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悲剧和惨祸,是在人们被划分为主人和奴隶的时候才出现的。——《高尔基和电影》
纵观世界各大文明历史,社会等级制度往往是挥之不去的一抹阴翳所在。如同一片厚重且庞大的阴云遮天蔽日,身处阴云笼罩之下的奴隶,再如何跪地祈求也无济于事,在阴云的眼中他们不配享有光明。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人人生而平等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无形之间的阶级之差,这是无可避免的,但凡人有功过、地位、财富,那么必分三六九等。
一、对于上流社会的向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贯穿中国古今历史的一句,没有人甘于生而平凡便一生平凡,人人皆是微末凡尘,皆有心向天空的权利。
因此,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于其它层次生活的遐想,尤其是对于身在底层的人而言,他们怀揣昂扬斗志,想要跻身于自己梦中的上流社会。
那么上流社会是怎样一副模样?在当代的言情小说当中往往对此有所涉猎,毕竟穷人的爱情不具备物质基础,无法凸显出生活的“美”,而且对于诸多看客而言亦是再熟悉不过。
但是故事里上流社会的爱情不一样,他们无需为生活奔波,可以把目光脱离生活琐碎投向爱情,同时又满足了看客对于上流社会生活的遐想,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因此,当代对于上流社会简单、直白的遐想,与言情小说的盛行之间不无关联。
例如广为人知的郭敬明笔下的《小时代》素来褒贬不一,单单从其笔下所呈现出的上流社会来看的话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当然作为一名畅销小说作者,最为主要的便在于迎合大众观念与口味。
因此《小时代》畅销的背后,所凸显的便是上述之中对于上流社会的肤浅认识。
在底层社会的人眼中,他们生活当中绝大部分的困苦源自于金钱,因此当他们仰望上层社会那些人所具备的资源之时,不免会生出“他们的生活应当无忧无虑吧?”等想法。
而当代言情小说盛行的元素当中,一方面为了迎合广大底层人士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绝大多数的写手本身对于上层社会的生活是一无所知的,只能够凭借臆想来判断,因此往往其中存在着扑面而来的“土豪”气息。
那么,真实的上流社会是什么样?洪晃:不是小时代也不是三十而已!不管小说还是电视剧,不过是把一个个虚构的美好展现在众人面前。现实的残忍,唯有自己知晓。
作为“名门痞女”洪晃对于上流社会的阐述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的,毕竟她生来便是这一阶级的人,自然对此有所了解。
她的生父洪君彦是一位北大教授,母亲章含之被称为“近代最后一位名媛”,继父是彼时外交部长乔冠华。与此同时,洪晃本人的诸多成就亦是不可否认的,正是在这般重重光环使得她对于自身所处的上流社会有一番透彻了解。
二、利益驱动
在洪晃看来,底层社会对于上流社会的认知是有失偏薄的,无论是生活在任何环境之下的人都有一个利益驱动、情感驱动、正义感驱动的过程。
毕竟,生活于怎样的社会之中,人永远是无法背离生而为人这一本质的。就像我们生活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品性参差不齐的人,上流社会依旧如此,其间无关于贫富。
那么所谓的利益驱动是什么意思?从为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活是被利益所驱动的,就像是工作可以获得报酬、锻炼可以获得好身体等。对于上流社会的人而言依旧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也存在着利益驱动的过程。
多数人界定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的差距,便在于金钱的多寡。那么上流社会当中的人,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铁定不是大风刮来的。
他们如同底层社会的人一般需要工作,需要劳动来创造生活,而往往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上流社会亦是龙潭虎穴。
就像是那些商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们所需要背负承担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毕竟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他们的任何行为都需要面向整个社会负责。
通俗来讲,我们所身处的底层社会只是街头巷尾一间间朴实无华的平房,而他们的存在就像是繁华都市之中的高楼大厦。平房塌了只是一家人的事情,而高楼大厦倾倒那么便是无数人的事情。
因此,即便是上流社会的人也需要在利益驱动之下,去“开辟江山”“守住江山”,竞争是残酷的,愈是繁华之地越是如此,因此上流社会之人的压力相较于底层社会的人只多不少。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往往是一小部分人。
其实,真正幸福的往往是置身于底层社会与上流社会之间的中层阶级,他们无需为生活困扰的同时,也不必承担庞大的社会压力。
三、情感驱动
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事物,对于上流社会的人而言亦是如此。很多人误以为想要成功就要摒弃感情、不为外物所困扰,由此人物上流社会之人的眼中,只有利益而不存在感情。这一说法肯定是不正确的。
上流社会的人往往需要具备更为强硬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意味着将感情完全摒弃。如前文所述,组成上流社会的依旧是人。
情感可以有亲情、爱情、怜悯之情等诸多元素,上流社会当中依旧存在着这些。而且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是共通的,例如父亲对于不思进取孩子的无奈、看到因天灾所致的可怜人时不约而同的心怀怜悯等。
造成人们认为上流社会的人“近乎无情”有着多重原因。首屈一指的便是“自古帝王家最无情”,为了利益罔顾亲情父子相残等。
的确,上流社会之中的利益纠葛要更为明显,但这些事情的发生终归不在于两个社会之间的区别,而是出于一个人的本质。就像是底层社会之中也存在兄弟之间争夺家产这样的戏码。
其次,上流社会之人的“无情”多是出于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更能透彻的洞悉一件事情的本质,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上或许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法。
例如对于亲戚的帮扶上,有能力而不帮便会沦为“无情”,但是往往很少人考虑到,有些人是否值得帮助?是否会因此令他产生依赖心理?开了这个先河之后,所有亲人都来求助又如何?
一如蝴蝶掀动翅膀会酝酿一场大风暴,往往人们不经意的细微举动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而对于那些成功人士而言,他们往往能够透彻的预见一件小事的后果,亦正是因为这样的能力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四、正义感驱动
在任何年代“正义感”都是存在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约莫每个人都曾试想过,但是真正将它践行的却是寥寥无几。因为某些用心险恶之人往往利用人们的正义感,继而牟取不当利益。
正是因为这些不法行为,使得原本人人都需要具备的“正义感”逐渐稀缺,一旦发生便会被人们歌颂。歌颂是好,但是当有一天正义感不再被歌颂之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为美好,因为届时正义感人皆有之,不足为奇。
那么对于上层社会的人而言,正义感依旧是存在的。
那么综合来看,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毕竟任何社会的形成,其中都是人性使然。如果一定要说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最为难以跨越的差距,那么并不是金钱,而是上流社会所掌控的资源。
其间尤以教育资源更为明显,就像是一个山区孩子喜欢美术与一个上层社会的孩子喜欢美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山区孩子只能够自思自悟,而上流社会的孩子却可以拥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导,那么两者之间未来的差距又如何?
除此以外,许多人认为上流社会的年轻人都是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的,但是这些只是个别例子,在底层社会之中亦是如此。往往身处于上流社会越能够发觉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清楚不学无术的后果。
这也就引发出了,底层社会与上流社会之间真正的差距。孩子便是未来,而教育资源的倾斜之下,上流社会的孩子往往要比底层社会更为卓越、见多识广,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逐渐固化的上流社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个时代,不乏一些有能力的人冲破其间的差距与隔阂,但是其间所付出的艰辛是难以言喻的,往往是撞的头破血流。但路只能这样走,唯有努力、不顾一切的向前走。
发表评论