务事项的,各项服务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允许部分事项费用盈余弥补其他事项的费用缺口,从而实现了各部门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后勤服务资源的目的,提高了机关运行效能。
相关建议
在初步设计完成中央国家机关购买后勤服务定额标准机制基础上,还需不断深化优化此项机制,确保各部门后勤服务的实际需求与费用支出控制之间的合理有效衔接。
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发展变化,要不断调整具体服务事项和内容。作为占服务支出比例六七成的后勤服务人员费用需要及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物价水平以及工资收入水平等因素,建立综合人力成本变动模型,动态调整各项服务费用定额标准,以满足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需要。设计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情况统计表嵌入统计制度中,收集掌握各部门每年实际发生的后勤服务费用,建立后勤服务费用数据库,为进一步精准测算定额标准提供数据来源。
二是健全后勤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当前的后勤服务基本事项、具体内容和定额标准已经统一,具备在中央层面建立统一的后勤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比如,通过设定购买后勤服务的种类、内容、质量等级、技术参数等要素,将服务标准细化、量化,从资金使用情况、服务人员配比结构、服务完成程度、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设置评价体系的相应权重,提高各部门后勤服务支出效益,强化服务购买主体对承接主体的监督制约,将评价结果与退出机制挂钩,保障后勤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使用。
(作者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