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天津大学多方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才

天津大学多方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才

天津大学多方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才四川地震灾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天津大学全体学生在短短一天时间内为灾区募捐款额39万多元,并主动联系天津市血液中心采血车进校献血,自发组织物资捐送

四川地震灾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天津大学全体学生在短短一天时间内为灾区募捐款额39万多元,并主动联系天津市血液中心采血车进校献血,自发组织物资捐送,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给灾区人民送去了及时有力的援助。这一现象背后,是天津大学多年来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才的丰硕成果。天津大学将社会责任感确立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开展形势教育,创新实践方式,推进感恩奉献教育,加强师资建设,全方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第一、将培养社会责任感确立为人才培养首要目标,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上,学校总结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凝练了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列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并提出“通过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以学科交叉、融合、集成为主要标志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全校的合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切实开展形势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依托“北洋大讲堂”平台,结合热点问题,邀请各类专家,开展了“中国面临形势及其发展战略”、“青年学生与解放思想”、“国际能源问题及其走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形成”、“西藏问题的由来”等专题报告数十场,参与学生人次10000余人次,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类报告认清了形势,明确了努力方向。此外,学校将形势教育与爱国爱校教育相结合,学生坚持开展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系列活动,并采取演讲比赛等方式不断扩大参与面。同时,学校密切结合形势,举办了“解放思想,青年为先”学生论坛和系列讨论。学校还积极发挥张太雷、马寅初、茅以升等杰出校友的引导作用,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自觉做到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积极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做好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主题为“文化?责任?记录”的大型调研,鼓励学生从“文化传承和保护”、“家乡问题与青年责任”和“社会记录和社会感悟”等三个方面去开展调研,让学生在围绕家乡文化保护、关注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了明确认识。活动受到了各类作品近百件,内容既有对农村问题进行思考的,也有对家乡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并呼吁保护的。此外,在今年南方遭受冰冻雨雪灾害后,学生自发举办了“中国南方雪灾天津大学研讨会”,针对灾害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讨,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

第四、大力推进感恩奉献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在学生工作方面,不仅为学生提供各类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学校连续10年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家教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累计有2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学校还在天津市部分高中设立义务辅导员,为学生成才提供帮助,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担任起了高中班级的义务辅导员。此外,应广大学生的要求,还在校内设立义务奉献岗位,将校内部分勤工助学岗位变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自主参加义务工作。目前,已有758名学生走上义务奉献岗位。

第五、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中之重”,造就了一支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信息学院退休教授杨恩泽年近九旬,但倾其个人积蓄,捐资30余万元,在广东省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兴建科学楼,并从2007年开始的20年中每年拿出1万元,在该校设立奖学金。管理学院教授赵黎明捐资助学,通过“希望工程”向全国20余个省、10余个民族的贫困学生捐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还带领自己的162名学生捐款28万元,在河北省平山县东回舍镇兴建希望小学,并在河北丰宁县捐建400亩希望林。同时,还涌现出了徐燕申、王树新等一批师德先进个人。此外,学生还自发组织评选“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这些教师的事迹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上一篇: 强化新型智库的舆论引导功能
下一篇: 夏长江:中国社会福利,距中等发达国家有多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