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人民教育微信(ID:irenminjiaoyu)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特别流行,但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奥赛分数、钢琴等级、英语水平……这些从短期来看可能确实有效。
多年从事学前教育、深度参与了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朱慕菊认为,儿童发展中有能让他一辈子能够幸福、能够健康、能够成功的素养,这就是关键社会能力,比如与人交往的能力、自律能力、积极主动的能力,这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习得的,但却往往被教育者忽略。
什么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现在社会浮躁,一想到升学竞争可能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们就感到很焦虑。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幼儿园毕业了怎么找所好小学,都让家长们觉得“压力山大”。
由于一些幼儿园进园还要面试,家长也不知道面试些什么,就会琢磨着提前教点什么给孩子。小学入学,教育部规定不允许考试,但是有些学校还是要考孩子,所以家长也会让孩子学点具体的知识、技能,这些都能理解。
但是如果家长把注意力仅放在教孩子知识、技能上面,就忽略了在学前阶段孩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些不是考试能考出来的,也不是面试能面出来的,却是对他一生的发展很重要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特别流行,成为激励每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竞争的理由。起跑线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个竞赛的起点,我觉得这种说法对孩子特别不公平。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能把人生完全看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竞争,人生的意义很丰富,在竞争的概念下来谈教育只会扭曲教育的本质。我们不能在孩子们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的时候,就代替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从容、自在地体会人生、规划人生、突破自己的权利。父母应该是他的领航员、助推器,而不应该是带着孩子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参加竞争的人。
起跑线的概念如果要用的话,其内涵应该指向教育的起点、儿童教育的起点。任何概念只要和教育发生关联,就存在价值引导的问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属于价值取向不正确的教育。
日本幼儿教育专家岸井勇雄提炼了十个充满教育意义的“快乐感”:
1.做想做的事时的快乐(自发性·主体性的发挥)
2.全力投入活动时的快乐(全力活动)
3.把做不到变成做得到时的快乐(能力的增强)
4.把不知道变成知道时的快乐(知识的获得)
5.想办法、下工夫创造时的快乐(创造)
6.帮助他人、做了好事时的快乐(有用与行善)
7.自己的存在被他人承认时的快乐(人格的承认)
8.共感时的快乐(共感)
9.遇到更好的人或事物时的快乐(相遇和认识)
10.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时的快乐(爱和友好关系)
孩子要得到这些快乐,需要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正是在这样一种关爱和引导中,建立起对人类社会的爱和基本信任,从而逐步将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最终形成关键的社会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愉快而自信地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
我们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每个孩子最终都要走出家庭的庇护从家庭走出去,也要从学校走出去。孩子在学校里面犯了错误,批评、谈话都可以解决,可是学校外面是一个很严肃、很严峻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
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孩子未来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走出社会以至于他们自己生儿育女成为父母做些什么准备呢?家长们要多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只想着知识、技能、升学竞争、考试,当然这也很重要,但是不是全部。
哪些关键社会能力是家长容易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发展过程中,有一种能力让他能够一辈子幸福、健康、成功,这就是关键社会能力,比如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自律能力、自尊心、情绪能力、积极主动性、亲社会行为。
社会交往能力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打了,“他打你,你就打回去”,这样告诉孩子的家长很普遍。
那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用协商折中的办法解决问题呢?与人交往总要面对矛盾和冲突,诉诸武力对自己与对别人都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让孩子从小学会协商,他会越来越聪明、有智慧。一个人如在童年期学会与他人恰当相处,成年后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如想与同伴友好相处,必须学会理解对方,学会协商、让步和合作。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尝试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为儿童提供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习一些交往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交流、解决冲突、建立和维持信任、建立亲密的关系等,这将为儿童进入成年期后,与恋人、子女等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感觉,影响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同时对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否获得尊严和自豪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对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希望处处超过别人。事实上,过高、过严要求,只会让孩子经历过多的失败,导致自我怀疑、自卑、形成消极的自我形象,失去自尊和自信。
成人对孩子所传达的积极或消极的信息,是形成高自尊或低自尊的关键因素。父母和老师的行为,既可促使孩子对自己作出积极的评价,也能导致孩子对自己作出消极的评价,因此,成人正确地理解儿童的自尊心非常关键,成人的支持,将促成孩子形成自尊。
自律能力
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懂规矩”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在整个儿童期逐步经历一个“由外向内”的发展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涉及一系列影响儿童自律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情绪、认知能力。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就要把“听话”的原因告诉孩子,说明为什么赞成或反对。这样做是为了通过父母的解释,帮助孩子判断是非、明辨对错,从而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走向自觉。
父母要了解儿童不同阶段自律发展的特点,然后采取不同的标准和策略帮助孩子才会奏效。
情绪能力
不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加约束地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必须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具有良好的情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现在,任性、自我为中心、随意耍脾气的孩子很多,有人认为这是孩子气,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好了了,其实不然。儿童早期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孩子成年后也可能面临较多的情绪困扰。因此,在儿童早期关注他们情绪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
学前期是儿童对自己情绪和别人情绪的理解力发展迅速的阶段,儿童在与人和物的互动中,逐步理解了别人所表达的情绪和原因,并开始学习适宜地表达自己情绪,控制和调节不恰当的情绪,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回应。
很多父母不注意和孩子沟通情感,问孩子最多的是吃得饱吗?身体舒服吗?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是孩子对细微情感的表达很弱,词汇量非常少,只会说“我不高兴了”,但他实际想表达的不仅是“不高兴”,可能是他很悲伤、很沮丧、很失望。一个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是他的素养,这些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他会表达情绪,也能会更多地理解别人的情绪。
