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思考什么是钱,大概是五六年前,一直模模糊糊,时至今日似乎有所明了,在此简述一下。《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市面上的诸多解释都差强人意,“学”这样一个动词的主语、宾语都没有解释清楚,“谁学,学什么,学了能成什么”,这几个问题弄不清楚,显然无法理解论语。缠中说禅的解论语系列文章,无疑具有足够的深度。论语暂且不表,这里先讨论钱。
“钱”,一个名词,谁的钱,钱是什么,钱能干什么?
钱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展开之前,先说点别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都求生存,有将基因遗传下去的倾向,如果没有各种因素(内忧外患)的制约,一个物种会极速扩张。然而天道唯衡,以一个简单的小系统为例,草原、羊、狼的相互制约。肥沃的草原,偶然来了一对羚羊,生活无忧,生了几对小羚羊,小羚羊再生小羚羊,羚羊数量指数上扬,草原不堪重负,内部竞争加剧,“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内忧到来,外患也不远,外部天敌狮子到来,与此同时,狮子的数量剧增,如果狮子达成一致,都不要吃太多羚羊,狮子整体上都能生活无忧,然而自己不吃,别的狮子会多吃,多生小狮子,自己的基因就传不下去,囚徒困境,一拍两散,狮子们都放开了吃,羚羊数量锐减,力量弱的狮子饿死,强壮的狮子生存下来,少数跑得足够快的羚羊幸存下来,草原的植被得以恢复,重新回归平衡,外部环境的扰动,比如大旱,打破之前的平衡,“狮子—羚羊—草”重新平衡,或者,全部死亡。
人类这个物种,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竞争,外界力量袭扰。不同阶段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尽相同,原始社会是野兽毒蛇,现在是天灾人祸
按照马克思的五阶段分类,人类社会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五个阶段是基于人与人及人与自然这两重关系的一个最完全的分类。自始至终,人类都作为一个整体依附于自然界。
原始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不存在依附,所谓人人平等
奴隶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存在人身的依附
封建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依附不再以人身为前提,而是换成身外之物,如土地
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不再存在依附关系,但全社会的人都毫不例外地依附于一个非自然的身外之物,资本,真正的女娲,人人都被资本所奴役。
共产主义这会:人对资本的依附也拿掉,这时的“人”才真正称得上“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严密分工,必然导致人的零件化,而零件化的人必然面对的就是平常与重复的轮回,而这足以耗尽最顽强的生命。非资本主义体系的,诸如儒家的整体人、完人或圣人的修身培育,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被鼓励的。而传媒制造的愚乐,更加强了这种零件人的存在。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失去了整体性与完整性。因此,当一个所谓的高端人士干出些非人行为,这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是最正常不过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的高端都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的,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市场把人碾成粉末,然后再按市场的原则粘合成一个个市场人,市场成了真正的女娲。
资本主义,真正的创世纪,一切圣经无法实现的东西,都以资本主义的包装现实了。那飘荡在水上的圣灵,那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一切的一切,就如此地旧约又新约了。因此,任何人都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基督教反而几乎成为全民性宗教,这不过是资本主义创世纪游戏中一个小小的同构性看点而已。
因此,当经历高等教育也全民地经济化之后,我们更容易理解,资本主义式御民之术的无孔不入。再没有比从教育开始就零件化、竞争化更消耗人的生命的了,一家子,为了一小子,足以耗尽所有的有闲生命,这样,市场经济能不发达?国能不泰民能不安吗?
