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人能形成社会,一群动物却没有形成社会呢?个人认为是人的差异极大所致,或许是基因不够稳定带来的巨大遗传变异作用,对很多事物难以达成共识,催生出社会共情。由此社会责任形成,对立共生。有一点必须看到,人类社会差异发展方向只会越拉越大,很可惜差异不会自然弥合,不过这是社会权力产生的基础。
人与人的差异客观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任其发展,社会撕裂一定会发生,损失的人类整体力量,不断撕裂不断损失,人类必定不亡而亡。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回到动物世界,要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也有两条路走,要么消除差异,要么支持差异。差异发展是客观的,消除差异同时消除的还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所走的路径,依靠统治行政权,生产力和差异只是一定时间、一定程度被消除,实际上没有解决好问题。
西方近代走路线看着是支持差异,生产力高速发展,差异越拉越大。其实西方本质上并非支持差异化,而是任其发展,社会周期性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次撕裂人类社会,剥离人类社会整体力量。一战损失惨重,二战更是灾难,三战、四战之后还有人类吗?人类不亡而亡。
差异不断变大,差异越大生产力越发展,如果没有好的办法直接只要生产力而不要差异,我们不妨支持差异变大,看能不能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即综合满意人数。更高比例人满意,差异是为世界带来的五彩缤纷,而不是激化矛盾。如此,所有差异是增强了社会力量,促进生产力发展,差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当然因为差异存在,物质有总量,会不会东家满意了西方就不满意呢?以结果为导向,没有路径也是行不通的。这就得引入民权,并完成民权的定性定量计算。民权定性,任意人特定比例反对有效。民权定量,综合满意人数。民权计算,民权指数=满意/不满意。设定合适民权指数,使社会行为满足民权指数要求,存在一个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的数值。民权指数设定过高,趋绝对平均分配,人的主观能动性缺失。民权指数设定过低,趋两极分化。民权指数设定准确,全面充分竞争趋平均合理分配。
差异≠矛盾激化。社会矛盾依靠民权可以根本解决,找到准确、行之有效的民权指数是关键。实践出真知。民权指数设低了往高调,设高了往低调,越试越准确。
准确的民权指数指导意义,不可估量,将完整覆所有社会问题,势必全面带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全领域成数量级提升。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收入,社会人文关系,必产生良性质变。收入=民权指数x标准收入,分配更平均,生产关系由自由人与资本家关系转化为社会人与社会财富分配流通组织者关系。仅算以当前生产力水平,普通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提高数十倍,达到数十万美元年薪,根本不是问题。并且人文素质也普遍质变,都可以干喜欢的事,专业、敬业,生产力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未来人类文明不可想象,这不仅仅是理想,而是社会科学。大方向虽如此,毕竟历史必然之中充满偶然,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心里真没个准。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危机之后才回过味来,代价太大,却又不可避免。尽人事,听天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