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良
把社会主义、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关于三者关系的内涵和意义,是一个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是主义、共同体和文明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
“主义”是社会形态,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历史是社会形态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的关系总和,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社会形态,即“主义”是一个基本范畴,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
共同体是生活的形式(单位)和发展向度,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是民族国家的时代,又经历着全球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不仅是“主义”(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还是生产力基础上,人的实践空间不断拓展、交往不断增强和“人的共同体”不断升级的过程,即从人群、氏族、民族、民族国家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进。当今是民族国家的时代,但全球化在必然地、加速地、长足地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结晶,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现代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时代,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变化、发展、进步的,有质的规定、发展阶段和文明形态。社会不仅存在复杂的结构,还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代。“现代”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文明发展的一个特殊形态。总之,人们是在生产发展的一定条件下结成特定的生产及其各种关系,组成相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存续、发展,并推进历史进步和文明发展。
社会主义、民族复兴和现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题
社会是主义、共同体和文明的统一,社会主义、民族复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核心是把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毛泽东同志有《新民主主义论》的经典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共识。一方面,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时代改变了历史方向”,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矛盾、阶级状况的特点和发展,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客观要求,由此社会主义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选择”。
关于民族复兴的合理性,核心是“我们仍处在民族国家时代”,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成为“梦想”。近代以来,“世界处在民族国家的时代”,但民族的历史在经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今天,一方面“民族的历史成为世界的历史”,就是说各国处在广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普遍联系之中;另一方面,民族国家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具有最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体(单位)的性质和意义。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世界各国社会及其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也因此是世界各国民族性、多样化的深刻根源。世界之西方和东方的民族及其民族主义出现的背景、道路、性质和前途大不相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的“民族主义”(资本帝国主义)及其侵略和影响,衰老的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处在世界体系的“外围”和“边缘”,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便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社会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选择。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发展道路,核心是现代化的必然性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现代文明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现代化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课题。西方现代化是一种特定的模式,有其体系、过程、性质和结果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占主导的现代世界体系中,后发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传统现代化道路不能复制,后发国家面临发展的“瓶颈”和现代化的“陷阱”。社会主义为后发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革命、建设与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民族(爱国)主义。从社会主义500年的六个时间段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也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民族(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走来,有着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与世界)以及现代化和文明发展的内涵。
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现代化紧密结合,找到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现代化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客观的必然和历史的要求。一个初心、两个结合,四个阶段、伟大的飞跃与新飞跃、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其中社会主义是道路、性质和方向,现代化是发展内容、文明内涵、时代标准、物质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而民族复兴是发展的宏伟目标,也是重要内容和具体形式,三者源于必然,在于实践,统一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二是拓展了中国的现代化,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三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关乎党的初心使命、是100年奋斗的主题和成果,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而三者又统一于党的理论的发展和新征程上崭新的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实践指南和行动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大文章,将会在实践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而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