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关于墨子兼爱思想现实意义的探讨

关于墨子兼爱思想现实意义的探讨

关于墨子兼爱思想现实意义的探讨关于墨子兼爱思想现实意义的探讨,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安定和谐的生存环境的争取,早在战国初,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就提出兼爱思想

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安定和谐的生存环境的争取,早在战国初,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就提出兼爱思想,墨子从此便成为小生产者、社会贫弱者争取社会地位的代言人,但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允许,整个封建历史中,从未实现过兼爱。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借鉴和实践着“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思想。兼爱、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正演奏着一曲曲和谐乐章。 墨子,姓墨名翟,在先秦已为人所公认,散鉴于个种典籍,相传为宋国人。出生与鲁阳文化之乡,墨子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哲学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墨子的思想不仅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还涉及自然科学、逻辑、哲学、历史等许多方面,其中墨子的社会思想来自对春秋后期社会政治变化的深刻认识,对小生产者生活状况和要求改变现实处境的愿望的实际体验。“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社会思想的中心内容。 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奴隶社会建立起来的各种制度已破坏殆尽。各诸侯大国间竞相争霸,连年混战。而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不但不奋发图强、与民休养生息,反而务为耳目之娱乐、穷凶极奢致使民不聊生。《墨子》一书中对此也有所披露: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墨子?非乐》)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墨子?节用上》) 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差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墨子?节用下》) 在封建制度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各诸侯国间割据混战、相互吞并的战国时代,孔子那种以“仁义”治天下的做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急需对其进行反思和改造。墨家学说由此应运而生。 一、关于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探讨 兼爱的内容和基础。墨子从治国、齐家、修身方面对兼爱作了详细论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对于一国之君而言,力争做到自己的国家民丰国强,然而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保证“安”。而乱之所起则为问题之根本,墨子认为天下乱之所起就因为人之所以不兼爱。表现在:各诸侯国子爱其国而不爱异国;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盗者爱其室而不爱异室;大夫与大夫,盗与被盗者,父与子,兄与弟,自爱而不相爱,这就是乱所起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若使天下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古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中》道:“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而害起于何处呢?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禅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禅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兼爱的基础,社会不安定,人民不富裕,国家不强大,原因在于不兼爱;社会不和谐原因在于不兼爱;何为兼爱呢?君主把其他诸侯国象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家主把别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室一样看待,把别人的人生视作自己的人生,人与人相爱,强不欺弱,富不侮贫,众不劫寡,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墨子的兼爱反反复复强调这几个方面,最后指出如何才能易之。

其 实兼爱是一个实在的事物,让人能看见,能摸到的东西。那么兼爱是什么呢?就是利,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社会伦理思想的的中心内容。 二、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融洽友好、文明有序、团结互助。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需要一系列条件的保障,这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完善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 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深刻认识到混沌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畸形心理,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反目成仇。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意思是说,一切祸乱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相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观”,为解决这一问题,墨子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兼相爱、交相利”思想。

孔子讲“仁义”的基础在于道德本心,即先义后利,而墨子讲“兼爱”的基础在于义利合一,这是墨子“兼爱”比孔子“仁爱”高明的地方。 墨子用“视人若已”的换位思考准则来阐释“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准则。“‘视人若已’,就是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误解、消除冲突”。墨子认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枧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之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家,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群臣相爱,则惠患。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下》)墨子在此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一个谐调的群体组织的蓝图,在那个时代显示出了可贵的进步意义。社会是一个隐含着相同价值取向的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肯定和理解。出于对人性、社会的考虑,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而唯有经常地“兼相爱,交相利”,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方营造出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法治与德治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责任,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三、墨子兼爱思想的缺陷 墨子思想所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和社会贫弱层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并且它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同时墨子的兼爱较为理想化,这种苦行僧的信条对自己过于苛严,兼爱作为一种理想和追求是高原的但付诸实践则走了极端不切实际,类似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后来的“乌托邦”,墨子的极端无误差等说,所胃爱人身若其身,爱人家若其家,爱人过若其国,其仅为一至善之理论,而断不可行于实际。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君臣们不会接受这种信条,统治者变成了只有义务的公仆,他们无法忍受的,同时由于小农经济和阶级差异的存在,统治者们也会偏于“偏爱”,因此,秦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思想就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战国初期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此时诸侯纷争,天下大乱,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敖贱,而墨子最希望得到爱的恰恰是贫弱的小生产者。战国初已存在封建私有经济,人们都以国、族、家为单位区别利益,封建等级和封建经济很深入人心。而兼爱思想的领悟和实践却要很高尚的社会公共利益意识,有“天下为公”的崇高思想。利益 思想的本质严重阻碍兼爱思想的深入人心,所以当时小生产者和社会贫弱者不具备被爱的条件。 四、结语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无数宝贵的东西,它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而是有许多先进性的东西十分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和借鉴,在许多人崇洋的今天,他们认为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优越于中国,我们何不打开自己的历史寻找一些民族的比国外的更宝贵的财富呢?提高总是在借鉴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取得,所以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寻求绿色和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反对恐怖主义,遏制环境恶化时,我们来研究和借鉴墨子的“兼爱”。

上一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投稿的格式与须知
下一篇: 试析墨家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