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日记第44期
文、图 \ 杨茜
文、图 \ 杨 茜
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节了。
天高云淡,气候舒适,百果丰收。
孩子,我们一起去户外走走,
一起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好?
好多父母,会这样建议孩子。
实际上,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撒欢、去学习、去研究,
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重视的一个教育命题。
作为家有两娃的孩子他妈,和学生时代就对社会实践充满热情的人,我的感受是挺深的。
老大进入幼儿园后,我有幸成为了班级家委会成员。现在的幼儿园,园内各项活动热闹,园外家校活动也很丰富。
去巧克力工厂参观并制作巧克力、一起做个家庭披萨、入大学校园半日游、体验消防员项目、到户外野炊、赴科技馆参观……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接受力,家委会成员们积极讨论,在老师精心指导下,提出建议、撰写方案、分派任务、对接联系,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活动。
对孩子来说,这是看世界的部分,对家长来说,则是陪伴成长的好机会。无形中,班级大家庭的行动力、凝聚力也在一点点提升。
“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过生日!”“我回来看老师啦!”“周末有活动,约吗?”以至于,老大这一届已经毕业两年,但家长间的互动、孩子间的互动,和老师的互动,还是很多。
总的来说,幼儿园没有学业压力,孩子活动以玩和体验为主,一切都是挺欢快的。
老大升入小学后,孩子的家校本上不时会出现一句:本次实践作业×××。特别是节假日、寒暑假里,雷打不动地会出现。
有时,是孝老爱亲主题的,给家人服务一次,学习一项家务技能;有时,是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与五星红旗合影,寻找少先队的老物件;有时,是走入社会的,去参观感受一次嘉兴历史风物,去参加一次社会志愿服务。末了,还要照片打卡!
为了让老大好好体验、老二好好围观,一开始,家里为老大做好后勤工作的热情十足。爸爸说,走,我带去你!外婆说,来,我们一起包粽子!我说,今晚,社区有个不错的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
不过,人总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工作一多,难免有疏漏。“我还有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你们有时间陪我吗?”“爸爸妈妈,家务活,我做了,可外婆手机没法拍照,你们快回家!”每次,被老大催时,说老实话,心烦的感觉不免涌上心头。
静下来,也会反思。社会实践是好事。但事情一多,家长是否会陷入应付的怪圈,甚至让孩子摆拍照片,流于形式。
在家长群里,我就曾听一些家长抱怨,现在学校要求的实践活动好多,家长一个个都去陪同,不现实。特别是寒暑假,还有社会实践活动表格,必须去社区盖章证明,你参加过本地几项活动,是否达标等。有个妈妈跳出来,“小确幸”了下,还好,我社区有熟人!
也有爸爸妈妈提到,感觉孩子不太懂事,还不敢放手,于是,样样和幼儿园时一样,给孩子全方位设计、安排好活动,带着走一程,才放心。但这样的前提是,往往要向单位请假,或者放弃很多个人休息时间。
无论是“小确幸”还是“全程跟”,我想,作为家长,内心应该是无奈的。真心希望孩子能有所得,也想解放自己,我们该怎么做?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有点感触。
老大今年二年级,为了方便他们更好开展认识社会的活动,班里分了好多少先队小队,7到8人一组,让大家按组开展小队活动,每队安排两名小队长。
最先组起来的,当然是家长们的微信群,同时伴随着一连串提问:我们啥时候开始活动?搞啥活动?大家时间能搭一起吗?
正当一群家长在微信群里,聊得叽叽喳喳,各种操心时。儿子在旁回了我一句,“妈,我们去看水稻吧!”“这……会不会太过简单?你群里问问同学意见?”也不知道为啥,我当了回甩锅的人。
儿子干脆地拿过我的手机,认真地在群里发起语音。还问大家,有啥其他好的提议,颇有小队长的风范。很快,有孩子回应!有支持看水稻的,也有提议别的。最后,因为看水稻支持者较多,孩子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还真是我始料未及的。然后,我试着和儿子商量,想要怎么样去看水稻?经过一番沟通优化,我们设计了从博物馆到田间地头,又到日常饭桌的发现水稻之旅行程。为了增加互动和趣味,还加入了寻找水稻元素的拍摄游戏,和了解水稻知识的智力抢答环节,得到了大家一致肯定。
国庆假期里的那个秋日午后,孩子们玩得很欢快,家长们也陪得很开心。大家一起看,一起学,一起玩,仿佛回到了儿时的那段欢乐时光。
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活动主题、方案的设计中;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想正是做到了这些,我们的活动才办得这么高效和顺利。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间,既是解放了我们,也是锻炼了孩子。
前段时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来嘉兴,给大家开讲《少年如何得到》,近距离接触中,她的一些分享,不光精彩,也让人豁然开朗。
关于四个问题:你最近学一门新的本事是什么时候?如果给你两周,不考虑金钱,你会做什么?你最近一次洗牙在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整个小学阶段,花最长时间学习的事情是什么?这四个问题其实在告诉大家,我们心目当中的终身成长力,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人来说,是这四件东西:终身学习力、找乐趣的能力、有质量的生命力、社交能力。
关于社交能力:孩子们在整个小学阶段,花最长时间学习的事情是什么?我告诉你,六年小学的知识点,一年是可以学完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六年时间,到底在学什么?是孩子在慢慢摸索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一个人,六岁到十二岁,与人相处的基本模式就成型了,后面要改很难。
关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力(听、说、读、写)、创造力(高感知力、高联想力)、情商力(个人情绪认知、个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认知、他人情绪管理)、思辨力(结构、提问、因果、证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引导)学习(加强)不同的能力。
关于优秀的人:我原来在央视,发现无论这人本来是干什么的,你都能在他身上学到东西。优秀的人之间,一定是可以互相学习的。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底层能力几乎是相同的,顶尖能力几乎是相似的。
关于做好连接:原来办一个大学需要很多教授,现在,环境发生变化了,特别是这一波的互联网竞争中,我们不需要拥有,只要学会连接就可以。当最优势的资源可以从拥有变为连接。我们的孩子从小面对这样的格局,要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怎么去利用资源,这才是让他们一辈子收益的东西。
关于适时逼一逼:现在的孩子,他们得到什么很简单,失去什么也往往不可惜。12岁对孩子来说,正是价值观形成期。带着12岁的儿子去登顶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我就是要他有这样一次经历,试着逼一逼自己,有这样的挑战经历,会让他建立起很强的自信,来面对人生的更多困难。当然,当妈妈的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接纳孩子不足,为他提供你所能提供的最好支持。
关于对待埋怨:家里最坏的情绪不是愤怒,愤怒是可以适当有的。家里最坏的情绪是埋怨,当你对自己说,凭什么时,要小心,埋怨心态出来了。对个人来说,最坏的情绪也是埋怨。人生总会碰到倒霉事,你要学会接受。你一旦接受,也就没有这么痛苦,心态也容易调整了。
诚然,参加社会实践,
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得到,
而要让孩子更好得到,
我们需要共同学习和修炼的,还有很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