人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永远是一个禁忌,所有的制度,归根结底,就是阻止人的全面发展。让人失去整体性,让人零件化,资本主义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一切资本主义秘密中最大的秘密之一了。
人,生存乃第一要务,除了危险状况下的逃跑与避险,正常状况下的最重要事情:吃。
食物哪里来?天上掉馅饼、生产、抢劫
天上掉馅饼:曾经有过,在土地山川河流没有被私有化之前,自然可吃的,野果等,
生产:打猎、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等
抢劫:人类多了以后,就整体而言,食物必然是来自于生产,然而,对某些人来讲,抢劫也可以获得食物,但这同样会有外部硬约束,如果抢劫的太多,没有人去生产,大家都饿肚子,正常的社会架构中,抢劫、生产的人必然同时存在。
繁荣的秘密在于交易。
例一:张三有小麦,李四有猎物,俩人都吃腻了自己所拥有的食物,交换之后,俩人都尝尝鲜,感觉不错,觉得爽,这,就是财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给交换提供更多可用于交换的标换物。
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人类欲望的扩张,人类交换需求扩大,例一中的直接物物交换会产生诸多障碍,随后,一般等价物登上舞台,它的表现形式有过贝壳、羊皮、铜、铁、金、银等等。现代社会中,一般等价物的角色由“钱”扮演。
直接物物交换与引入一般等价物的交换最大的区别在于:
对整个社会来讲,一般等价物为负债。
假设一个社会只有俩人:甲、乙。
交换前的财产:甲有10只羊,乙有5头牛。俩人都想尝一尝对方养的牲口的肉味
讨价还价后俩人商定,2只羊换1头牛。
显然,直接物物交换后,整个社会的资产负债结构没有变化。
假设一种情况,甲想吃牛肉,可是乙暂时不想吃羊肉,怎么办 ?
甲拍着胸脯保证,你什么时候想要这两只羊,随时来要,立字为证,写个欠条,我们来看看使用欠条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交换的情形。
由此看出,资产是现有的以及未来的可用于满足人需要的东西。
现有的东西好理解,那什么是未来的呢,以人类的存续和劳动为保障,可用于以后消费的东西。
资 产:过去+未来
负 债:未来
净资产:过去
人类繁衍生息,以货币(金融)的形式把财富储藏于整个人类社会,调剂余缺,跨越时空。
是谓经济。经,织布机上的纵线;济,本意是过河,同舟共济是也。
经济:互通有无,共过难关。
参考帖子: 为什么会有国家
暴力归公之后,拥有暴力的统治者是唯一合法的货币发行者,统治者以其暴力做后盾保证货币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流通使用。
以政治手段推行货币的使用,货币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同,期间经历如下过程:不得不用--用习惯--使用得想当然,这一过程的演变既有人心理结构的因素,也有人寿命的因素,一代人故去,一代人新生,大部分人都是欠缺思考的,新生一代甚至不会去想钱到底为何物。
国内的货币:人民币现金,实际上是央行对全社会的负债,当你用现金支付购买商品、服务的时候其实是把央行对自己的债务转移给了对方,而对方明了在中国范围内其他人也认可,所以对方才愿意接受该转让的债权。但是,在乱世中,货币的受认可程度将大大降低,实际上,日常交易中,基本没人会有那么复杂的心理过程,根本就不会去想,而是认为理所当然。人的行为有三个层面,依从(被迫)、认同、信仰(类似宗教),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对于货币的通用性已到信仰的程度。财富储藏于社会之中,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拥有货币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让渡货币即可获得自己所需。
仍然以人民币为例,在国外,其受认可程度即大大降低,而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受认可程度大大不一样。
当前社会的“货币”形式多种多样:现金、银行储蓄、国债、微信余额
现代社会两大特征:货币信用化、货币电子化
现金(货币信用化):央行印出来的现金钞票,高能货币,对应M0,这是社会上其它各种“货币”的源头,受认可范围最大,流动性最好
银行储蓄(货币电子化):银行向储户打的欠条,受认可范围大,流动性与现金基本相同
正规市场上的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打的欠条,受认可范围小,流动性较差
私人之间的欠条:私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证明,流动性最差
任意两个主体之间都可以创造“货币”/信贷,“货币”/信贷能否创造主要受制于债务人的实力。央行代表统治者的意志,拥有最强暴力。
支付是转移债权的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支付方式: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同行、跨行)、微信余额转账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标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票等各种债券票据
现金支付:转让对央行的债权
