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这里是勤思小学姐~,暑假快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复习得怎么样了呢?学姐整理了一下《语纲》中常出论述题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不平衡性表现: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词汇发展变化最快,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直接,对社会的反映最灵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如产生了新词网络网页黑客等2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是不同,同一种语言现象所处条件不同发展变化不同,有的地区这样变化有的那样变化,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如汉语中的塞音韵尾,北京话中完全消失,粤吴方言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同时作为社会成员交际的共同工具,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是突变的方式,哪怕是社会发生了巨变,语言也不会马上发生巨变,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就是逐渐产生的,而不是一下子发生变化的。语言的发展正是由于具有了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才使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满足人类交际新的要求又能保证维持稳固的发展,既不断发展又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演变的社会制约性: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是从一切语言发展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特点。
32、借词的类型和意义:
借词如果不同的社会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自己语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也叫外来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的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汉语的构词材料主要是一音节一义的语素,而外语的语素大多是多音节的,实际上是用汉语的材料和规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创造过程,创造出的汉语意译词的内部形式与外语原词没有关系。
还有一种防译词,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意义而且把内部构成形式也转移过来:足球football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防译的方式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有些词一直流传下来葡萄石榴石汉代西域借入的菩萨罗汉是印度借入胡同站是元代时蒙古借入的,大多用意译词表达。
汉语的借词还多用音译兼意译的方式,是指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相近,但完全用本族语的材料和规则,并且不要求内部形式相同:酷借自cool,汉语用多音节多语素意译外语语词的情况完全是个重新创造命名的造词过程。借词的方向取决于两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汉语百姓借入蒙古后成为店铺的意义后又借回来叫板,如果偶适合使用的需要,有时候甚至能在长期的竞争中战胜本族词,取而代之。
汉语中的驿借入日本仍为驿,后来汉语改为站,借词只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就会在语言中扎根。社会接触的程度浅则语言的接触程度也浅,语言浅程度接触的结果是语言系统中出现不成系统的文化层面的借词,词语借出借入的方向与文化输出输入的方向相一致,是研究民族史社会史的重要材料
33、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通用的语言
共同语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但哪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言的基础方言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现代汉语选择北方方言是因为几千年来北方方言区域一直是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全国影响非常大而且北方方言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等优势
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地力量消灭的,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共同语作为方言的高级形式,只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3方言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和充实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在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了其他方言的许多词汇:名堂瘪三等式从湘方言和吴方言吸收过来的。二者还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共存,但共同语最终将取代方言而完成语言的同一。
34、洋泾浜和混合语:
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即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现存最有活力的是新几内亚的TokPisin。是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一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亡二是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其特点之一就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但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学习,这种情况下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
二者都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有共同特点: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作为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生根落户。这个过程必定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成分放弃自己的一些特点,结果在基本保持原有素质的条件下使自己增加一种变体。实际上也是遵照一胜一败得方式进行的,同基础方言替代某些土方言经济文化强且人口数量超多的民族语言替换其他民族语,大体上是同样的过程。不同的是,方言的同一是一个民族内部的问题,语言的替换是不同民族间的问题,又有共同点区别洋泾浜和混合语,它们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体,一片连续的地区进行牵动整个社会。
洋泾浜和混合语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语言随着殖民者深入异域的产物,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只是在老家以经济文化技术上的优势遥为支持,使他在他乡有一临时的立足之地,或者在当地缺乏有效通用语的情况下逐步替代当地语言。
35、语法的发展变化表现:
语法的演变可以从演变结果看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方式和途径看为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
组合规则的演变:表现为一套结构格式,这些格式可以互相套合,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无数的句子就在少数语法规则的支配下造出来,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具有巨大的稳固性,但还是在表达的要求语音的演变语法的类推等作用下逐渐演变,二者互相联系一类的演变引起另一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词序在汉语中占特殊地位。
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增减。聚合类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汉语缺少形态,与古代比较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更确定词类的界限更清楚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专用 语素着了过。汉语量词分动量和名量,还产生了黏附在词末表示语法意义的专用动态助词,了表完成,着表持续过表曾经发生。
类推:语言总是既有规则又有条理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一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即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使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但是类推的效能有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类推作用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英语中的swell过去式swollen经过类推也拉到合规则的行列里,让swelled取而代之。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到后置也有类推的作用。和抗拒类推的力量势均力敌处于胶着状态的whom..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却变化。往往 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的出现如着了过等中古后才为虚词。一定会经过三个历史阶段:所有实例都是结构a;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a有些只能是b还有些两者既可;只有结构b
语法化:反复出现的途径,大致相当于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的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但还明确提出了语法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渐演化的过程。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曲折成分依次降低,这一序列包含了多个方面变化,词汇义具体至抽象,表达词义变为表达语用义,词法句法由自由至黏着,可用可不用到必须用,语音由正常形式变为弱化形式合音形式甚至音质成分完全消失。
36、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语法意义是指具体语法成分及语法结构反映出的关系意义或结构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语法意义又是非常宽泛的,这些意义的产生都发生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独立地看这个词是无法看到这些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是指表现语法作用的形式,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即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没有语法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成为多余。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附着在一定的语法形式上,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37、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有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前两者都是用形象进行思维。语言抽象思维和语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1)范畴不同:思维属于精神范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属物质范畴。(2)构成要素不同:抽象思维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语言由语意、语义、词汇、语法构成。(3)抽象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语言的词、句子、三段论、复句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一判多句、一句多判断。省略大、小前提或结论等(4)语言具有民族性,抽象思维的形式各民族基本相同。
联系:抽象思维又是一种语言的思维,在人类的思维中占主要地位。抽象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二者之间存在着统一关系。
38、线条性和层次性之间的关系: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一个特点,语言符号只能按一定的语言结构的组合规则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符号的线条性是由组合规则支配的,不是随意编排的,词-句子要靠组合规则构成。语言的层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认识的空间上通过不同的层次单位组织起来,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虽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物质外壳。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语素形成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词然后构成句子。线条性体现一种组合关系层次性需要组合和替代来运转。
二者对立统一。线条性强调时间上的占有,只有一个层次,层次强调空间上的占有,具有多个层次。但前者着重考虑相同级别的单位之间的现实关系,后者着重考虑不同级别的单位之间的心理关系是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整体。对于声音作为物质载体的语言来说,时间上的展开几乎成为必然的出路。但是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感受能力,从时间和空间的立体角度提高语言表达的整体效果。
39、汉字的意音和不改革拼音的原因:
汉字是意音文字,字符较多,与语言单位的对应不是一对一式的。之所以长期停留在意音文字阶段除了语言特点的制约外:汉族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2汉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大量用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超地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人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的同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地区人们的往来起着重要的作用4在语言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如果汉字也像其他文字那样实行拼音化,就会严重妨碍各地区人们的交往,而且也会和过去的文化遗产割断联系。
不改革:(1)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汉语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因而几千年下来一直沿用没有进行性质上的改革。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语素的数量多好几倍。一旦实现拼音化,原来用字形区别的不同语素就无法识别,势必会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麻烦和混乱(2)从文字本身的特点看汉字和拼音各有所短,拼音文字虽然易学易用但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通古今。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更优越,跨时间地域。现在汉语的方言分歧还很大普通话尚待普及和推广,改变则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往来。(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则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就很难广泛的传承。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解决即使其他条件具备汉字也无法改革。
以上就是最后一期汇总的《语纲》论述题知识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的复习有帮助~
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问我~,祝大家都可以考入理想的学校,加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