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经济学供求关系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经济学供求关系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经济学供求关系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供求关系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经济学供求关系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供求关系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经济学供求关系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下虫草市场价格探析

期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 2020 年第 003 期

摘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是经济学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经济学领域“价格”一词的含义指商品和货币交换的比例。近年来,“虫草”在青藏高原农牧区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与“虫草”相关的经济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故研究其价格波动的机理,掌握规律直接关乎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本文基于供求关系的视角,探讨影响虫草价格的因素,旨在引导农牧民遵从市场规律,理性地从事相关经济活动,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关键词:需求;供给;价格;边际效用

---------------------------------------------------------------------------------------------------

2.【期刊论文】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供求关系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启发

期刊:《基础教育研究》 | 2017 年第 015 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边际效应;教育管理;数理分析

---------------------------------------------------------------------------------------------------

3.【期刊论文】关于国际会计准则供求关系的经济学探讨

期刊:《科技经济市场》 | 2015 年第 010 期

摘要: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而被人们广泛运用,在供给与需求上加以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供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国际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下的应用。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公共物品;供求关系

---------------------------------------------------------------------------------------------------

4.【期刊论文】论有效课堂--从政治经济学“供求关系”看有效课堂

期刊:《新课程(教研版)》 | 2014 年第 002 期

摘要:从政治经济学“供求关系”的角度谈有效课堂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供求关系;有效课堂;供需平衡

---------------------------------------------------------------------------------------------------

5.【期刊论文】经济学供求关系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期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年第 004 期

摘要:为使我国的企业管理与世界管理水平顺利接轨,提出了经济学供求关系下的会计选择问题.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经济学供求关系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经济学供求关系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行性,阐述了经济学供求关系下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治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政策;供求关系;选择

---------------------------------------------------------------------------------------------------

6.【学位论文】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研究——基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辨析及本文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2.2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2.3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2.4 法律经济学分析研究
        2.5 研究述评
 第3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供求分析
        3.1 财政法定原则分析
        3.2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立法需求分析
        3.3 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供给分析
        3.4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供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分析
        4.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一般性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分析
        4.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分析
        5.1 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理论分析
        5.2 资源型城市转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需求分析
        5.3 资源型城市转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给分析
        5.4 资源型城市转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供求中存在问题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责任供求分析
        6.1 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6.2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责任需求分析
        6.3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责任供给分析
        6.4 资源型城市转型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责任供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著录项

学科:法律经济学

授予学位:博士

年度:2020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7.【学位论文】《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货币与资本关系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1.1.1 研究意义
            1.1.2 学术价值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研究
            1.3.3 现有研究成果评析
    2 马克思货币概念的演变
        2.1 货币问题的提出: 《论犹太人问题》
        2.2 货币起源问题的探讨: 《穆勒评注》
        2.3 货币与劳动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4 货币与生产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3《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的货币思想
        3.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3.2 货币与价值表现形式
            3.2.1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2.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2.3 一般的价值形式
            3.2.4 货币形式
        3.3 货币的三种规定
            3.3.1 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
            3.3.2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3.3.3 作为货币的货币
    4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及划分的依据
        4.1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
        4.2 货币与资本的界限:三重“质”的划分
    5 货币与资本关系的反思及启示
        5.1 货币与资本边界问题的反思
            5.1.1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价值增殖观念在社会的展开
            5.1.2 资本向货币的转化:对象化和异化的双重境遇
        5.2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对创新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著录项

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8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