积极主动性
凡是积极主动的儿童,都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心、好奇心、应对挑战的积极态度、创造性等,也得会到更多的赞赏和机会,拥有更多的成功,而这些成功又激励着他们继续挑战新任务,形成积极的循环。
但并不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特征,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认识到孩子具有积极主动性的重要。事实上,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汉字、英语单词等学习结果,却几乎没有关注过孩子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亲社会行为
一个热心、充满善意的儿童,可以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识;善意还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和与伙伴建立友谊的主动性,因此,热心和善的儿童更易于融入社会,更易于在需要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或合作。
父母应积极引导儿童感受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培育感恩之心;观察、学习如何实施亲社会行为;学会对别人的善意作出回应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等,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根据朱慕菊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新书见面会上的内容整理而成,部分内容节选自《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手绘实例版)
插图来源 | 选自《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唐研制作。
同样的,星宝也发现了另一位畅销书作者,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朱莉的观点。她说,“一个人在十八岁时必须具备八种能力,这八种能力无关才艺与学业,而是关乎生活与生存的。”
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
我们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已经拥有了哪些,还缺少哪些。下面截取一位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人远方老师的解读。
一、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我们华人家长总是习惯把进入青春期已经上高中的子女还当做“孩子”对待,我们和孩子谈话的方式以及我们在社交场合把孩子介绍给其他人的方式,都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还没有长大,所以他们缺乏与成年人平等交流的意识。
在高中阶段我们做家长的就需要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二、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能够迅速熟悉周围的环境,找到出行的道路和交通工具
在美国,从小到大家长一直是孩子的“司机”,我们不仅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还带着他们长途旅游,无论在哪里孩子都只是乘客,他们不需要辨别东南西北就会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可是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或是在暑期实习时短期居住在一个城市里,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他们必须懂得:如何快速找到出行路线、怎样冷静沉着地面对混乱的交通路况、怎样给自驾车加油、怎样制定长途出行的计划等等。
能让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迅速熟悉适应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生存本领。
三、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业或工作,明确课业量和工作量的轻重,牢记各种任务的截止时间
在中学里,很多做家长的常常提醒孩子们该做什么事情:每天的作业、活动和比赛的日期时间等等。时间表都是家长来掌握,孩子们习惯了被动听从父母提醒。当他们离开父母、必须独自面对这些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调整优先次序和轻重缓急,于是有人平日里沉湎于游戏网络,到了该交作业时最后一晚熬夜也赶不出来。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高中时不妨放手,让孩子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他们因为自己的疏忽忘记完成作业而影响了成绩,家长也要学习狠下心来不管,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训。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时间管理。
四、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学会关爱家里的其他人,而不是对家里的一切袖手旁观
因为孩子每天的时间表里被学习和各种活动占得满满的,家长们往往舍不得让孩子帮助做任何家务事。而为了让孩子全力以赴学习,家长们不仅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而且让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孩子常常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该怎样尊重、照顾家里和周围的人。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冷漠、不受欢迎的成年人,家长们要让孩子日常为家里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苹果这样的小事,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父母、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五、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能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中小学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长出面去理论;孩子感情受挫情绪低落时,家长无微不至地安抚呵护。这些对孩子情感上的“溺爱的做法”让孩子的情商无法长大,无法在脱离父母的帮助指导下独自处理各种复杂的成年人间的人际关系。
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难缠”的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时,父母不妨克制一下帮助安抚的冲动,冷静观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独自承担、独自解决。
六、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特别是孩子刚刚进入大学,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大学课程难度高,作业多得让人喘不过来气 ,教授严厉而不讲情面。曾经是高中里的好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里就拿到一个C。有些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心理崩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所以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孩子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
七、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有赚钱的能力和经历,并懂得如何管理金钱
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八岁以前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过钱,从来都是伸手向父母索取,而父母又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那么成人后他们很难理解金钱背后凝结的辛苦劳作。这样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踏踏实实做事的责任感。那些成年了依旧理直气壮向父母伸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就是这种类型。
让孩子在十八岁之前用自己的劳动赚点钱,并让他们自己管理赚来的钱,这会培养他们一种正面的金钱观,真正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量入为出。
八、一个十八岁的人必须能够承担风险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小到学什么乐器,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大到选择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就是说孩子一路都在父母指定的、铺好了的路上走着,既不用做决定,也不必承担风险。
可是他们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里的各种选择,他们必须自己做决定,冒风险,承担有可能失败的后果,他们需要懂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经由失败而来的道理。
根据微信公众号“远方老师在美国”(yuanfang-usa)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