同行转账:转让对银行的债权
跨行转账:从甲的A银行账户转账到甲的B银行账户,其实是如下过程:
1、 A银行对甲的债务清偿
2、 B银行对甲的债务建立
(待续,后面再更新)
------------------------2018年11月28日 更新------------
以上,得出两个结论:
1、钱(一般等价物)是负债;
2、钱是公权力(一定区域内的最强暴力)的代表(中央银行)做出的承诺:在我的治下,任何人持有我所发行的钞票(RMB),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如果有人胆敢不接受RMB,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如果所有人行为严重趋同,短时间内同时大量抢购社会上现存的物资(也就是买入物资,抛售钞票),结果会怎样了?如果仍然以老百姓通常以为的“相对稳定的市价”作为交易价格,社会上现有的物资会被马上购买一空,严重短缺;然后了,“市价”飞速上涨,老百姓手里“钱”的购买力急速缩水,恶性通胀。
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强力介入,该效应通常会自我演化,呈现正反馈,带动更多物价上涨,人心惶惶,对统治者的地位构成严重负面影响,引发社会动荡,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即影响未来的生产力。颇似“镜子中的变色龙会是什么颜色”。如果都对未来没信心,未来就真的不太妙,如果都对未来有信心,未来就真的不太差。
绝大多数人用尽一生努力追逐的“钱”,仅仅是一个债权,一个承诺。
只不过,“钱”这个债权受到广泛的认同,流动性极好,可便捷地用于支付结算,交易的便利程度大大滴。
然而,是承诺就有无法兑现的风险。政府如果无力维持局面,失去指证基础,信用恶化,所谓的“钞票”将成为废纸(可参考国民党垮台前金圆券的威力,冀朝鼎),谁不抛售谁傻。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运转好好的,谁抛售谁傻。
什么是债?
债,人之责。
理论上,任何主体都可以创造债务,只要有人相信你,愿意借钱/赊账给你
什么是国债?统治者以其财政部门为代表,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筹集资金,发行的债务凭证,即为国债。其信用基础在于拥有最强暴力,拥有财政收入。
既然统治者可以直接印钱,又何须借钱了?信用尔。
人无信不立,统治者也一样。
钱(钞票),作为公共支付媒介,要想为人接受,在市面正常使用,必须让人信得过,币值要相对稳定,如果一通滥印,下场就是金圆券、津巴布韦元、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
而国债,则是政府这样一个独立主体,处于债务人地位,向债权人融资所发行的债券,与公司发债、个人借债没什么两样,区别只在于信用等级不同。
债务如毒品,沾上了很难戒掉,政府天然地有借新还旧动机。只要债务需要付息,其规模只会越滚越大。截至2018年3月16日,美国国债又创下了另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突破21万亿美元。借得越多,还不上的机率越大。国债货币化,美元药丸。
什么是信用?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到底什么是信用?
钱是信用,债也是信用。
钱:大致两类,现金、银行存款
1、现金:最强信用(C1),央行(债务人)印刷的纸币、硬币;国家以暴力背书,作出的承诺凭证。
2、银行存款:高级信用(C2),银行(债务人)对储户(债权人)的承诺,储户可要求兑为现金。
债:按发行主体分类,国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
1、债券:次级信用(C3),债务人按约定条件归还本息的承诺。
2、欠条:低级信用(C4),个体间约定的借贷承诺等。
ps:国债的信用级别并不比银行存款低。
低级承诺要用更高级别的承诺来支付兑现,以此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债(C4、C3)要用钱(C2、C1)来了结。
C2要用C1来了结。
C1呢,不需要兑现。为啥?暴力尔。
参考:法定货币(legal tender/fiat money),是指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亦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义务;只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为合法通货的货币。法定货币的价值来自拥有者相信货币将来能维持其购买力。货币本身并无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也就是说,当纸币产生之后,法定货币实质上就是法律规定的可以流通的纸币。
所谓法令,即是国家机器,最强暴力。
所有的金融都是承诺,承诺即信用。
信用怎么来的?干出来的,中流砥柱表态并行动,起到引领作用,随风倒的墙头草很快跟上,信用就这么来的。你不相信,别人相信,你能奈何?竞争的压力下,只能随波逐流。
信用的崩塌会动摇一切现有的社会关系。全社会的货币总量(现金、存款、票据、债券等)迅速湮灭收缩。
信心的崩塌,来自于现实和市场预期的差值,必须要恒为非负,市场才会满意。但是企业、国家、个人的利润增长始终是有限的,而市场的期望无限,所以崩塌只是早晚和程度上的问题。
参考:货币或许可以无中生有,财富不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