8.【学位论文】轨道交通与大城市形态互动演化关系研究——基于时空经济学视角

目录

 封面
 声明
 论文说明
 致谢
 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城市化与城市病
            1.1.2 大城市蔓延中的时空矛盾与紧凑发展理念
            1.1.3 机械化分区的负面影响与职住平衡倾向
            1.1.4 大城市的垂直综合化发展趋势
            1.1.5 轨道交通与土地联合开发策略
        1.2 论文研究的问题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的问题与命题
            1.2.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2 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历史概况
        2.1 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2.2 轨道交通发展概况及其经济性
            2.2.1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2.2 现有轨道交通的分类及兼容性
        2.3 对外铁路网络与城市形态演化
            2.3.1 普通铁路与城市形成与发展
            2.3.2 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
        2.4 内部轨道网络与城市形态互动演化
            2.4.1 城市内轨道交通网络构成
            2.4.2 市郊铁路与大城市多中心形态演化
            2.4.3 城市地铁、轻轨等与城市形态互动演化
            2.4.4 轨道交通枢纽体系与城市形态互动演化
        2.5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构建“一日交流圈”
        2.6 本章小结
    3 文献综述: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关系
        3.1 城市形态的多维性与土地利用的作用
            3.1.1 城市形态的多维特征
            3.1.2 城市空间形态的层级
            3.1.3 土地及其利用在城市形态演化中的基础作用
        3.2 区位论中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
            3.2.1 经典区位论
            3.2.2 交通区位论
        3.3 集聚效应体现土地利用—交通—城市形态的互动关系
        3.4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相关研究
            3.4.1 定性分析
            3.4.2 模型探讨与实证分析
        3.5 城市规划对交通与土地关系的探索利用
            3.5.1 早期城市的交通网络设计
            3.5.2 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形态与交通形态规划
        3.6 “垂直城市+立体交通”的规划设想与应用
        3.7 本章小结
    4 时空视角的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分析
        4.1 城市形态的时空经济特征
            4.1.2 引入时间维度的经济学意义
        4.2 城市场域与交通经济场域关系
            4.2.1 城市场域时空分层分析
            4.2.2 交通经济场域与城市场域关系
        4.3 长期时空尺度下城市化与运输化协调一致的机理分析
            4.3.1 工业化与运输化的互动机理
            4.3.2 城市化与运输化的互动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轨道交通与紧凑垂直城市形态的互动发展逻辑
        5.1 大城市时空矛盾与土地利用紧凑垂直化的必然性
            5.1.1 平面化低密度发展产生时空矛盾
            5.1.2 大城市的紧凑垂直发展策略
        5.2 轨道交通与紧凑垂直城市耦合发展:轨道经济场域的运行机制
            5.2.1 现代大城市交通需求特征与轨道交通服务匹配
            5.2.2 轨道交通提升城市时空可达性
            5.2.3 轨道经济场域的时空增益性及其对城市时空尺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轨道经济场域的构建策略
        6.1 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动态一体化规划
        6.2 轨道交通网络形态优化
            6.2.1 枢纽的功能、等级划分及形态优化
            6.2.2 线路形态优化
        6.3 轨道经济场域的构建形式
            6.3.1 车站城(station city)开发
            6.3.2 郊区线路建设与沿线土地同步开发
        6.4 本章小结
    7 轨道交通网络与东京大都市区形态互动演化
        7.1 山手环线与东京大都市区轨道网络及城市形态的发展
            7.1.1 轨道交通支撑下的多圈层大都市区
            7.1.2 山手环线概况
        7.2 山手环线与东京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完善
            7.2.1 1925年之前:环线的形成过程
            7.2.2 1925-今:山手环线的后续发展与轨道网络完善阶段
        7.3 “环线+放射线”轨道交通网络在东京大都市区中的重要作用
            7.3.1 山手线作为环形通道和环状枢纽体系成为轨道网络核心
            7.3.2 轨道交通成为东京大都市区城市形态的主骨架
            7.3.3 东京轨道交通网络发展启示
        7.4 东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一体开发模式及案例
            7.4.1 轨道车站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策略的演化
            7.4.2 市郊轨道沿线开发源起及案例
        7.5 本章小结
    8 轨道交通与香港城市形态融合发展
        8.1 早期香港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及交通互动发展
            8.1.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8.1.2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8.2 现代香港城市规划与土地高密度综合开发策略
            8.2.1 多层城市规划体系确立土地集约、综合开发基础
            8.2.2 土地开发控制——高密度开发、混合使用
        8.3 公共运输政策演变:轨道交通主导+土地联合开发
        8.4 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与形态演化
            8.4.1 新市镇发展思路演变与经验教训
            8.4.2 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一体开发案例:将军澳新市镇
            8.4.3 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
        8.5 本章小结
        9.1 结论
        9.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著录项

学科:产业经济学

授予学位:博士

年度:2018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城市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

9.【学位论文】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供给侧改革——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为例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著录项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8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自然科学史

---------------------------------------------------------------------------------------------------

10.【学位论文】论马克思“社会五形态说”与“社会三形态说”的关系——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阐释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文献综述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二、问题研究状况及其评价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四、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建过程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基督教神学历史观的“三阶段论”
 (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观的“三阶段论”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立过程
 (一)劳动异化史观的提出与“社会三形态说”的初现
 (二)唯物史观的确立与“社会五形态说”及“社会三形态说”的论证
 (三)唯物史观的深化完善与社会形态理论的系统阐释
 第二章《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具体阐释
 一、《资本论》系统创作时期阐释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文本及其内在关联
 (一)《资本论》系统创作前后期社会形态理论阐释的整体性关系
 (二)《资本论》系统创作时期阐释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文本及其特点
 (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时期阐释社会形态理论的主要文本的内在关联
 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及其统一关系的阐释
 (一)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划分标准的多维探索
 (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时期对社会形态划分标准的两重区分
 (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两种社会形态划分标准统一关系的阐释
 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两种社会形态学说内容统一关系的具体阐释
 (一)从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及其趋势上看待“社会五形态说”与“社会三形态说”的统一
    (二)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运动特殊规律及其趋势上看待“社会五形态说”与“社会三形态说”的统一
 (三)从社会分工发展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一致看待“社会五形态说”与“社会三形态说”的统一
 第三章《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社会形态理论
 (一)从实践活动规律角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二)从主——客统一角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三)从历史规律与发展道路相统一角度把握人类解放进程的必然性与曲折性
 二、对资本主义“历史暂时性”的系统认识
 (一)从物质生产与人的发展的统一角度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文明作用
 (二)从资本逻辑双重性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三)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把握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及其长期性
 三、对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与主要矛盾转变的方法论奠基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阶段性
 (二)从生产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看待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著录项

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18

正文语种:中文语种

中图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社会发展理论

上一篇: 党史百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
下一篇: “四史”学习教育之社会主义发展史 | (五)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