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肖珺:传统文化短视频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

肖珺:传统文化短视频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

肖珺:传统文化短视频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5月13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及其创新意义高端论坛”。

5月13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及其创新意义高端论坛”。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代表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了《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肖珺认为,抖音传统文化短视频的流行,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形态,再次走进社会生活的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短视频在2018年已经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形式。短视频之于传统文化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连接,是互联网时代的历史传承方式。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语境。

报告研究发现,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当下意义表现为三个基本功能:唤醒功能、激活功能和复现功能。短视频可以唤醒逐渐模糊甚至陌生的中国文化记忆,特别是唤醒青年用户群体的传统文化认知;激活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命力,通过展示、微观、讨论和分享,令远离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记录技艺,复现场景,通过碎片化的局部拼图逐渐再现和再诠释中国文化。

从传播现状来看,2018年,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过亿的传统文化相关话题挑战超过10个,涉及戏曲、国画、皮影、民乐、诗词等多个传统文化门类。平台目前播放量最高的传统文化门类前五分别是:书画、传统工艺、戏曲、武术和民乐。这些热门的传统文化领域可以精炼为四个字:“唱、念、做、打”。“唱念做打”原指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如今在抖音上也可视为传统文化的四种基本展现形式。

作为一个成功地传播了传统文化,引发用户参与传统文化创作的平台,抖音与广大创作者以及用户一起,共同摸索出了短视频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机制。报告显示,短视频平台传统文化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四种基本形态:突出传统元素在现代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当中的运用,实现传统元素的“场景化”和“生活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来呈现对传统生活的新态度;通过专业性、趣味性的表达,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成为文化达人,进而培养兴趣群体;通过复活传统、强调传统文化精神,进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肖珺提到,为了最大化传统文化的在抖音上传播效果,可以采用三种传播策略:将融合艺术形式,音乐、图文、戏剧等多种形式在传播当中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元素的跨界演绎,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结合技术和运营手段,降低大众参与文化创作的门槛,进而激发大众之间的传播互动。

目前,流行于抖音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让传统文化媒介化成为引起微观交流的中介,形成了多样化的连接、分享、互动和对话,不同地域空间的人,将在此折叠,构成了多种传播关系。肖珺认为,短视频传播创新的同时,也正是传播秩序重建的关键时刻。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传统文化短视频还得继续探索文化的分享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与此同时,也有必要引导用户、粉丝从传统文化的旁观者成为参与文化分享与创造的人,以及基于理性互动的文化社区成员。

此前,抖音已经陆续开展“非遗合伙人”““我要笑出‘国粹范’”“ 谁说国画不抖音”等计划或运营活动,加大传统文化在平台的传播力度,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文化机构、文艺专业人士建立合作,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媒介的跨界演绎,让传统文化更“潮”更“时尚”。

上一篇: 职场中,能力经验和人脉关系哪个更重要?
下一篇: 列宁眼中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猪狗?一场深度的社会剖析与思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