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型社会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之思索摘 要:笔者首先阐述终身学习型社会内涵,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分析成人高等教育以“在职教育”和“从业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其课程体系构建“普教化”现状;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的一些想法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一、充分认识终身学习型社会内涵、发挥成人高等教育核心作用 (一)终身学习型社会内涵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高志敏教授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一书中认为终身学习的要义有: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一个全面的过程;终身学习无所不在,目的在于建立自信和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型社会”强调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每个成员都享有学习的权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在实践终身学习,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型社会”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教育学习的中心,是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教育学习的目的。 (二)成人高等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作用 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构成终身教育体系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占据终身教育的2/3以上的时间,它将比基础教育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深入、持续时间更长、对人的影响更大,是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学习型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一是终身学习,一是全民学习,这两个特征注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分析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大致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大块。从职场需求角度对比分析“三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普通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进入市场以谋求“白领”职位,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具有严密、科学的完整体系;高职高专培养人才主要以谋求“蓝领”职位,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具有实用和技能的全面培养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是已进入职场的人员,以谋求“蓝领”与“白领”职位的迁移和提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因人而异,成人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在职教育”和“从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学习目的性很强,要求通过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及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最终提升自身社会上的发展和职业上的迁移能力。 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现状与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依托普通高校办学,虽然充分利用了普高学校的办学资源,却也大量模仿和照搬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想制约下培养出的人才有失特色;加之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部分学校把成人教育视为学历补充与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成人高度教育的教学质量与特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深深烙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痕迹。课程内容陈旧乏针对性、实效和创造性,大多是沿用或压缩普通高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出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深入人心,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将日益凸现。这将迫使成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基石。 四、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全面协调发展。 根据成人教育的培养对象,绝大部分为社会在职人员、从业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的特点,培养目标应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专业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拓宽专业口径,搭建个性发展平台,使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在专业布局上,应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建立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口径尽可能宽和适应面广,在大专业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以满足个性选择的需求,实现成人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统筹课程设计,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程序化、规范化。建立一支有成人教育专家、专业课老师、企事业人员、学习者等共同参与的课程设计工作组,在课程开发、体系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建设的特点,了解生产实践中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提出课程设计规划,共同设计课程体系目标与课程内容。 2.课程结构设置立体化、综合化。充分考虑发展社会期望、来自不同社会层面学习者的认知兴趣、职业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架构立体化、综合化:从横向看课程体系架构:包括基本素质课程、身心健康发展课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实现全面知识结构课程等领域;从纵向看课程体系架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人文学科课程等层次。 3.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1)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和拓宽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努力为学生构建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现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文、理科知识内容、人文关怀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工作问题能力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覆盖基础知识应用、专业技能运用的综合体现,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成人教育学生虽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但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指导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精心设计素质拓展(课外培养)和创新能力课程,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和职业的技术前景、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技能竞赛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创新实验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及教学手段的整合过程 在终身教育、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学习的愿望日益增强,教学场景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整合过程,促使成人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从事学习,都能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实现“在职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最大效果。
(四)加强以课程为中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分制的选课特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科之间课程相互开放,知识内容相互融通而不孤立;有利于突破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以及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搭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立交桥。 (五)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体制,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观是“以需求为导向”,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进步,学习的个性需求将会日趋丰富与多样化。为满足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必修建立一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评估长效机制,并落实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质量责任制,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具体可采取学生评教、教学评学、同行和社会评教学等有效评估手段。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抱着对成人教育工作高度的热情以及对广大学者负责任的态度,致力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与个性化需求的共同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至立.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教育报,2007. [3]王金银等.论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